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八四七一道护城河@365
(2024-08-28 00:32:11)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19-28。
一
两场雨就把40度的高温降低到30度,似乎几天了也上不去,维持在这个最适宜人的范围,出署得到了初步落实,让被这个酷热的夏季考验的人们迎来了彻底摆脱的曙光,街道上的人们又开始了悠闲的步伐,恢复了乌鲁木齐人的气质,满不在乎、无所畏惧,吊儿郎当、自在自乐,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感受到了名副其实的新疆游,可以盖着被子睡觉了,领馆巷各个路口挤满了水果推推车,维吾尔族商贩吆喝着路边的客人,这个季节又大又艳的蟠桃、汁水丰沛的土桃替代了水蜜桃、油桃,今年的杏子出奇地多,现在街巷里还有水果商兜售,不仅仅是吊死干这一个品种,还有南疆来的红橙色的巴仁杏子,加上伊犁的秋里蒙苹果已经上市,吐鲁番的晶莹剔透的紫色葡萄很受欢迎,水果只是开胃的,巷道里面更是美食天地,路边摆满了小餐桌,游客们在绿荫下与商贩讨价还价、比划着交流、吃着各种小吃,马路上车与人都习惯了彼此混在一起一同蜗行,不断涌进来的人流没有让摊贩们退却,反而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不少的都拿出传统的零售办法,比如托盘满街转悠卖无花果,就地摆摊2元一芽坐地卖老爷哈密瓜,还有一些日用品的摊贩,他们几乎就是刚从南疆农村来的没有什么本钱、没有任何的经验,直接就带了一些袜子之类的小商品就进来了,有的还是带着孩子,拖家带口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练摊的人,这符合现实的人们城镇化的路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向城镇,寻求改善自己的机会,人口大迁徙在新疆农村一直都在进行,北疆与内地的进度相差小一些,南疆这几年加快了步伐,关键是人们的理念变了,故土观念淡化了,思想开放了,愿意参与到发展的行列,大量的下一代是这种改变的先锋,他们到外地上学,较多地接受新思想新生活,接受新文化,到外地工作,融入当地,他们为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新生事物,推动了这种变迁的步伐,当然是好事,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才有的进步,而且是和平的自发的方式接受进步,静待这个过程的延续,这种改变是革命性质,有着长远的深远的意义,可以不要过于在意内中发生的曲折,一定要保证这个过程的平稳进行,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获益、实现提升、实现转变,更多地融于这样的过程中,更多地拥抱东方,向东看,实现文化的认同,实现民众的融合,这才是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基,所以这样的方向应该是清楚的也是必然的路经,我们需要利用一切的机会向这个目标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定力,而且要坚定不移长期坚持,不能因为时事的变幻而变化,不能简单的短期地对待这样的变化,要鼓励农民的向城镇合理合法的转移,现在一些人对农民进城有顾虑,觉得他们进城后如遇挫折必然会是社会稳定的风险,也有人觉得不能鼓励耕地流转,要把农民固定在耕地上乡村里才有利于长治久安,有些顾虑不重要,也正常,但是很多都是没有切实根据和恰如其分的研究分析,而是主观臆断,用个别的案例代替全面的情况,用道听途说代替真实事实,基于主观的片面的幻想的结果的论断当然不应该作为我们政策的根据,实际上我们在适当掌握节奏的前提下不应该有太多的担心农民进城,当然必须在政策设计上充分考虑农民进城的反复性,具有相当的弹性,为农民进退自如留下空间,与此同时坚决控制耕地的交易价格和种植结构,这必须掌控在政府的手中,根据需要就可以改变和调整耕地政策,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土地的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经营权的流转是短期的,是可以用市场的方式转移的,土地承包权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也是他们最后一道保障保险,我们鼓励农民参与到经营权的流转和城镇化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更是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工业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摆脱贫困的地位,享受进步带来的文明,增加整个社会的整体福祉,农民的数量降低到75%以下,实现工农产品的价值平等交换,农业整体效益得到基本保障,这是我们整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要因噎废食,要抓住机遇加快这个步伐,不能因为短时期的个别问题就中断这个进程,不能听到一些不同声音就改变我们的方针政策,不能看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就否定我们的既定成绩而改弦易辙,这是我们的上层和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切忌犯的错误,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政策定力,我们是最后一道护城河。夫人说她到超市去买菜,黄瓜降低价格到6元,其他的叶菜还是很贵的,6元的黄瓜倒是最低价格的菜了,我听后有些无语,菜价都这样了吗,是南方的雨水超预期的结果吗,我有预期可也想不到菜价这么离谱,不知同行们怎么个心思,我们的陆地菜卖不过内地的大棚菜,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多年的大棚投资都干了什么,那么多的种植菜的产业链的激励政策效果就是这个,差强人意,如果是短期行为,那么更不应该如此起伏,旱地拔葱似的涨价是可以避免的,也是我们平抑物价的基本要求,似乎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所谓的预案发挥作用也不过如此,让人连菜都吃不起了,不该算是什么成功吧,怪不得食堂的叶菜基本都是大白菜和莲花白,其他的基本见不到,还是太贵的缘故,随行就市的菜篮子不那么丰富了,那么种菜的菜农得到实惠了吗,好像也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得到的都是这里的菜卖不出去,那里的菜价格低的吓人,我们对此把握了多少、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