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么好的事二二二@365
(2025-11-13 23:32:21)
标签:
365读书文化 |
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乌鲁木齐 晴 3~14。
一
《制度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康芒斯代表作,2007年买的,从美国学习回来后第二年买的商务出版社的简装版,上下两册,现在我可以有时间细细研读了,一直以来选择制度经济学作为我对西方经济学进一步深耕的方向,大概是体制内工作经历让我对制度有好奇心,有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动力,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似乎找到一个结合点,制度的优劣的竞争,都成为重大政治议题、意识形态话题的中心,我们的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不断进化,其中的规律和争议都不是那么清晰,也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之分,可是愿意在其中里出一些头绪、找到一些线索,也是科学精神、一个兴趣,完全出于自由、自愿、自乐的目的,制度经济学方面的著作长期以来都是我选购经济学书籍的重点对象,康芒斯、科斯,等等,他们的著作我都会重点选、买,他们都力图从科学的角度找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进程中制度变化、演绎的规律,它们作用于社会各方面的基本原理,它们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应该是政府各阶层人士都必然涉及的范围,也是重大社会宏观问题的核心。制度是什么,说实在的到现在也与一切概念一样云里雾里的,我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或者说制度的概念内涵过于庞大丰富,已经不是一般性概念的意义上所能涵盖了,制度可以理解为是习惯,是约定俗成,是规矩,是原则,是人们的
共识,是框架,是软实力,是软约束,是软边界,是套子,是防护网,是防火墙,等等,这些属性似乎都与制度相关,都挂钩,实际上我有一个感觉,制度实际上就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那些沉淀,就是那些为后来的人们活动划定的规范,就是人类一代一代生活的集体性特征,就是人类一切现实的浓缩、形而上、抽象,就是处理个人个体与集体与他人与环境关系的约定、框架,亦或是康芒斯在这本书里倾向于将其定义为: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心,也即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系统共同构建了制度。魁奈、洛克,亚当斯密,边沁,马克思,李嘉图,等等,这些经济学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周边的经济、解释经济现象,给出自己的思想理论,他们都深信自己是最深刻、最准确地把握了经济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人,他们的观点、论据、结论都有不同,也有交叉,但是都有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来自时代,来自地域,来自人性,他们的思想又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其中的关系复杂繁琐而曲折幽暗,而要谈制度经济学就离不开他们,因为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发明的这样的经济学门类,被一个叫制度的框了进去,估计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当我穿行于这些经济学界大家创造的专业名词和概念的丛林中,感觉到了思想的睿智、智慧的光芒,也意识到时代的痕迹,历史的过程留下的那些执着,但是很多的地方我是迷惑的,一些时候就像在蜘蛛网里的昆虫,被他们的精密的思索的蛛网缠绕,无能为力的挣扎,呼吸死亡的气息,幽幽暗暗的磷光就在周边宣示一息尚存的他们的灵光,他们犹如遥远的浩瀚寰宇里的星辰,感受不到他们的信息的血腥,依稀记得他们曾经的风光、现在依旧的存在,光越来越弱、黯、淡,没有深耕这个领域的人不会知道他们,对于他们的神神叨叨的精神错乱般的执拗有些嘲弄的眼神,黯淡的色彩下更是无光无味,他们曾经的苦苦思索默默探索的身影早已化作宇宙的一缕缕云烟,即便是他们不朽的思想也只有一两句话、一两个词所隐含的一星半点儿的意思被后人还有那么一丁点的偶尔提及、使用、引用,这已经是值得烧高香、祖坟上冒青烟的人间翘楚了,比如所有权、稀缺性,比如分工、劳动价值,比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等,有谁知道这些教科书里面出现的概念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演化到现在的这般模样,这样的意义,就像昆仑山上的玉石由山料一步一步的翻山越岭、拔山涉水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成为现如今温润精美的籽料,成为熠熠生辉的人间美玉,引发时下人们的热衷、围观、追逐,人们思想宝塔上又何曾不是如此呢,我们熟悉的那些定律定论还不是那些人类的精英分子殚精竭虑思想的结果、碰撞的结果、继承的结果,一次一次的血与泪的交融,思与想的交互,思想的鸿沟只有睿智的灵魂、高亢的精神祢衡,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创造必然有着伟大的思想的引导,经济学家一直都在迷雾中找寻经济的密码,寻觅人与人的物质基础,他们力图找到破解欲望满足的方法和工具,也因此而感到踩到泥沼中、陷阱里难以自拔,他们总有雾里看花的感觉,经济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万花筒,万紫千红又千疮百孔还千变万化,他们总是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或者都是可以伸手的方向,他们会时常地迷失自己,总是感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和现实:当自己在说经济、研究经济、探索经济问题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看康芒斯的这套《制度经济学》我比较吃惊的一点是康芒斯对于马克思的经济学家地位的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他的对于经济学的贡献康芒斯都给予了精密的梳理、明确的记录,至少在他的眼里马克思是与其他的当时的几位著名经济学家齐名,诸如洛克、边沁、休谟、亚当斯密等,甚至更多的分量给予了马克思,他多次提到马克思对其他经济学家理论思想的甄别继承、对经济理论的创造性贡献,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家的地位,在西方经济学界马克思是一个著名的学者,一个有着建树的独立的思想者,我想这是学界的应有的场景、应该的样子,在这本书里面、在康芒斯这里我有看到、有观察到、有感觉到,这对于从小都在马克思想理论熏陶下的国人来说,完全是另一个角度,更客观、更具体、更实在,有几分新鲜、有几分好奇,透过一个西方同时代的同行人的眼光看看我们的导师,我们的思想的基础、引领者,为我们的信念增添一色异质的刚强,换个角度、从侧面,这些不同的方向上的光芒聚焦在一个我们不曾有过质疑的伟人身上,会让我们这些仰望者对马克思增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亲近感,让认同感有了更深的根基,至少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这也是我的一个收获吧,具体的内容也许不那么重要了,思想的光芒也没有了那么的刺眼,可是学者、思想家之间的惺惺相惜让人唏嘘,他们对于学问的严谨让人感佩,这当是我最欢喜的地方了,心心念念的那一束光,似乎在这里出现,是康芒斯为我描述的、再现的,感谢康芒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