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bmiddle/bff20a07gdbd21e09a261&690
http://s1/bmiddle/bff20a07gdbd22072faf0&690
http://s14/bmiddle/bff20a07gdbd22813eefd&690
http://s16/bmiddle/bff20a07gdbd22979258f&690
http://s10/bmiddle/bff20a07gdbd233349489&690
傍晚大明宫打乒乓球
这几天布点和布爸只要一放学写完作业就兵发大明宫,在东北角的乒乓球案边一展风采一决雌雄,可怜布妈下班后就独守空房,替他二人熬稀饭以备晚餐,并且独自度过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候,寂寥悲壮情绪就会蔓延黄昏的白宫。
鉴于此,周五下午,就是今天下午下班后,布妈开始奋起反抗了,要改变这从一而终的生活,罢工不做晚饭了,回家换上运动服,拿上网球拍,坐车直达这爷儿俩鏖战的战场,除了观战加油外,也蠢蠢欲动想一展身手。
傍晚的大明宫是很热闹的,锻炼的人形形色色,有跑步的,也有快走的,有唱歌跳舞的,也有打拳练武术的,而运动器材前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比如乒乓球台前。
有多少次来到这儿都是人满为患,你就找不到空闲的台案,更有甚者,晚上还有人自带设备挑灯夜战,运动的势头很生猛。
实际上,最初的乒乓球台上都有公园里准备的钢制网,可有些好事之徒把这些全给拆了,用自己的网来打,于是后来者要么自带网,要么就用砖头块支一个简易的能打就行。慢慢的,打球的时间长了,就知道那些是业余的偶尔来一两次,那些是专业的“钉子户”,包括夜战的球友。当然时间长了,球友们之间还是很友好的,掉落的球帮着捡,来晚的或者单个的可以随时配对,不就是玩么。
球友中也有“成功”的例子可以激励后来者坚持下来。比如,前不久就遇到一位资深球友,打球时球风凌厉,干脆果断,而且矫健异常,身形灵活,问之,人家花甲已过,说是长期打球眼不花耳不聋,还能锻炼身体,这让我汗颜,因为从外貌看我曾以为她与我相仿呢。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风风火火的来到他们跟前,今天人少,爷俩独占一桌,打的难分难解呢。自告奋勇,我积极参战,也能跟球艺见长的布点打个回合,不怕见笑,我的标准是把球打到布点那儿就算赢,这当然不合规矩,但,但对于我来说就不错了。
高高兴兴的打球,快快乐乐的锻炼身体,这就够了。
当然,布点的目标是向邓亚萍学习,我不反对,慢慢练呗,布爸布妈就是陪练,哦,有点自我夸奖了,实际上陪练更多的是布爸,我只是偶尔为之。我发现,在球桌上,父子俩那么默契,那么和谐,布点很自信,布爸很配合,一对战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