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课外阅读指导《青铜葵花》

(2016-04-11 10:28:24)
标签:

图片

阅读指导

分类: 经典诵读

 

http://s14/mw690/003vUkAsgy70P2dl3k18d&690                 课外阅读指导《青铜葵花》

 好书赏析:

《青铜葵花》是一部优美而高贵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曹文轩对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有深刻的体认,更有自觉的追求。他认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这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痛苦,痛苦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所以《青铜葵花》始终与苦难纠缠着,城里孤女葵花遇上乡村哑巴男孩青铜一家后,灾难依旧不断:水灾,蝗灾,病魔,但他们坚韧、从容、淡定地一点点熬过,经过,走过,一家人温和、温暖、温馨地相依相靠。正因为背后有极致的大美和充满生机的至爱支撑,所以,苦难是可以吞咽的良药,是可以忍受的生活状态。并且,能在苦难中开出花,闪出光,照亮书里书外所有人必经的坎坷人生路!

学情分析:

在我上这节课之前,学生们早用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理解读过这本书。而我所要努力的,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适当的引领,让学生了解如何规范、深入地读好、读懂一本书,在读书中掌握总读、品读的读书方法,领悟作者唯美的写作风格,进入小说笑傲苦难的精神境界,从而读到、读出自己。

共读期望:

1、通过读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等来了解小说的骨架,掌握进入正文之前的总读方式;

2、选取小说“三月蝗”情节,从环境、事件、人物三个角度品读此书的风格、主题;类推其它情节,感知小说的结构艺术;

3、跳读后记、封底,把握作者创作意图,推人及己,实现书读人的阅读目标。

共读时光:

一、从作者开始

师:读经典的书,做精彩的人。我们一起读书,我们一同成长。今天,让我们继续分享快乐的阅读时光。猜猜看,他是谁,你对他还了解些什么?

他是个全面的人,既写小说,又研究小说;他的身份多样,既是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又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家乡开门见水,所以他的小说里总写水,文字就像一条自然流淌的河;他的博客名叫做:麦田,因为他在一部小说里写到“大麦地,麦田”,他自己很喜欢;他的作品获得素有“小诺贝尔”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他就是        ,你读过他哪些作品呢?

学生猜作家,聊作品。

二、走进小说之前

师:要想透彻地读懂一本书,适当了解作者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郑渊洁是童话大王,杨红樱是校园小说家,那么曹文轩就是唯美小说大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再读《青铜葵花》就会知道答案。好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1、读封面

师:书的封面就像人的脸面,从这张脸中你们读到些什么呢?(让学生从书名、主题图、出版社各个角度自由交流)

师:如果封面是书的脸面,那么书名就是它的眼睛,书的精彩可从中发现一二。联系小说谈谈,作者为什么采用这个题目呢?(引导学生从主人公、雕塑、属性、色彩等细细玩味书名,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师:一个好书名能让人回味无穷,其实作者替书取名时也是煞费苦心。曹文轩为他的另一本书《天瓢》定名之前,曾经在自己带的博士生中悬赏:谁给我的书取个好名,我发他奖金。可见好名得来不容易。

2、读内容提要

请一生读内容提要,其余同学听读思考:你从中获得那些信息?其中又省略了哪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补充?

3 读目录

1齐读目录

2研读目录:这些目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三个字;都是各种看起来很美丽的事物;但美丽的名字背后又藏着些什么呢?)

3比较目录:平时你们也看过各种小说的目录,一般目录会提示故事情节,为什么曹文轩不这样呢?

4、总结读法

师:我们马上要进入小说里面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读了哪些部分呢?为什么先要这样读呢?鼎鼎大名的爱因斯坦先生也是这样读书的,他称这样的读书方法为总读,认为总读可以帮我们了解这本书的骨架,就像我们看电影之前总要阅读电影、剧情介绍一样。

三、走进小说之中

师:美好的书名,美丽的目录,可背后呢?藏着的是一波接一波的苦难。没钱上学,没钱治病,甚至,没钱点灯。这是苦,辛苦,艰苦;火灾,水灾,蝗灾。这是难,大难,灾难。青铜、葵花和他们的家人、乡亲们又是怎样面对呢?选择第八章“三月蝗”,我们小心地进去,细心地品读,看看作者对我们怎样讲述故事。

1 环境

老师将此章第三节中的环境描写重组成为诗歌的样式,范读:

三月的大麦地

天气,

总是特别好,

每天一个大太阳。

飞鸟成群结队,

鸣啭不息。

白云朵朵,

不断变幻着形状

广阔的田野,

无数的河流。

河湾里有一大片芦苇丛,

芦苇丛里有一小片水泊,

水泊里有野菱角。

轻风吹着,

船,

慢慢飘移……

听后练读,指名读,聊聊听、读后的感受(点拨大麦地的优美、纯净)

2、事件

师:可在这优美、纯净的天空下发生了什么呢?再浏览“三月蝗”的情节,看看大麦地的人们正在遭遇什么?找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如:阳光的大麦地下,只有一番令人悲伤的干净。

饿到最厉害的时候,想啃石头。

……

师:蝗虫咬噬掉一切,人饿得想啃石头。再读读、想想《三月的大麦地》,此时此刻你的感受又有什么不同呢?(由优美到忧伤)

3、人物

师:我们替大麦地的人们担忧,着急,害怕,可大麦地的人呢?他们对这场无法逃避的灾难,是如何面对的呢?默读小说第三节内容,边读边画出或写出那些关键词。

选读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段;分角色读青铜、葵花的对话,感悟人物对灾难的态度:沉着,从容,乐观。

师:面对可怕的灾难,大麦地的人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萎靡不振,他们从容、坚韧、乐观地熬下去,活下去。带着这些感受三读《三月的大麦地》,你的感受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忧伤到忧美,忧愁中依然美丽着)。

4、回读

请学生完整默读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曹文轩的文笔始终是    ,哪怕是面对无法回避的     ;大麦地的人们始终是     ,哪怕是面对无处可逃的   

5、比较读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小说中还写了许许多多的苦与难,找到你印象最深的章节,比较着读一读,看看这是不是曹文轩一贯的风格呢?

学生阅读,印证感知,深化感悟,了解小说的结构模式(苦难面对苦难超越苦难)。

四、走出小说之外

:我们总读了这本书的骨架,品读了这本书的血肉。快要合上这本书,你们没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吗?这本《青铜葵花》书写的是苦难,尽管是以唯美的方式,可这里面的苦也好、难也罢,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为什么曹文轩还要为我们写?老师还要与你们共读呢?赶紧看看“后记”与“封底”,这是每本书的脚后跟,有它,书才立得稳,扎得深!一鼓作气地读,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

学生读书,交流自己的感悟。老师与他们探讨属于他们自己的、现在的一些苦与难,齐读、背诵作者的话: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特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再读《青铜葵花》,用摘录、书评、戏剧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安徽省安庆市高琦小学  汪琼)

 http://img2.imgtn.bdimg.com/it/u=3105877414,1427716040&fm=21&gp=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