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八三六微斯人@365

(2024-08-19 21:29:22)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中雨 17-26。

还有短短两个月多几天就可以进入到另一个群体,不用上班不用工作,不用8点半硬性起床,不用出差在外不着家,这是靠38年的等待得来的,靠一月月的忍受得来的,靠一天天实实在在的辛苦付出得来的,随着临近的脚步声响起另一种声音又开始浮现了,即将离开体制了,再也回不到体制内的岗位了,这样的声音提醒我体制的重要性,
当年全国办公家食堂为此提供了一种尝试,解放后的头几十年开展的各种经济形式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现实,人们被劳苦整怕了,希望对于吃饱饭可以有一种基本的保障,用各种形式兜底,其他的方式都不能彻底干净地解决,唯有公家人可以,再困难公家人总有饭吃,世界上这种简单的逻辑在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很盛行,前一段时间的邻国就是因为把公职岗位留给固定的人而招致大规模游行,年轻人反对这种出身论,而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公职人员并不是社会精英的第一就业选择,身份地位也不是最高,收入水平也是中下,公职人员来自二三流人才,一流人才都在各种市场主体和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体系内,人们把为公家做事当成一种选择,很普通很正常的一种职业,也是比较随意的,干几年辞职,再换到体制外,这是正常的社会,是发达社会的样子,我们就不是这样的了,传统观念至今还是主流,给公家做事才是功业,才可以算做体面的职业,头拱地也要争取这样的荣誉,光宗耀祖的事不惜代价,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公家人不受欺负,有公家人可以帮助自己家争取利益,不吃亏,这里面含有一个潜台词,那就是官道也是道,得有人才可以办事,才可以保证得到该得到的东西,才有保险,可以为自己一方谋求好处,像是安插在官府里的间谍,为自己服务,获取信息、人脉和支持,各种势力都会这样布局,利用各种机会在政府机构渗透,需要的时候利用他们为自己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各地都一样,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利益集团都需要在政府有自己的代言人,很多的政府都是淹没于这样的诉求里,失去了公正和廉洁,成为各种势力的傀儡,记得早年的公安系统、税务系统等行业部门都将安排自己的子女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实践平台,大量的子女进入本系统,子承父业,而且长期得不到纠正,这造成各级政府部门相当长时间内素质低下,至今还阴魂不散,余毒难消,现在所谓的考试制度说起来很严格,实则漏洞百出,一些人一些家庭不惜代价,靠关系、靠买卖、靠交换的方式,合法地实现了个人目的,从近年来进的人就可以看到没有把优秀的人吸引到体制内,其实一般性公务员的工作不需要太高的能力,大都是按部就班性的事务,维持公平公正是第一要义,遵守制度规章很关键,信守承诺、遵纪守法是基本要求,做到这些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和创造力,而需要懂规矩,需要平常心,需要平凡的日常,现在的很多人并没有把这个道理认清,总觉得官场是一个什么都具备的舞台,可以实现各种愿望和理想,比如做大官,实际上大官并不一定从官场诞生,各行各业都是产生大官的摇篮,比如挣大钱,这就更可笑了,官员的工资向来都是可怜的,解决个温饱而已,再想多了就意味着毁掉自己的下半生,至于其他方面和其他行业大同小异,不分伯仲,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幸运,想明白点儿,公务员也是打工人,不过就是给政府打工一族,与其他打工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听人招呼,按照人家说的办,也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和道德,公职人员经常出入大场面替大人物办事自然有一种优越感,有时会存在幻想,觉得自己可以怎么样,环境让公务人员容易有这种冲动,将平台当成自己的舞台,将资源当成了自己的工具,不过这是危险的开始,摆不正位置可能带来方向性紊乱,跌入深谷而不自觉,陷入深渊而不自知,所谓的大批干部犯错误这是根本原因,并不是个人的缺陷,而是个人的操守和目标的混乱导致自己的迷失,思想的失据、精神的紊乱、行动的失格,坠毁于荒诞的人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让人不得不24小时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为了生命的尊贵,为了人生的健全,没有放任自流的理由,一些不以为意的人虽则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实则内心有些怯懦,大关目上还是有些窄窄的心理通道让自己收缩起来,小心修来百年渡,我们面对的这么多的风险,还有其他选择吗,关公大意失锦州,诸葛一生唯谨慎,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竖起耳朵支起眼睛,东躲西藏远离风险,前仆后继驱离危机,贪生怕死的趋利避害行为无可指责,无惧无畏才是百害而无一利,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惹是生非,老司机没有飙车冲动源于见多祸害,还是把风险掂量的重一点,把危险考虑的充分一点,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当然心累,可是倒在危墙之下又作何解,君子不应该做的事,看到不利的情况不是危险境地,满目的花团锦绣一定危机四伏,大致如是的道理有多少人通晓,又有几人贯彻始终,微斯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