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扮演教研组长的角色
(2016-12-13 14:27:53)分类: 教坛漫步 |
随着新课改地全面推广开展和不断深入,作为学科教研组长,该如何发挥好教研组长的职能?如何带领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应该为本学科教师提供帮助和服务?这是每一位教研组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1、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研组作为校本教研中的基本单位,它的重要职责就是搞好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要搞好问题的研究,教研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这些研讨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研组长的有效组织。教研组研讨活动开展的效果、质量如何,与教研组长的组织工作密切相关,教研组长便成为开展研讨活动有效的组织和策划者。同时,教师是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作为学校学科教研组长,首先应是校本教研的积极参与者,表现为率先在教研组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与教研组的老师们一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促进教研组全体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
2、教研组长是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教研组长必须有很强的上进心,要勇立潮头,敢于“吃螃蟹”。在教学实践中要大胆尝试,锐意进取。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组长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锐意进取,要身先士卒,勇于探索,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主动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当好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要在教学改革的大风大浪中不断磨练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常教常新,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超越他人,超越自我。
3、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佼佼者”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教学研究的引领者,教研组长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要具备专业的敏感性,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来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问题的探究从表面深入到本质,并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小结。教研组长就要做教育研究的“火车头”。要有扎实的理论学识水平,决不能一知半解、模棱两可。要经常学习国内外的教科研论文,多想、多看、多听、多写。要做教学实践的“火车头”。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组长,要扎实的上好每节课,为组员多上示范课,起表率作用。要做师德规范的“火车头”。组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精神面貌。要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教研组长必须以德立身,以德服人,从小事做起,成为组员的榜样。
4、教研组长是教师成长的“导航者”
“教师成长组长有责”。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核心人物,应自觉担负起指导和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后进教师和新教师的责任。为了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实力,组长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自觉挑起转差和帮教的重任,引领后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迎头赶上。
5、教研组长是组内活动的“设计者”
教研组长是组内的领头羊。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教研组。组长不能低估自己,权当摆设,挂名而已。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自加压力,敢挑重担,为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当好“设计师”。要高瞻远瞩,精心设计和策划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为教师长智,给教师充电;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巩固自己在组内的地位,提升自己在组员中的威望。
教研组长要组织开展好本组的各项活动。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搞形式主义。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开课、评课、议课活动;可以是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可以是教例设计、习题精选;可以是学术研讨的沙龙活动或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教改理论的学习和研讨等。总之,要通过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从中真正受益,不断提升本组教师的教学艺术,使教研组获得质的飞跃,继而提高教研组在本校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
6、教研组长是组员关系的“协调者”
有人群得得地方就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师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自然也有七情六欲,工作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家长,就应该自觉承担起协调者的角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自己的真心、诚心和管理智慧理顺各种关系,减少和克服组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组员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尝到教研组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回家的感觉。
怎样做好教研组长的日常工作,套用一句广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最后,以深圳一位特级教师茹清平对教研组长的“学做五种人”与大家共勉。一是热爱生活,是做一个有生活激情的人;二是业务精研,做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三是淡泊名利,做一个有合作精神的人;四是勤于读书,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五是尊重同行,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前一篇:如何写出精华博文?
后一篇: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