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观看社火" />
大明宫观看社火
在大明宫游玩时不期然看到了社火表演,敲锣打鼓踩高跷,划旱船,以及社火车上的各种历史人物造型,戏剧化的脸谱,一下子让我感到了新年的意味,小时候乡下过年看社火的场景扑面而来。
布点不知道什么是社火,先给儿子普及一下从百度上搜来的知识:社火是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比如西北地区“
社火”
亦称 "
射虎"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技杂耍的表演。社指的是土地,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在给儿子普及知识的同时,布爸满怀深情的和我回忆起小时家乡过年时的“耍社火”,陶醉其中。而我记得,那时,每年春节,周围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有时还有俩家三家社火互相比赛,你舞狮我踩高跷,舞狮子的狮口大开惊吓围观小儿,踩高跷的故意东倒西歪让旁观者捏着一把把汗,但又突然的逗人一笑,这时有些青皮后生又会故意大叫,再来危险点的,于是踩高跷的又会过来假装追赶,做鬼脸,高抬腿,又引来一片笑声,欢快异常。
还有些小队伍也舞狮子,但他们会闯到人家里敲锣打鼓,主家碍于情面会或多或少的给些糖果,有的舞狮队却是糖果也打发不了的,好像五元十元的给些钱他们才会走,所以本来很高兴的事就会变得有些强买强卖了,于是看到小队舞狮的,孩子就跑回家在大人的嘱咐下关门,我小时候就有一次在外放风,看见队伍来了,就赶紧跑回家:“耍狮子的来了,快点关门。”
当然,这些总是少数,大多数的耍社火舞狮子就是图热闹,主家给不给都不要紧,只要快乐热闹就好。
看着大明宫里的社火队伍,敲锣鼓的大妈,踩高跷的后生,扮神仙的小孩子,以及划旱船的姑娘小伙,生动活泼,不由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该让这些有年味的东西流传下来,要不,在城里长大的布点这一代童年热闹可真就只有从百度上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