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一零四九还能有个好吗@365

(2025-01-22 01:43:01)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5年元月20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14~-7。

大寒节气要吃饺子,和夫人联手包饺子,忙乎了一天,除了中午吃的35个饺子,多包了些为春节备用,还剩一些馅儿明天再包,今天调馅儿时破天荒低用了蚝油,结果就明显改善了饺子的味道,这是意料之外,以前家里包饺子味道总是没有那么到位,说明是调馅儿的问题,几十年了找不到,稍微一变化就发现,看来变化带来机会,树挪死人挪活,不要一成不变,变化就可以有转机,夫人下午和第二天又和面又包了150多个,结果馅儿还是剩下一碗,面和饺子馅儿的平衡需要两次的调节,需要不停的调和才能包出可口的饺子,需要不停的调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饺子,之前总是相信夫人的包饺子的功底,她可是一辈子都跟饺子打交道,跟父母把包饺子当成了看家本事,我们家里也经常包饺子,吃饺子,可是夫人包的饺子我确实不适应,不是馅儿硬了,就是味道有些偏差,多次下来夫人也觉得的确如此,她的饭做的很不错,家常菜也能有个样子的,味道也都不错,就是这个饺子就是有点不对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这有时候问题就是灯下黑,最拿手的最相信最自信的往往就是出幺蛾子的,一些小细节不注意,又没有将新的技术用上,与时俱进不够,自然就跟不上了,我是学农务农的,但是节气不是那么明白,专业课的时候,基础课程的时候,老师都会讲到农时节气,都强调要把这些作为基础知识学好弄懂,可我一直不以为意,从来就不上心过,后来工作上用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多,就是母亲喜欢旧历阴历,有时听她用的多,但也不当回事,不觉得必要,结婚后发现夫人对节气能倒背如流,很惊奇她时不时地说起节气,精准地把各个节气和农历运用自如,她是学地理的,当过地理老师,气象是她的必修课,我的必修课也有气象,不过觉得节气是落后的东西,用不上,没上心,知识是同样的,也是统一的,能用上的佰无一二,真正用上的不见得的专门学习的,反倒是一些业余生格外用力,节外生枝反倒枝繁叶茂,专业的干不过业余的,体制内的不如体制外的,这种现象普遍的原因是人们的通识教育的普及的结果,那点常识里面都有的知识不知道会在哪里用到,也不知谁记住了,东方不亮西方亮,专业方面真正涉及的核心知识都是很精尖的,事实上知识很多都是过时的,都是外围的存在,那日几个人见面,遇到一位新朋友,她的谈吐不俗,知识面之丰富令人刮目相看,想不到对于一些很专业的方面她竟然也能有专业级别的真知灼见,即便谈及我熟悉的领域,我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涉及的方面,她竟有很精到的见解,要知道她可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官员非经济管理部门的官员,她的职业要求和工作专注都不应该是这些方面,难道她的工作职责岗位要求有跨界到这么广远的领域,有所涉猎的话一般也是科普的层级足够,她对谈话中的任何的话题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参与,并发表独到的而见地,当然她善谈,也愿意发表意见,与她的性格有关系,见面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的表现欲,这些当然是必需的,更重要的是她的肯学,据说她现在还在上课程,国课,怪不得有丰富广阔的知识面,退休了还能这么拼命补课,说明了她的求知欲有多强,而且是认真的,真实的,不只是表面文章,而是兴趣,而是好奇,本性的求知欲望的使然,她涉猎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人,而这又让她形成了自信和良性循环,知识的表达让她的知性形象不断强化,这对她的心理暗示不断推动她坚持自己,这对其他人都是压力,卖肥料的,最后去搞农产品销售了,种菜的不得不去做保供了,这样的跨界让我目瞪口呆,不少这样的案例出现说明了生意不好做,也是产业链的体系化的趋势,说明多元化再一次统治市场,不得不说内卷到了新的高度,我想这样的跨界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吗,不就是滚雪球吗,不停地滚动,雪球越来越大,可以总有个结果要出现,滚的再大的雪球不也是一个雪球吗,雪球成不了冰,也不是水,本质并没有变,所以很多的人选择跨界不过是掩耳盗铃、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回避现实,拖延战术,解决不了问题,把问题无限延后,掩盖本质,外延已经没有空间的情况下,任何的扩张和跨界不过都是内卷的力道,对象都是同类,竞争变成了恶性和暴力,失去了激励和动力,都是没有边界和底线的相互摧残,都是你死我活的战争,都是敌我的不共戴天之仇,还能有个好吗。说到消费降级的话题,一位朋友反问,哪里是降级的消费呢,无人能讲个明白,似乎什么都是,又似乎什么都不是,这个题目不是今年才有的,多年前就是热门和焦点,我们的消费降级应该从中美关系恶化开始,因为我们的经济无法像之前那样到欧美市场为代表的世界体系中实现价值交换,从而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人们的现实和预期都开始了下行,消费自然也就下行,降级是个形象的说法而已,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还不至于,主要是预期降低了,以前像欧美学习,贷款消费,因为预期好,现在就变成了存钱的,现有的钱都不能花完了,这个差别就是巨大的,不是个别的人如此,老一代这样,年轻的月光族也被疫情教育了一把,不敢提前预支了,由奢侈会贫穷的过程让人印象深刻,不少年轻一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明显的就觉得是消费降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