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易俗社里看秦腔

标签:
365随笔集 |
分类: 似水流年 |
易俗社里看秦腔
20231005周四
国庆假期,阴雨连绵不断,几乎没有外出。一直宅家,每天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属于昼伏夜出型。期间有加班,后又由于特别原因而取消,所以最终还是休了个完整的假期,甚是意外之喜,感觉赚了日子。
夜游钟楼附近,不经意间到了易俗社文化街区,撞见易俗社小楼。虽说是过去的戏园子,但却是很敬畏,尤其对于爱看戏的人来说,易俗社就是戏曲界的天花板。创立于辛亥时期,荟聚多个戏种,集教学与创作于一体,小时候在老家就一直听乡亲们念叨,耳熟能详,很向往的地方,现在终于看到了真面目,焉能不激动。
家人们爱看戏听戏,为此,大妹还曾经到戏校学习了几天,准备以此谋生,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学业,到现在一说起还有点小遗憾呢。现在到了易俗社门口,怎能不买票进去呢。
因当天时间已晚,进去可打折坐贵宾席,但凡事讲个始终,何况戏曲,得看完整,所以舍雅座而另择时间网上预订全本戏曲票。于是就有了几天的期待,也给这个假期添了点约会的意味。
5号晚,微雨,坐地铁,倒车,夫妻相携到达。换票,进门,二楼,开放式的包厢,一张八仙桌,四把靠背椅,古色古香,虽不是正对面,但也算雅座。邻座是一位中年女子领着她八十岁的老母亲过来看戏,听口音来自于周边村镇,说是过中秋接老人来看戏。随着剧情的发展,老人家不停地擦眼泪,沉浸到戏曲情景中去了。一楼中间作为贵宾席,价格稍高,当然欣赏效果更好,桌面有茶水供应。不过我们二楼也还可以,点了一壶普洱茶,边喝茶边看戏,也装一回高雅。
全本戏《铡美案》,大意讲的是高中状元又成为驸马的陈世美,不认糟糠之妻秦香莲,反欲杀之灭口,后被铁面包公轧于龙头铡下的故事。以前看过本戏,知道剧情,但这次效果却截然不同,享受也不一样。在庙会的草台子看戏,且是露天,趴在台口,演员们脚下台风把尘土都能送进嘴里,而且各种声音交织,所以看戏感觉就是闹哄哄的。而在封闭的空间,声音可以收敛回荡,演员们一甩袖,一转身,一个眼神,瞬间让人进入到戏曲情境中了,与剧中人物悲喜同感。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看了多年的戏曲,这次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是一场秦腔的盛宴。闯宫,杀庙,告状,扣押,三对面,后三对,情节环环相扣,方寸之间演绎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四个秦香莲,两个包公,都是顶级演员,同台飙戏,就有对比,但感觉演技在伯仲间,衔接无痕,一气呵成,高水平。
主角的表演毋庸置疑,就连剧中的每个小角色都演绎到位。如秦香莲的一双儿女,几乎没有一句台词,没什么动作,没有名字,出场就是站在秦香莲后面,但随着秦香莲的唱腔唱词,做出各种表情,让人能感受到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情绪,使整个戏曲浑然一体。
再说情节。包公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但也有计谋,有委婉,有柔情。让王朝假扮响马杀死韩琪的策略引驸马出宫,可谓巧妙之极。扣押中,委婉建议耐心劝解陈世美认亲,以全同僚之情。头戴红绸才能拜见公主是为感恩当年国太赏赐的柔情。
戏曲中秦香莲时时处处护着一双儿女的动作,只有当妈了才能感受到这种爱,不仅仅是戏曲动作。张开双臂,向后护笼,包容儿女,这种姿势出现在闯宫时面对驸马的打骂,出现在杀庙时韩琪举起的刀锋,等等,无不体现在微不可查的细节处。
佩服作者唱词写的精妙,乐曲的和谐,时而大吼,时而婉转,时而哭腔等等,人物内心戏丰富可感。
场中观众素质很好,几乎没有走动,也没有声音。弦鼓静止的那一刻,地上吊一根针都能听见。而鼓乐齐鸣之时能感觉到万马奔腾,热闹喧嚣。这或许就是秦腔的魅力吧。
戏曲结束,有观众上台献花,我们才又回到了现实中。
回家路上,夜已深,微雨下的街道,迷离而虚幻,霓虹灯闪烁,钟楼似近还远。不禁一叹:现在的陈世美不可能绝迹,就看还有包公在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