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八六五实用主义@365
(2024-09-09 22:01:05)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14-27。
一
在我们国人这里,几十年来实用主义有时就是墙头草、机会主义、不讲原则的同义词,被当做批判对象的代表,有时实用主义又是实事求是、接地气、符合现实的同义词,被当成优秀的品质和赞美的对象,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对其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创始人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杜威,哲学范畴里的实用主义作为一个派别是当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言,人生态度,处事态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如何对待世界,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实用主义就代表了一个总的方法论,可以有各种的表现,不论什么都以可用、实用为目的,就是结果为导向,现在提倡的问题导向某种意义上也是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如果站在哲学的高度而言,那么很多都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与错来表示,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斯认为,真理是在各种经验中确定功效的东西的集合体,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就是真的,有用即是真理,真理不是来自于纯粹的经验或理性,而是在实践中有用的才是真理,知识和真理是由经验产生的,是连接经验和经验的纽带,一种观念是否为真理不是由其本身的逻辑性决定的,而是需要从观念的实际效用来判断,这就是真理的接受性,另外还包括知识的工具性、经验的重要性、行动和效果的优先性,如果站在我们的高大上的理想主义者的立场,那么这是典型的反动思想,而20世纪40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后来在美国甚至成为一种运动,并传播到欧洲,英国的席勒强调以人的利益为中心,将实用主义改成人本主义,这种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在美国、在西方成为一种思想体系,把哲学从人生观的思想体系降为一种研究问题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识解释为一种评价过程,以科学探索的逻辑作为人们处事待物的行为准则,这在西方的哲学思想里面实际上一直都延续着这种实用主义的脉络,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贝克莱-休谟-孔德的经验主义路线,经验是世界的基础,人的认识局限于经验的范围,它也继承了叔本华
、尼采等人的意志主义和狄尔泰、伯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把理论行动主义化和功利主义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经验和实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而美国是西方世界的新兴国家,它没有历史包袱,包括思想和文化传承桎梏,实用主义在美国诞生就意味者这些欧洲移民后裔对传统哲学和思想的反动,并在美国不断强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印证和巩固,就像一个反叛期的少年茁壮成长中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一样,挑选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有感有型有效的东西、有用的,其余都可以弃之不用,轻装上阵的美国大陆
的发展的结果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充满自信,这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特质和思想品格,也成为他们的人生哲学,当然也就成为整个美国的性格特质,本能行动,实用为原则,一切都无条件服务于美国国家和美国人的利益,现在的美国更是实用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一切的双标的产生,一切的不顾周边的反对,一切的不理睬他人的感受,都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和行动准则,只要违背了美国的短期的长期的利益的是反对和针对的对象,不惜一切代价,不顾及一切颜面,不理睬所以的条款,不必考虑曾经的诺言,这就是当下美国的样子——他的一直以来的秉性的延续,小混蛋渐渐成为了老混蛋,实用主义一定有市场、一定有拥护者,一定有反对者、有反对的声音,同为实用主义者之间有利益之争,他们的争议可视为竞争的关系,而主义之争就远远复杂得多,往往是政治观点立场之间的争夺,这往往更激烈,实用主义的优势是明显的,看得见摸得着,符合人性的本质,与人的欲望相向而行,相对简单明白易懂,较为平民化接地气,国人中的绝大多数人的骨子里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的思想深处都隐含着实用主义的内核,可是源于外界的力量而表面化的另一付面孔所对应的适应形势需要的各种主义则完全是机会主义的态度,适应形势需要而已,两面人和两面性是国人的应世之道,恰恰是实用主义哲学风格下的政府治理和官员治理取得的成就更高,更获得人们的理解和认可。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我们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账可以这么算,总账绝对不能这么算,勉励一个失败者可以用这样的说辞减轻压力、以示鼓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局部的失败是整体成功之母,可以不在乎,有机会挽回,失去的东西还可以有机会拿回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最后的结局就只能论功行赏、封官许愿了,就得拿成绩说话,就要看成败论得失,唯其如此才有说服力,才可以维护游戏规则和基本的秩序,不然接下来没人参与了,玩不下去,败局已定,鸡飞蛋打,树倒猢狲散,逃之夭夭,失败了就是失败了,错了就是错了,任何的暧昧、逢迎和曲解都是对事实的违背,也是对当事者的不尊重,我们现在常常听到一些违背基本事实和常识的说法,很多都是为了维护一些人的颜面,这已经不是对于事实和历史本来面目的探索和研究,而纯粹是护短以维护正面的伟大形象,是典型的家奴护主的思想作祟,这不但护不了主反而给他抹黑,得不偿失,负面效应很大。
前一篇:匪夷所思八六肆国手@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八六六冷酷无情@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