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九五零体检@365

(2024-10-21 23:29:47)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3-13。

医院的短信提醒让我打开查询程序看看电子体检报告是否到达,按照提示的步骤安装了医院的APP,绑定了手机号,查询结果是体检报告没有提供,这样的体检一年一次,关于每年体检的态度,我身边同事有两类说法,一类是有自身健康意识,才主动去体检,检查越细越好,有疾病尽早发现,把它消灭在萌芽中,另一类是体检了,万一查出什么毛病就麻烦了,身体没有不舒服,就是没病,一查病就出来了,自我灌输身体健康思想,这些年的体检大同小异,项目大都是必检项,自选的占比少,必检的那些项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多余的,比如外科和内科的检查,只是问一问、看一看,两分钟就结束了,而一些关键的多发病重要病死率高的相关器官检查也不够集中和专业,那么这样的检查的必要性就打折扣了,一般上班的人在大面上的那些项目不会存在问题,什么身高体重眼科之类的不符合条件是不会允许到单位上班的,这些器官的问题也无需医生检查,自己就能发现,就会直接就医,需要检查的就是自己看不见的,不到医院用仪器是发现不了的,是生死攸关的,一般性的那些性状和病症不需要这样的方式检查,所以这样的检查应该是重大疾病的检查,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挑选有可能的项目进行检查,集中在几项上,重点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个人应该有比较大的发言权,而这样的检查现在不是这样,基本有检查医院确定检查项目和价格,被检查者无参与其中的权力,这多少有点悲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药界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医疗体系的绝对优势地位,任何对象在他面前都甘拜下风,包括政府和主管部门,包括保险企业体现,包括医疗需求者,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所有的甲方都在他手心里,生老病死都由他打理,那么他的权力就可想而知了,行不行能不能都由他说了算,裁判员运动员都是他,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体检也随之成为 “风靡一时”的全民热潮!各种体检连锁机构如同雨后春笋,抓住人们对健康的关心政府对健康的承诺大做文章,说起体检,很多人都会有这些感觉:“体检就是走过场,有病也查不出来”、“走马灯似的检查,也就是图个心理安慰”,甚至有某大型体检机构的内部人员透露:“体检那都是蒙事”,体检到底有没有必要?体检能够检查出哪些问题?什么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肝损害、肝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贫血等等都是可以通过体检发现,美国公共卫生协会乔治·本杰明博士表示,很多过去以为到了六七十才会得的疾病,现在已经明显提前,例如中国卒中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个人发生卒中,也就是传说中的中风,且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卒中,过去中风的发病年龄在65岁之后,而现在可能的发病年龄提前到了二三十岁,这提速有点儿吓人啊,导致中风的诱因有很多,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都会使中风几率增加,如果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压血脂等指标出现异常,是不是也会稍微警醒一下呢?体检时做个血液检测、B超、尿常规什么的还能查出个问题,那为啥每次都要测量身高体重呢,难不成是为了收钱凑数的吗?可别小看这身高体重,其实它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参考价值,比如发育是否正常,成人胸围应该等于身高的一半;指距等于身高;上半身等于下半身,如果明显的不对称或不成比例,肯定有问题喔,当然测量身高体重还可以判断肥瘦,即体重指数,传说中的BMI,这个指标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偏高偏低都有问题,好不容易在人山人海中做完了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却一脸蒙圈?什么WBC、CEA、+-+-+……感觉智商受到了重创,并不需要非常详细的了解每一个指标代表的含义,只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可:指标与参考值略有偏差,不要过度紧张。及时复查,观察变化,如果偏差越来越大,则需要引起重视,因为有些指标往往是某类疾病的预兆;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可以结合前几年的体检报告一起解读,观察一些处于“临界值”的指标的变化趋势;体检机构给出的建议一定要认真对待,体检报告中每一条结论后面都对应着诊断和建议,我们遵循医嘱即可,“没事不体检,生怕检查不什么毛病”似乎成了很多体检抵触者的共识,人的代偿能力是很强的。一些重大疾病的病症初期并不明显,可一旦出现不适,往往为时已晚,在这个“重疾年轻化”的时代,千万被抱着侥幸心理不去体检,这人们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不要花了钱耽误了事才是大伙关心的,我们每次近两千的检查费用,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项目就完了,多少有些感觉不舒服,体检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好的是根据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既往史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需求,正常人的健康体检,与到医院去看病的患者去做的疾病检查并不是一回事,检查侧重点是有区别的,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往往是对疾病进行检查,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比较精准而细致,如果身体比较健康,没有疾病史的健康体检,特别是相对年轻的患者,选择一些能够反映重要脏器功能且又简便、价廉、有用的基础体检项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