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零八四蛇年日常三三@365
(2025-06-27 18:47:21)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小雨转多云
21~31。
二
事后再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事项最好的处理要在发生的正当时,解决问题且不要等待,仍然保持其热度才有较好的处理机遇,如果到黄瓜菜凉了再来,什么都晚了,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时过境迁、星转斗移,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过程、背景,事后这些都变化了,不存在了,再现当时的状态只能靠回忆,另外追随事物的相关人物的心境、情绪也都丢失了,同情、认可、同意者也都散了,有利于事物解决的条件、资源越来越少了,有利于人们正确看待此事的状况越来越模糊了,如果过了解决的时刻窗口,将来的某个时候再来处理难度成倍增加,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把那些资源重新聚焦,谈何容易,没有必要人们不会再现吃力不讨好的事,为了解决因此导致的困境,人类发明了合同、契约,用誓言保持事物的状况的新鲜度,用公文封冻当时的诺言,这已经构成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业务,用合同来构建现代关系、克服人们的健忘症,打击人们恶意的信用透支,任何的制度安排都针对人类的痛点,同时任何的制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无法解决所以的问题,大量的盲区是制度覆盖不到的区域,平凡的人总是在盲区里生存,他们的生存哲学就是马上解决,立即行动,承诺靠不住,时空变迁了一切都结束了,现今的社会人们的这样的理念更强烈了,因为过去和未来都靠不住,唯有现在才是真实的,值得把握、值得拥有。
三
又有大学同学在同学群里发起同学会,把一些曾经的合影晒出来激发灵感,催生情愫,几次的大学同学聚会我都无缘参加,路途太过遥远,工作抽不开身,热闹属于他人不属于我,默默无闻更符合我的气质,参加其中的都很幸运,重温旧梦、再续情谊是人生不多的高光时刻,短短几十年能有几回,不少的人生是找不到如此的机会,当然很多的重逢并不是愉快的,把酒话桑麻旧事再起,一地鸡毛,几多愁绪又添,伤口又撒新盐,增加痛楚,何必再生事?俱往矣,重拾豪侠义、再看今朝阳,不失英雄义胆,不惧寂寞独行,不失人生豪迈,不求闻达于世,何来后悔与悲苦,本就无风雨也无晴日,人生聚散皆由缘,生死离别不由人,还是走自己的路任由平生飘摇,常来常往的基本都是杨凌、西安附近的同学,他们近水楼台、向阳花木,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远在边疆、甚至异国他乡者此生都难得回来故土,哪里还顾得上同学会、同学情,即便是情深意切也有心无力、有缘无份,几个在国外的同学杳无音讯,失却了联络,我们几个边陲小镇的也就是漂泊身份面对他们,只有出差的机会到陕西、到西安、到杨凌才有可能见到个别的同学,再就是到新疆来出差、旅游的同学个别的联系上吃个饭叙叙旧,其余的几十年没机会谋面,所以有同学动议聚会时总有附议的,大多是一个态度、期望,执行起来就另当别说,几次活动都证明,再见不易,珍惜每一次的聚会,把其当作最后一次。
四
夫人今天有心情出门走一走,到超市买几样小菜,有点难得,近期宅家不出门都习惯了,因为持续的炎热的天气,30多度的高温上去下不来,暴烈的阳光下人们需要配备多少防范设备措施,用多少心机,保持舒适的状态,人是最脆弱的动物了,少许的差异就会引来诸多的不便、反应,身体的、心理的不合适又要在表情上、嘴上、脸上表现处理,引起连锁反应,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强烈,势必让人脱离了自然环境而依赖人造氛围,人的适应力逐渐下降,对环境要求更加严苛,人的进化方向越发向智能追逐,对体能和抗逆性的向心力变小了,也就是通过对周边条件的改变以适应身体,而不是提升自身抵抗力而适应环境,将身体生存条件分离为外部条件和变量,用技术手段改造世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身体需求,用物理的、化学的、材料的、生物的方式营造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环境,这就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所致力于的事业,因此就整体而言人类发展了进步了,就个体而言人的身体肌能退化了,比如人的体能明显不如古人,人的狩猎能力在动物界只能排在后面(个体、单独),在野外生存能力、抗自然灾害能力更是脆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当然这都是基于个体的、单独的不依靠技术手段而言的,恰恰是群体的、智能的强大弥补了人的个体的这些不足,让人可以放弃这么多的进化的磨砺而独享生命的尊严,仍然可以独霸地球,也许我们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但人类也必然地要防止自身童子功的彻底丧失,因为,如果失去了人类长期以来构建的技术文明的外壳的庇护,那么流失了基础能力和天生技能的人类的未来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