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那么好的事二一一@365

(2025-07-19 19:41:42)
标签:

365

读书

文化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乌鲁木齐 晴 24~34。

那天在一档电视节目里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最喜欢读《东京梦华录》,让我有了要翻一翻这本书的冲动,结果在书架来回寻找了几趟都没有,不应该呀,这么重要的书我不应该缺失,可是书架上就是找她不着,这多少有些令我沮丧,那些好看的有趣的书我没有,个中趣味还要他人提醒,那是一本宋代东京汴梁的社会百态、市井文化、民间烟火的集大成者,与清明上河图同时代、同场景、同意境,一定是仪态万千、风情万种了,这似乎涉及到一个自诩为读书人的面儿,成了我的一个心结,需要马上找补,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因为外界或他人的启示而动心想要买进的书不止于这本《东京梦华录》,这段时间有想法要购进的《尚书》,《吕氏春秋》也属于此列,天下好书无限,自觉主动购买者当然是最迫切的,急用的,也少不了各种的受他人的影响而加快了步伐买进家放入书架的,插队、加塞儿的这些书有些时间的因素,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好有一比,同样是红颜知己,受他人撩拨而抢回来的当然味道要浓烈得多,味道也丰富得多。于是7月10日下午,抽了几个小时时间去到宝山路的图书批发市场的书店购买,这本书居然脱销,各种版本都没有,又找其它几本书,结果也都落了空,什么没买就回来了,一层的铺面原是眼镜的集中供应商,一直没火起来,现在更是几乎见不到客户,冷清的有些瘆人,二楼和三楼则是书店集中的地方,原有的几家较大的外其它的铺面都在歇业状态,还有不少的门店待价而沽,这可是书市的旺季,至少暑假时期学生们购书的主力军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时光,常去的几家店面除了店员拖着疲惫的身影,也见不到其他的人影儿,像是为我准备的专场,可我想购置的几本书找不到,其它的也没有让我眼亮的,挣扎几番就放弃了,书店的倒闭潮已经不是新闻了,而是人们的常识,还在经营坚守的那些人还能守候到何时,黯淡的前景愈发模糊,淹没于无形的未来,这已经是我几次来这里空手而归了,每次都像是听一遍为读书人谱的一首挽歌,几近悲凉的情绪统治着我,窒息的喘不过气儿来,还能寄希望于此吗。回家之后又到网上书店寻找我想买的几本书也是不甚理想,都要几十元的运费,比起线下成本更高,不得不暂且放弃,只好过了几天又多次回到网上查寻那几本想购买的书,终于买了中华书局的全本全译全注系列中的相应的几部,除了这部《东京梦华录》外,还有《尚书》,《吕氏春秋》,价格都是定价的6折左右,还免了运费,这个是我网上买书必须的前提条件,买的三部书五六天的时间在路上,这个星期相继到货,但是收到书的感觉都不好,书角都折了,书脊两头也歪了,《尚书》的书面还有一道折痕,应该是损伤了,精装书的精气神保不住,不知道是快递的问题,还是书本身的问题,反正就是不如线下来的干净整齐,就几十元的生意,退回去也麻烦,书店也不容易,折腾来回的路费人工都不划算,也就认了,不过这心里总有点不落忍,现在实体书店不景气将来更多的都要在网上买书,如果都是这么的不精细,颜值打折扣,损兵折将的,又如何满足纸质书购买的欲望呢?再想想曾经的网上购书的种种不愉快,更让我不平起来,可是书商也是利益至上的唯利是图者,又怎么能体恤读书人的心曲,不过是交易又如何与情怀关联,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与他人何干?其实书市现在的这样的惨淡,那些书商又何尝不是在水深火热中,怎么好指摘他们不出好书、书价居高不下,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家都在苦苦挣扎,在经受纸质书与电子书、人工智能、现代阅读方式的交替过程,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融合,别无它途,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只能参与,寻求妥协,我在书桌上摆放着多年前的书,尽享存量的快乐,那么这样的乐趣又能持续多久,还能像过去那样纯洁、专一吗?平静已不再。书,读书,对于一个当代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是每个人不能绕过去的必经的过程,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甚或是晋身的敲门砖,是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出寒门、跳龙门的捷径,而要实心实意地对书有情有义,可以敢于、自甘于一个存粹的读书人,或许就要另当别论了,如若有着信仰级别的爱好,视书如命,在眼下的世界实践里,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入到这个领域,或者误闯误导,不经意间被错误地引入这样的一片洪荒之地,或者有一根天线的牵引,对于荒唐的人世间的探寻,对世界的神秘的好奇,为苦难的人们寻找出路,少年不识愁滋味,极端而偏执、狂傲而无知,也许什么都可能,什么都不明显,也许就是存粹的偶然的因素,只是一时冲动的力量、情绪的渊菽,至今,这探求的欲望并没有消退,只是换了方式,少了表面的热度而换做一片冰心在玉壶,少了几分天真而多了无限的苦涩、千千结,少了急切、傲慢的姿态换为隐隐遮掩的沉稳的幌子,中间有几多的歧路的误导,有几多魅惑的分流,还是少不了那份质问,这份仍然没有消退的炽烈的心境总要找一处发泄的出口,体会热烈的碰撞的滋味,体悟曲径通幽的妙境,眼见得可以解得心语者都渐渐远我而去,那些途径、那些事物、那些人物,都飘忽不定,都虚无缥缈,都隐隐约约,愈加黑暗的夜行中瑟瑟惶恐里我侧目,微光里我的那些书还在我的身边,她们不离不弃,她们还在为我提供通往天国自由的途径,为我欢喜的乐园,是我洞察世界宇环的飞船,庇护我的心灵的诺亚方舟,成为我与世界保持交流的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