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一零四七谷子经济@365

(2025-01-17 01:20:35)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5年元月16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晴 -14~-7。

什么时候好家乡超市的人流都不少,人对于基本生活的需求是刚需,貂皮不买了,85寸彩电可以往后考虑,衣服也可以凑合着旧的不买新的,汽车也不用换了,房子就这样吧,可是一日三餐少不了一顿,海参鱿鱼不用,白面粉、大米粒少不了,蔬菜、水果也要,肉蛋奶也是眼下必备品,不论什么人,有钱的达官贵人,没钱的下里巴人,都少不了这生命的第一需求,人间生活的一层烟火当然从吃开始袅袅升起,好家乡的超市一直都是以价格亲民被周边的市民青睐,蔬菜水果的价位比周边的地摊都地,经常推出特价蔬菜品种,99分一公斤的大白菜是它的拿手好戏,疫情期间全市都找不到这样的价位的白菜,政府补贴的菜店白菜都是2.5元一公斤了,它仍然坚持不到1元的价位了很长时间,因此它一直都吸引了一批铁杆,什么时间去都可以见识他们的风采,大都是大爷大妈,甚至更高龄的银发者,价格敏感的人群,他们的收入有限,愿意用时间换取价格的优势,经常碰到有80岁的老人用拉拉车艰难地拖着面粉、油、大米和各种各样的日用品,1、20公斤,在楼梯上拉动,他们喜欢这里,从四面八方聚集这里,都是冲这里的价位优势,说实在的,买这么多的东西,一拉拉车下来也便宜不了几块钱,可是万一累病了受伤了可就划不来了,这些大爷大妈并不是这么想的,便宜一分钱也是便宜,他们可以不惜时间不惜体力不惜健康甚至不惜体面,就是要实践市场的价格传递规律,不做那个冤大头,哪怕是微小的价格差距也要硬生生丝滑地反映出来,据我的观察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贫穷到必须这么做,应该是习惯使然,长期的生活的艰难让他们对这样的生活必需品的特殊热爱,一般的基本生活资料在他们眼里只能是低廉的价位购买来保证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一分钱掰两半化是他们人生的辉煌高光时刻,是他们人生最值得炫耀的技能,这样的韧性让他渡过了生命的艰难时光,这不是个体的经历和特质,而是集体的记忆和整体的品质,我们的父辈们他们只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对于其他的有悖于这样的生活时尚是排斥的、反对的,他们的气质只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散发光彩,他们痛恨一切的奢侈,在他们的眼里任何的超过基本生活传统的东西都是不能接受的,首先不是他们喜欢的热衷的,他们只对物美价廉感兴趣,他们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时间,他们突然感觉自己与这个时代的人们相比几乎失去所有,他们被边缘化,被时代的潮流抛却,但是他们有时间去寻觅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和氛围,我看到的类似好家乡、七一酱园超市这样的地方非常适合他们的场景,这里就像当年的菜市场的捡菜叶的那种感觉,淘宝的感觉,捡便宜的感觉,谁捡的多谁是好样的,会得到周边人的瞩目和钦佩的眼神,追逐每次倾倒的菜叶中那些被丢掉的可以食用的部分,免费的,谁捡到就是谁的,没有人难为情,只有勇敢的、敏捷的身手受到人们的推崇,殷实的兜兜里的菜叶才是一切快乐的根由,今天的超市里那些抢到了第一批投放的廉价大米、白菜的人们所流露出来的神色与当年的菜市场门口的人们如出一辙,他们热衷的不是生活的提升,而是喜欢为了生活的拼搏氛围,艰苦朴素的本色是他们心中的底色,改变不了,他们喜欢它,热衷它,维护它,哪里有这样的氛围哪里就是他们的平台,哪里有这样的机会哪里就是他们的演技飙升的舞台,他们在与时代脱节的过程中更加依赖这样的场景来显示自己,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花钱的乐趣远远低于挣钱的乐趣,多花钱的乐趣远远低于少花钱的乐趣,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办成事,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最大的乐趣,什么都比不了这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的生活的模样,他们都脱不了这样的底色,我每次在超市看到这样的景观都不免唏嘘,母亲经常讲的一句话,儿子花天酒地花钱如流水,怎奈他老娘在家糊糨子,这里面有儿女的不知材米油盐,有晚辈的不知生活艰难,更有长辈珍惜当下的那份担当和淡定,父辈的低的工资和退休金却能存下备用的钱,孙辈的高工资却是月光族、啃老族,这里不是生活奢侈、不算计的差别,实际上更是生活态度的问题,责任,对于家庭的责任、对于后代的责任、对于国家集体的责任,在我们的长辈哪里有着更大的分量,自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不靠他人不靠国家,从经济上实现更长远的保障的基本方式就是储蓄,就是节俭持家,这是我们的父辈最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精神。谷子经济,今晚听到的一个热词,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联播中专门介绍,里面还是很多的内涵,挺时尚挺现代,不过听上去有些卡通,距离传统比较远,与我的审美有差距,有些冷酷,烟火气不足,上不了我的眼,这样时尚的东西可以撬动年轻的心,那些都市经济里面总要有一些不同的春芽发出来,吸引蠢蠢欲动的眼神,引导那些不安分的心脏,这是潮流,是未来的声音,风口向来都是招摇者的乐土,随风飘扬是多少少男少女的梦想的生活,也是资本追逐的利润最为丰厚的沃土,当然就导致各种的都市圈不断生产出一些这样的新鲜玩意,这样的多了,也就不是眼球关注的热点了,而成为后宫佳丽望穿秋水而等待临幸,要有一大波接着一大波的这样的热闹烘托生机勃勃的气象,而从中产生出来有价值的事物并不是一些人想的那么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