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九二八我们还是难以登顶@365

(2024-10-12 21:20:33)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10-20。

近日公布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落实名单,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下大家总算把心又放回了肚子里,餐厅里人们的交谈变得活跃轻松,过道又传来了爽朗的笑声,个别人调岗并没有影响大局,有少量的意见在人事变动的场景里是可以理解的,不过问题的关键机构改革不是摆积木似的过家家,而是通过改革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体制内效率效益与投入的不相称的难题,可是这次的改革与之前的多次一样,还是在形式上、表面上的调整,本质上、积弊解决上效果有限,我们的事业单位的存在是源于苏联模式,是集权式国家经济社会治理模式的产物,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社会经济向市场化方向走的很远很深了,可是在体制机制上最为保守的机构设置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模式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尽管社会各界都深感积弊深重,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民众对此也是诟病不断,期间虽然进行了几次大的动作,可是都是无疾而终,无伤大雅无关痛痒,每次的改革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何如此?是改革者糊涂、是他们视改革为儿戏、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顶层设计,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积弊深重刻骨铭心是全社会的共识,这么大的事务怎么可能被轻视,几次的改革都提出来一些很透彻的分析和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只是没有真正落实,没有按照原来的方向将改革进行下去,明显发生了犹豫、徘徊、反复,实际上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的方向,绝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将走向市场,按照市场机制产生和运行,也就意味着彻底改变现在的铁饭碗的机制体制,而实际上恰恰是在这个方向的坚持上发生了动摇,几次的改革都在这个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所谓改革,当然是改了皮毛不触及实质了,改革的旗号下事业单位我行我素,几十年下来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为什么动摇了呢,为什么到了临门一脚总是射不了门呢,这里面有两点是很重要的考量,这么多的事业单位他们是社会事业的贡献者的同时他们又是坚持社会基本制度的坚定支持者和组成部分,每当社会发展到关键时刻,他们都会坚定地站在政府的一边,支持政府的立场,为政府的政策主张助力发声,听从政府的号召和安排,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考量的事业单位的贡献和作用,就是这近5000万的公职人员他们的立场和稳定作用,正因为是体制内的保障让他们对于政府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个体的认识和感知,更愿意将自己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联系起来,将自己的前途和发展与政府的威信和立场一致起来,如果解除了铁饭碗的制度,那么这种牢靠的紧密的一致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政府就会失去一只坚定的支持力量,少了一个天然的无条件的拥趸,到了关键时刻产生一个巨大的空挡是政府需要三思的重大问题,能否克服这个恐怖的结果,能否对政府有着磐石般的信心,一直都是政府犹豫再三的关键点,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制度带来的对于事业发展的弊端与这种铁饭碗制度带来的对于社会稳定的红利之间如何去权衡利弊得失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改革本身,显然几次改革的结果都表明在顶层设计上并不放心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问题对于社会稳定的冲击的风险,所以一方面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呼应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经济方向趋势,另一方面又依然保持了基本的体制机制的稳定性,并不进行取消铁饭碗这样实质性改革取向,也就呈现了我们所见到的这样的改革反复进行而又并不具有实质性成效的情况,现在的事业单位改革更是不触及利益纠葛了,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某种意义上就不要称其为改革了,不对人的利益进行调整怎么好意思叫做改革呢,改革是一场革命,是要触及大部分相关人员的利益的,是要触及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拷问的,仅仅是毛毛雨似的这样的花拳绣腿根本不配改革的称呼,一次又一次地令人失望,一次次的陷入无人干事、干不成事的境地,这样的改革还要它作甚,试想,如果把用于事业单位的各种经费和投入换一种方式,不养人、不组建政府组织,进行市场化的买服务的市场运行,那么所带来的效益将是多么的宏达和高效,这笔账很简单,两箱对比结果一目了然,可是就是不能推行,各种的借口都是小儿科的说辞,结果是事业单位不是干事创业之地,不是兴利除弊的平台,很多都是养懒汉的地方、社会弊端的藏身之处,成为人们诟病政府的对象,再这样下去是难以为继了,再这样的改革也是交代不了的。这段时间又是诺奖的颁奖期,看到那么多的物理学奖、生物学奖、化学奖的颁发的对象被公诸与众,没有我们国人的身影,都是欧美人,都是传统的那些地域组织的人,欢呼祝贺科学的进步、渴望科学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又不免有一丝丝酸楚,与此同时有官宣我们的有效专利世界第一了,比起之前的专利世界第一有了进步,很了不起的进步,因为毕竟知道和承认有效专利了,这之间我知道该是什么表情,高兴还是悲哀,我们一直都在大力宣示自己对于科技高峰的攀登的成效,可是我们的成功总是徘徊于世界科学最高奖项的大门之外,仅仅用偏见之类的说辞恐难以服众,我们的投入科技的资金数量世界前列,我们的科技人员的队伍数量世界前列,我们的大学数量世界前列,那么我们的世界一流的成果又是几列几排?不知主管部门作何感想,我们离世界一流还有不小的差距,最顶流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不仅仅限于资金,如果我们的科技投入都被用于寻租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了、用于各种的辅助性支出了,那么再大的投入也用不到科学发明的刀刃上,我们还是难以登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