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汉代玉璧
(2015-03-18 21:48:37)
标签:
股票 |
分类: 中国古玉玉器的使用等级制 |
中国古代玉器的品种、式样和工艺,经过历史时代的不断演绎,许多先人留下的古玉瑰宝,其精美绝伦让世人赞叹不绝。其中由以良渚、周、汉、宋、清这五代的玉器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
在汉代出现的大量玉器里,大致可划分为六大种类:礼仪玉、服饰玉、用器玉、镶嵌玉、陈设玉、殓葬玉等。两汉礼仪活功主要用玉璧为多,也有用作殓葬玉,并有作为陈设玉,且流行服饰组玉。及至后来繁衍生息的玉环、玉瑗品种也具同样类似功能。广义来讲,它们是一种中心有圆孔的平板圆形玉器,中孔称好,玉体称肉,主要区分为:肉好若一谓环,好倍于肉为瑗,肉倍于好称璧,倍者泛指大于,非为误传中相应的倍数。
宋代玉璧八方面的使用功能:一、祭祀:汉有天子祭祀天下名山大川和祭祀宗社的制度,在山东胶东半岛之龙须岛发现汉代祭祀遗址,共出土四件祭祀玉器,玉璧居中,两侧置圭,玉璜于上,考古学家已从玉器的纹饰、风格考证为两汉前期汉武帝奉祀日主的遗物。汉代祭祀繁多,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宗庙百神,均需祭祀,并且多采用以璧为主。二、馈赠:玉璧是汉代上层社会交往中最为珍贵的馈赠礼品,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脱险后,曾托张良馈赠项羽白玉璧一双以表谢意。南越王赵佗赠与汉文帝的礼品清单中,首项礼品便是白璧一双。三、聘礼:《汉书·儒林传》载:上使使来帛加璧,安东裹轮,驾驷迎申公,就是说汉武帝以玉璧加丝帛去礼聘儒生申公为其谋略施策。四、婚礼:《后汉书·皇后纪·梁皇后传》载:悉依孝惠皇帝纳后事,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雁、璧、乘马、来帛,一如旧典。可见皇室已采用玉璧礼尚往来。五、朝会:汉朝制度,每岁首正月时,为大朝受贺礼节日,王公侯爵均执璧往京城朝贺天子。六、饰:《铁盐论
散不足》中见说:汉代贵族妇女:长裾交,璧瑞簪耳。显见玉璧是汉代组玉中的主要玉器。七、陈设、悬挂:考古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帛画和漆器上,常见有悬挂在室内的玉璧。悬璧是汉代贵族室内的一种奢华装饰。室内悬璧,除装饰以显其华以外,相信有驱逐疫鬼之作用,以保平安之精神寄托。八、殓葬:璧亦大量作葬玉,《后汉书·舆服志》载:加施粗连璧,交络,四角金龙首衔璧。广州南越王汉墓内棺置玉璧三件,上置玉璧四件。汉代考古出土的玉璧,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雕工细腻,纹饰优美,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不小可以代表汉代高超的玉雕工艺水平。
汉代的玉璧直径一般在12至26厘米之间,最小的系璧只有几厘米,厚度一般在3至7毫米之间,较厚的也有1厘米。依其纹饰和形制,大体可分为:
素璧
毫无纹饰的素璧,至汉代已逐渐罕见,仅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几件。
方格纹璧
璧面饰方格纹的汉璧,考古出土非常稀少,仅在安徽定远侯家寨汉墓出土一件;
谷纹璧
谷璧自周以来则出现。谷纹璧是在璧面琢磨出排列有序凸起的许多小乳丁,看上去像是一颗颗小粟粒。谷纹璧在战国已甚为流行,汉尤盛行,按其纹饰形制,可细分为一般谷纹璧,带芽谷纹璧、勾连谷纹璧、蒲格谷纹璧四种;一般谷纹璧:是在璧面凸起许多排列有序圆形似小粟粒状玉璧,这种璧在河北满城汉墓,广州象岗南越王汉墓,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均有出土,而且这种谷纹是许多汉璧的基本纹样。带芽谷纹璧:所谓带芽谷纹璧,就是在玉璧的谷纹上刻有带尾的幼芽,象五谷初生之象,而且非常形象。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这种纹饰寓意丰收,是祥瑞之象。并又称为涡纹,凸起涡纹,谷纹及卧蚕纹,在汉代非常流行,是汉璧中为数最多的一种。勾连谷纹璧:是在谷纹璧上以阴刻弧线将两或三个谷纹互相勾连的组合纹饰,并且很有规律地错向排列,构图非常新颖。还有以台阶式的曲折线,将谷纹勾连在一起的组合纹饰,工艺相当细腻和精美。蒲格谷纹璧:就是以三对六条平行直线,成六十度斜向交织成六角格子的纹饰,并在每个六角格子内有凸起的谷纹或带芽谷纹,工艺甚为精湛,在汉璧里并不多见。
蒲纹璧
《周礼·春官·典瑞》载:男执蒲璧。即玉璧上的纹饰,是用三对平行斜线,成六十度交织成六角格子,在格子中呈现六面晶体突起,如古代编织蒲席的纹饰。蒲璧在战国时代已见多有出现,至汉更为流行。如广州象岗南越王汉墓,山东巨野红土汉墓,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玉璧,多有此种纹饰。
云纹璧
在璧面上以弧线延伸两端同向内卷形成倒勾,畅如流水行云,又称勾纹,有用阴线琢磨而成,或用压地、隐起俗称恒纹的手法,形成许多像轻云舒卷的精美纹饰,很有规律的布满璧上称云纹璧。这种璧在汉墓中偶有发现。春秋时期很多玉器技艺里已有采用这种形式的云纹装饰图案,至战国时代更甚流行,如一些常见的玉璜、玉剑彘和玉剑,或保留有一面坡的阴线隐起、压地的恒纹雕法,其表现为较宽阔的台阶边线两端同向内卷成倒勾纹,表现出战国时期的生辣、险峭风格,甚为精美。及至汉玉的雕琢技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用阴雕或隐起手法,皆能以婉转的线条俗称“游丝毛刀”为表现,地子阴线勾勒或隐起柔和的漩涡。纹饰剔地干净利落,呈现有如流畅如水,婉转有力的云纹。这是前代与后世也无法与汉代相媲美的技艺,也正是汉玉的经典独特风格。有些器身甚薄——仅3毫米的汉璧,并见两面的云纹重叠在一起,可见其高超之雕琢工艺水平,这种云纹璧比谷纹璧和蒲纹璧更为珍稀。尚有一种勾连云纹璧:即由两个云纹共用一个勾纹错向联结成一组纹饰,称勾连云纹璧。或间以一些椭圆形纹,很有规律地在璧面上组成四或六组纹饰,形成了形象性的兽面纹,又称作饕餮纹,线条遒劲,传神有力,工艺相当精湛,更是汉璧中的罕见珍品。
复合纹璧
在璧面上以同心圆周,分隔两至三层不同纹饰的玉璧称为复合纹璧。这种纹饰的玉璧在战国时期已见有出现,汉代玉雕技艺一直沿用发展,工艺更为精致。一般两层复合纹璧的外层多为阴雕夔龙、凤纹或S纹,内层辗琢蒲格纹或谷纹。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多有见此类汉璧出土,外层阴雕朱雀纹或夔龙纹流畅如水,内层精琢排列有序的蒲格纹或谷纹。广州南越王汉墓见出土三层复合纹璧,以一至三道纹相隔,内外层均为双身龙纹或交叉S纹,中层为蒲格谷纹或带芽谷纹,工艺甚为繁缛,富有长江下游华丽的地方文化色彩。
透雕纹饰璧
就是整个玉璧或者分层以镂雕手法辗琢夔龙、夔凤纹的玉璧称透雕纹饰璧。此种玉璧在战国时期已甚为流行,多以精致的夔龙凤或花草纹透雕,手法生棘、险峭。及至汉代,琢磨工艺更加细腻,别具一格。有在玉璧内很合理地进行布局纹饰,使整个玉璧为透雕纹饰的式样。也有在一个谷纹璧的基础上,于两旁或下方连有夔龙、凤纹饰的式样,也称为出廊璧,以及于上方逐层往上很有规律地增加纹饰,并呈对称透雕纹饰,相信是一些达官显贵所用的悬挂璧,工艺相当精湛复杂。
双环璧
也就是以透雕手法联结成一个玉璧和玉瑗在一个整体的新颖式样。外层以玉瑗形式雕琢谷纹或夔龙纹,内层为谷纹或蒲纹,中层透雕的蟠龙螭虎看上去犹如将外层的玉瑗和内层的玉璧连为一体,极具江南地区的华丽风姿。汉墓每有此类玉璧出土,为江南玉璧的典型特征。
综观两汉时期的玉璧,品种丰富,雕工细腻,用途广泛,是汉代玉器中的经典之作。无论其玉质选材的优良,雕琢技艺的精湛,以及形制和纹饰的丰富皆远超前代,后朝也望尘莫及。汉代玉璧可称为玉文化史的黄金时代,涵盖了各地区的文化色彩和时代特色,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制度,有别于世界同样使用玉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