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八九日后好见面@365
(2024-11-13 11:16:02)
标签:
365文化杂谈 |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1-9。
一
说话做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美国人正在组合新的内阁,特朗普的国务卿、国防部长等重要阁僚人选似乎都是鹰派,强硬的对华政策推行者倡议者,很多都是反华的议员和急先锋,提出过一些臭名昭著的反华议案,这对中美双方都有一个尴尬点,是不是在处理关系的时候不够圆滑和冷静,有些偏激和不计后果,比如针对个人的制裁条款,以前不过是为了严惩反华言论,现在则是官身,直接要见面要沟通的,那么怎么好见面呢,都被贴上了标签,被带上了帽子,彼此怎么看,周边怎么看,这都是很不好面对的局面,同样的美国的这些大咖们当议员的时候在野的时候可以肆意妄为,什么过头的话都说,什么出格的事都做,因为是隔空喊话,隔靴搔痒,毫无顾忌,现在要主事了,要沟通协调了,那些做绝了的事说绝了的话成为鸿沟一样存在,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不好办呀,总不能一直强硬下去吧,也不能咋样也不见面吧,与其这样还不如当初嘴上留情,手下留情,不如多栽花才种刺,不看僧面看佛面,话不要说的那么满,留有空间,都是场面上的人,国与国没有永远的敌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就要颠覆,共同利益去的快、来的也快,古人尚且知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就是为了基本的礼仪,为彼此沟通留下最后的希望,不要把棋子下死了,各种走进死胡同的选项都不是战略上的上上选,官方关系紧张可以保持民间交流交往的活跃,团体的相互仇视敌对可以让个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才是战略布局、长远考虑,为日后的恢复关系留下线索,也为将来的再见面备下一张笑脸、一丝笑容,中日之间长期的政冷经热、国冷民热就是典型的外交关系冷处理的结果,也正是这种两便的冷处理给两个国家之间紧张关系留下一些缓冲地带,一旦需要可以迅速升温双边关系,现在的中美之间关系就很危险,全面脱钩的思路将双边关系全面冻结,是全面对抗的开始,这需要十分冷静地处理,戒除情绪化操作,尤其是民间的仇视敌对言行,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不小心就会将中美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国与国如此,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又何尝不是这样,走极端的方式处理关系当然都是不可取的,凡事留后路,破釜沉舟的做法是不得已、是最后的疯狂,一般无需这样的方式,十有八九都是后悔,撕破脸、打破头、不留情面的人不受欢迎,什么时候都是八面玲珑、上下吃通者为王,不近人情者路越走越窄,喜欢极端方式者最后走投无路,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现实的反映,走在顶级的王者并不是最有能力的人、最有势力的人、最有风度的人,他是最懂人性的人、最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最知道为人留情面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强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很多,能做到极致者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的人都是经略事、物、务的人,只有经略人性的人才是人上人,他们对于人性的认知、对于人性的把握和掌控的技巧让他凌驾于芸芸众生,人及人的一切的最高境界都是人情所承载的,能够将人情化为绕指柔,就可以把周围的一切掌控在自己的手掌里为自己所用,进而撬动世界、撬动一切,还有什么不为他服务为他所用呢,俗语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见得要针尖对麦芒,直线是救国曲线也是救国,要看结果要看形势,痛打落水狗是疾恶如仇,彬彬有礼威仪四射更是杀敌诛心、也是震慑敌手,大砍大杀、刺刀见红英雄本色,合众连横、舌战群儒大将风度,革命不分先后、革命也有不同方式,就个人所言我更愿意和风细雨的方式,这样成本也许要大一些,成果会慢些,场面要平静一些,甚至会很寂寥,但是少一些血腥,少一些动荡,少一些撕心裂肺,少一些人间悲剧,不要把对方推到墙角逼着他造反,穷寇莫追,自我保护也是斗争策略,还是留下一些活路,既给对方也为自己,朱德、刘伯承这些元帅都因为曾经的旧部下而更多了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筹码,关键的时候让自己有绝路逢生的机会,这都是作人留一线的传奇美谈,残酷斗争一向是一些人的倾向和动机,其中不乏红色基因,但是也有借此作妖者,我所经历的各色人等中有铁面无私者,有声嘶力竭者,有不苟言笑者,大都结果凄苦,更有内心阴暗龌龊者,两面人的行径令人扼腕,相反倒是与人为善者方得始终,他们比较平和地对待他人,并不极端的看待他人的问题、过失、错误,选择理解和原谅甚至维护,现实中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过度的竞争和内卷让环境和氛围愈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