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中学创建于1978年,2006年县政府投资3800万元异地新建,于2008年10月在现址交付使用。按照我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事业发展目标,我校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校园建设和环境的艺术性,形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校园环境。作为东宝中这的一员,一直以来,我前思后想、忧心忡忡,总觉得我校虽然有教学上的一些成绩名列前茅;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没有特色。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调整了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为了能在通化县教育立于不败之地,我校应“保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以一流的业绩奠定实力、以鲜明的特色彰显魅力。怎样创一流业绩,建特色名校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显认识,有肤浅、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立足实际,创建特色东宝中学
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具有独特性,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等特征。
1、选准“一点”
对一所寻求创建特色教育的学校来说,确定合适的目标非常重要,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第一步。
我们周边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快大镇小以剪纸为突破口;综合高中以绘画为切入点。这两所学校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选准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点”,也算有所成就。这些成功的例子给我们以启示:立足自身实际,选准“一点”,带动“全面”,创建特色求发展。
对于我校来说,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为切入点呢?
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形成教师培养的特色
有了观念新、素质硬、善学乐学的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了保证,我校的教学质量稳居通化县前列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教师成了当前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其实,我校以前的一些做法比较好。比如要求教师写“教育教学叙事”、写“教学反思”、做“案例研究”、“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再加上现代“教育博客”等等。可惜这些都没有很好的坚持,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没有意识到这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基本都是交差、敷衍了事。二是教学管理没有跟进,没有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这一工作没有延续性。三是缺乏氛围与土壤,这一点往往是最难形成的,这需要管理者去营造、去培植。
·构建“快乐学习+特长”的模式,形成培养学生的特色
打破传统的“时间+汗水”的教、学方式,将师生解放出来,使师生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转而将适量的时间用于发展兴趣与爱好。
这样做看起来与提高学习成绩相互抵触,互为矛盾。实质上,只要制定科学、严格的制度,对课堂的45分钟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效率。课外,学生若有某方面的爱好与特长,也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一种受人尊重的自豪感,反过来会促使学生去追求学习上的成功感。同时,学生的违纪行为有会大幅减少,更有利于学生的管理。
发展“体、音、美”教育,形成体育、艺术教育的特色
我校有众多的体、音、美教师,且其中大多数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现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教师专业化,让专业课系统化。设定不同的特色活动小组,如:素描组、摄影组、民乐组、舞蹈组、乒乓球组、散打组、篮球组、武术健身操等,带动体育、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使之形成我校的特色。
·实施“激励教育”,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所谓“激励教育”,实为“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希望教育”的仿创。武汉市粮道街中学通过实施“希望教育”,一举成为名校。我校也未尝不可通过实施“激励教育”,形成特色。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将“激励教育”理论系统化,需要全员的参与、多年的实践。
2、立体拔高
不仅表现在知识层面上,还反映在人格层面上,是直指“素质”这一中心的。特色建设只有立足于素质教育,并取得项目间的协调,集中优势进行攻关,使特色聚焦和内化,才能使特色产生质的提升,进化到新的层次。
3、及时迁移
当这种特色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就要及时迁移,用这个特长去补充、拉动其他的特短,从局部发散到整体,最终形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跟进。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好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从外显现象提炼出内隐精神,并逐渐稳定上升为学校精神,形成较高层次的学校特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