我们的公开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2013-12-06 11:49: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的2013年小课题 |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这一节课是基于学生对于在入学之前的学习中对于立体图形的一个认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对立体图形有所认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从身边的图形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通过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联。体现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材内容主要涉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个主要的立体图形进行教学,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于图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一些常见的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孩子们已经有所了解和接触。但对于立体图形孩子们还是相当而言比较陌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空间观念。
3、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到礼物、整理礼物的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对物体的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通过亲身实践感知各个物体的特征,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将生活中的实物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联系起来。
2、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3、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些几何图形。
2、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空间观念。
难点:
1、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区分。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一、我们迎接礼物。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上学的时候冷不冷啊?是不是都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了?那么大家想不想和冬姑娘交个朋友呢?
生:想。
师:冬姑娘也想和我们班的孩子们交个朋友了,所以她今天带来了很多礼物,都放在我们面前的篮子里面了,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生:想。
师:好,那么请将你面前的篮子上的袋子取下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礼物呢?
学生通过观察 ,回答篮子里的物品。
师:那么请先听清楚要求: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它们的样子,认真给这些礼物分一分类。分完之后请将你的小手举起来。
生:小组合作完成对篮子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二、我要介绍礼物。
师:大家速度真快,这么快就帮冬姑娘把礼物分好了,那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件礼物,把它的样子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1:我想说一下这个魔方。它长得方方的,正正的……
生2:我想说一下 这个积木。它长得大大的,这几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
生回答,教师引导正方体的概念,并贴出字幅——正方体。
师:还有小朋友要介绍其他的礼物吗?
生1:我想说一下这个牙膏盒。它长得长长的,方方的,直直的……
生2:……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
生回答,教师引导长方体的概念,并贴出字幅——正方体。
师:刚才大家描述得真详细,大家刚说了,长方体方方的,正方体也方方的,那我们怎么分清楚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呢?
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圆柱体和球体的认识。
分别引导孩子对(1)圆柱体和长方体进行对比;
(2)统一方便面状的圆台和圆柱体的对比;
(3)正方体和球体进行对比;
(4)碟片状的圆形和球体的对比。
三、我来找一找:
1、教师先展示动画的从生活中的实物过渡到课堂上的立体图形。
2、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完成生活中的实物的汇报。
四、机器人来啦。
师:出示机器人的ppt。
生:机器人。
师:那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在机器人的身上你都找到了哪些我们刚刚学习的图形?小组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
五、我来当回魔术师。
六、回家做一做:
教学反思:
但这里有一点我没有注意到,因为孩子本身的好动特点,在之后安排的的环节中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及时从工具篮上转移开,这就影响了他们下一节的学习。所以我应该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让孩子将工具篮放到课桌下面,或者是用遮盖物盖住。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机器人来啦”的环节中,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对之前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进行了一个巩固。而且 还对孩子们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数一数和分类都联系在了一起。并且这是一个有趣的练习,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这个环节我觉得效果不错。
其实我本来还设计了小小魔术师的环节,这也是一个对知识巩固的环节。我是想通过让孩子上讲台来在魔术箱里面抓物品,然后描述这个物品的特征,其他同学通过他的描述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立体图形。但由于时间原因,这个环节我临时取消了。即将练习巩固的习题减少了一些。
加上这个教学环节可能效果会更好。
最后我布置了让孩子们用橡皮泥 捏捏所学图形的作业,将美学和数学刚好适时结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