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五七站在队伍的末端@365
(2024-10-24 21:13:11)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小雨 3-13。
一
引咎辞职,这种现象似乎在我们体制内很少,基本看不到,稀奇的有那么一两个,也都被当成西洋镜看待,都是退休多少年了,才被挖出劣迹,被绳之以法,这是我们的特色还是什么把戏,一时半会儿昧不过味儿来,那么多的重大失误,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民愤民怨极大,都是抓几个罪犯进监狱吃牢饭了事,为什么就不存在犯法之外的被惩处的、党纪之外被处理的,比如靠自己的良心发现,觉得有愧于大众、有愧于岗位职责等等而选择自裁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官员不习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没有从内心有负罪感,没有廉耻感,没有敬畏心,不认为自己有过错,也即是错误都是他人的,问题都是他人造成的,我很好,我没有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不是我造成的,客观造成的,主观造成的,天造成的,环境造成的,上面的,下面的,就是没有我造成的,这就是现在的干部、现在的领导,不认账不认错,只有强力部门面前、只有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例外,这让人怀疑不是真心忏悔而是被逼无奈,为什么会是这样,鲜廉寡耻是肯定的,人的脸皮越来越厚,不是有各路专家都异口同声说,要想赚钱、要想成功就要丢下面子、就要不要脸、就要脸皮厚,把羞耻心作为公开的笑柄,把廉耻当成负面资产,公开这么讲也就是国人敢了,我还真为那些专家的坦率鼓掌,国人渐渐丢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不言的事实,可是到了这样的程度有些不敢正面正视,对于羞于启齿的东西见怪不怪,对于遮遮掩掩的遮羞布不值一提,对于避讳的传统项目不屑于顾,把它们当成历史的糟粕,当成前进的拦路虎绊脚石,当成发展过程中必须清理的垃圾,统统都丢到太平洋去了,那么现在的国人成为了这样的人,廉耻不再被看成重要的标志和标准,笑贫不笑娼成为人们评判对待他人和自己的阀门开关,成功的砝码只剩下钱、只剩下权势大小、只剩下拥有资源的多寡,好坏、香臭、美丑、是非与廉耻礼仪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骚男人不撩,这样的指南针让人们把过去的耻辱当做了荣光,把廉耻当成了坏自己事的隔阻而不是不能预约的界碑,为自己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担当承收失败的结果,应该是检验一个官场是否有廉耻感有廉耻心的试金石,当工作失误了,负责的事有了重大事故了,造成严重后果了,无法交代了,就应该感到自己的问题的严重性,不谢罪不足以平息失态,不能履职尽责只能辞职,而体制内我们大部分的人觉得都是集体决定的,不应该由自己单独承担责任,其他人也有错,为什么要我来当替罪羊,本来很多决定都是上级要求下、更大领导指示下决定的,自己内心也不完全同意被逼无奈执行造成的,权责利本来就不是一体的,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普遍的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并不觉得需要引咎辞职,这样也解决不了问题,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性的氛围,要么被有关方面党纪处理法律惩处,要么就跟无事人一样静观其变,被处理了算自己倒霉,没被处理就是自己赚了,大多数是后者,这样就极大助长了这样的风气,也让官员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将廉耻抛开不顾了,能上能下是为引咎辞职配套的政策、原则,一直都施行不下去,即便是一些极少的例子也是装模作样,不见降为一般干部的厅长省长安静地像一个体制内的小干部坐在办公室老老实实上班的,哪里见到几个高级职称的被降级使用的,都觉得丢不起人,生不如死,谁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履职尽责呢,要让职务职级职称能上能下落实下来,就要让干部习惯这样的迁徙,感觉是正常的现象,当然要有大量这样的情形发生,有这样的例子在身边,特别是大干部大领导变为小干部小人物,这样的变迁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各方面的教育警示作用都十分巨大,形成这样的用人环境和机制对于人才成长对于社会风气都是巨大成就,现在这样的要么是人要么是鬼的状况不能令人信服,也不能正常反映用人的正确导向,实际上能上能下的政策对于那些犯错误的人是很好的机会,下来了正常,再翻身再上去也正常,避免了大问题大跟头,谁都为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也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这样的上上下下就导致了一个清明的世界,一个功过分明的环境,一个赏罚分明的氛围,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的用人机制体制吗,所以要让引咎辞职成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案例,成为人们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榜样,成为扭转鲜廉寡耻风气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助推器。专家教授律师医生被单位开除了可以到社会上再就业,继续当会计算账、行医问诊看病、为人打官司,机关领导被开除公职后怎么办,干什么去,搬不动扛不了,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一事无成,所以我们的体制内的官员都是职业的官员,离开了这个平台什么都不是,他们只能在这里谋生,生是这里面的人,死是这里面的鬼,我的同学有不少自由职业者,多年前就退休了,紧接着就是再就业,干什么的都有,他们拿得起放得下,能吃苦也会享受,对社会的理解比我们这些体制内的同学通透得多、明白的多,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面临新的灾难和战争,他们这些同学的生存状态会立马超过我们这些同学,因为他们更适应艰苦环境,面对困难比我们有应对能力,我们就缺乏那些简单生活的技巧,就没有他们那么丰富的融入苦难生活的经历,这就决定了在需要重新布局生活和工作的时候,我们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站在队伍的末端。
后一篇:匪夷所思九五八深秋与霜降@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