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摄取及强刺激对身体的伤害谁能抵抗?
(2015-07-31 23:25:49)
标签:
健康 |
发现生活中有些人口味很重,大鱼大肉不忌口,对寒凉也不在乎,他们说吃了没不好的感觉。可我吃不了,太咸、太油、葱蒜太重,首先舌头会感觉不舒服。凉的,肠胃会感觉不舒服。鱼肉,吃多了感觉不消化。难道是因为他们强壮而可以化解?观察多了发现共性,他们并不健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多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其实过度摄取及强刺激对身体的伤害都是存在的,只是有些人敏感,从入口开始就有感觉,而有些人发现时已影响到了血管或其它组织。
假设把盐、蒜、辣椒、冰块常往皮肤上抹,那块皮肤应该不会太好,会变得不够柔韧、缺乏弹性。那么那些东西过量吃进肚子里,身体里的血管等组织也同样不好受,只是因为看不到而忽略模糊了这种伤害,久之形成疾病。
没得病时通常不会去注意预防,但遗憾的是很多被诊断出了疾病依然不注意控制,意识不到远期发展的严重性,不反思生活方式,即使善意的提醒也不理会,认为只要吃药就行了。药的品种与数量吃得越来越多,他们寄希望于医学,认为那都是灵丹妙药。殊不知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知也还相当有限,如果自身不去除可能导致疾病的不良因素,任其发展,积重难返时,医学更是回天无力。
最近接触到几个积重难返的案例,感受颇深。一个频发小中风后症状再次加重,没前几次那么幸运通过治疗缓解。一个患肺炎久治不愈,主要症状是憋气,中西医治疗效果都不好,最后使用激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高血脂、高血压、肚子很大,但从不忌口,身体哪儿都胀着,能不阻塞吗?
重症疾病影响的不只是个体,还有家庭与社会。痛苦是自己的,麻烦是别人的。相信没有人愿意自讨苦吃,也没有人愿意让亲人多受连累,但为何对善意的提醒总是置若罔闻,甚至还强词夺理?为何不去检讨自身的生活方式,试图寻找疾病形成的原因?最好的医生其实就是自己,因为最了解自身的就是我们自己。当全方位了解一个病人时,不难发现生活方式可能就是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预防与控制的成本远低于治疗及康复,全民对健康认知的文明何时能提高?
前一篇:术后两年我健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