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八零三真性情@365
(2024-07-25 23:01:40)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雨 16-26。
一
真性情一定在不端庄的情形下表现的最充分,激动的时候,被激怒的时候,生气的时候,高兴的时候,被感动的时候,这些时刻都不是中庸的时候,内心都偏向了一个极端,就像一杯水失去了平衡才可以撒出来,一个人的内心的东西平日里都是掩饰下的存在,唯有扯下伪装这个掩饰被打开才有可能被暴露,真性情就是要在这样的窗口期才可以被周边的人窥见一斑,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对付世界的风险,总是不喜欢让他人发现自己的真实情绪和内心秘密,不喜形于色也就成为保持这种状态的最好做法,免于被对手攻击,所以真性情是自己的秘密,不能示人以授人把柄,据此对付自己,吴王夫差卧薪尝胆如此,帝王将相身在高处不胜寒,险象环生有此境遇采取这样的应对可以理解,而平日里生活工作也如此苦心孤诣隐瞒真实自己,就有些太可怕了,真性情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发泄,装便成了人们的常态,各种的装让每个人都不是真实性情的存在和呈现,彼此都形成一个闭环,内核一个样子,外观另一个样子,人人都是套子里的人,敞开心扉、开朗阳光,这些都与缺心眼傻冒联系在一起,所以人该是什么样子,人应该向往哪样的生活,人希望自己是什么模样呈现,这些并不一致,人大概理想是希望真性情的自己,自由自在的工作、生活、思想、精神,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让它们随时随地的表现,得到极大的张扬,但是迫于环境和现实的残酷,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采取了屈服的态度和言行,给自己一层保护膜,形成一个缓冲带,这个保护层一定是受到打击吃了痛楚而应急反应从而条件反射并理性构建起来的,痛楚的来源一定是周边人们的敌意,普遍存在的一直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仇视、彼此之间为了争夺稀缺性资源形成的紧张关系构成了这种敌意的大部分,羡慕嫉妒恨等后起之秀不断补充完成了其余的构建,不断增强的稀缺性和人们野心的不断膨胀相结合不断强化这种彼此的敌意,人们的破坏性随着人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呈几何级增长,彼此的敌意已经有着与这种破坏性相勾连的趋势,这也就有道理让人们相信人类的未来可能毁于人类自己手里,人类的自杀行径来源于每个人个体之间的敌意,个体的人自杀是因为无力改变这个局面也不能对付整体的人类,全体人类的自杀是基于趋势的一种说法,等待那一刻的来临,人包括人的集团之间的敌意足够大,力量足够强,那么自杀就成为一个人类头顶上悬着的达摩斯克利剑,话说到这里,我似乎有一种感觉,这个时刻已经来临,测过头看看,大吃一惊,说曹操曹操到,世界大国和大国集团都具备了毁灭地球的这种能力,大国集团之间的敌意也足够大,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阵势多年,眼前的冲突似乎已经点燃的冲突的导火索,细思极恐,走着走着人类都走到了悬崖边上了,还不自知,真性情被包装起来,彼此的隔阂加剧,敌意被无限的放大,开始了互相博弈的游戏,不断演绎到了集团对抗,力量积蓄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足以惊天动地,积蓄了个体仇恨于一体的集团之间的敌视更是少了人性的软柔多了刚硬和无惧无畏的特征,人类自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一个生命结束那么单一,应该是一个重大工程性的呈示,漫长的过程汇延续很长时间,也会有不同层次的现象和事件的发生,因此我相信这个过程已经发生,现在正发生是一系列的国际大事和现象应该算作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有挽回的余地吗,人类的理性是否会战胜邪恶,降低彼此的敌意,从新回到真性情并重新恢复曾经的历史上的介于真性情基础上的人类的路经,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也许这还不到时候,没有发生灾难的错觉还在蒙蔽那些尚暂时处于平静状态的人们,还在电视里面当其他那些战火纷飞死神降临的人们的苦难水火的看客,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迫近,落到自己身上的切肤之痛比较还是少数,掩耳盗铃是人群的性格弱点,逃避责任是人的最大的软肋,直面问题和现实是人类最直接的有效工具,真性情是实现和回归这一切的路经,人类离开本真已经太久了,率真、质朴、勇毅,这些为人类创下基业的品质被抛弃的越来越完全,现在又要返璞归真,才可以挽救人类,多少有些戏剧化的场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还需要现实教育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接受这个方案,真诚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招,没有其他。夫人昨晚很是不解的说为什么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不是很受欢迎,反对我们的国家那么多,我无言以对,不知道怎么解答她的疑问,估计现在的国人都有这样的问题,谁能回答,可以回答得清楚吗,很难讲明白,更难让这么多的人满意,所以夫人这么一问,我只能如实相报,一言难尽,说不太明白,也说不了,只能看结果,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下子变得孤家寡人起来,周边都是弥漫的硝烟,打打杀杀的声音不绝入耳,这样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被国人感受到了,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世界的样子,为什么形势急转直下,转眼就变得像脱缰的野马,有些失控的节奏,反省总是来自风雨后,后悔总是来自撞南墙,有多少清醒的人,又有多少客观的分析、中肯的研究,又有多少冷静的眼光、高质量的策略,这样的反问越多代表疑问越多,事实越来越向人们提出来各种的问题需要回答,我也加入到这样的疑问群体里,需要得到解答,迷惑需要解惑,问题需要答案。
前一篇:读书,那么好的事一八四@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八零四真相与策略@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