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七五七还要说声谢谢@365

(2024-06-02 22:44:21)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乌鲁木齐 晴有时多云 15/28。

停车位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今天为了实现开车买一周的菜,需要到两个地方停车,酱园周边基本都是满满当当的,转了一大圈都没有停车位,最后无奈只能在路边停车,又不放心,还有担心交警罚单,就在车里等待,完全没有参与选菜的过程,完全由夫人去匆匆完成,然后又到一条马路隔着的对面,因为管制,夫人先到超市,我又得等着找车位,等我停好车到超市,夫人已经完成了选菜的过程,付完费出来开车出去交费显示没有超过半小时,所以免费,这样我们今天的购物过程没有缴纳停车费,实现了计划,但是我的参与仅仅限于司机的角色,缺少了购物体验感,有些美中不足,看到厅家属院内的很多老人拖着购物的小拉拉车,到外面去买菜,就是有因为外面的菜样子多,价格便宜,买的多了不好拿回来,于是带个货拉拉,出门就很不方便,散步手里的车子就几公斤,到哪去都要跟着,实在是痛苦,夫人退休后也买了这么个车子,也打算这么干,我劝她不能这么弄,我们可以每个周末开车出去专门购物,把一个星期的菜基本都购买齐全,平日出去主要就是娱乐散步,购物只是个补充,每次不能超过1公斤的东西在手上,因为身体不允许,吃不消,另外也不安全,过度的辛苦手持重物容易导致病症,还有就是没个样子,毕竟是老同志了,大包小包的拖拖拉拉不成体统,斜斜歪歪、踯躅咧嘴,衣冠不整、气喘吁吁,像个苦力,所以要有个计划,事先把要采购的东西列好清单,每个周末开车到农贸市场附近,把主要的购物都一次性搞定,平时可以适当地调剂一下即可,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特别是每天的散步轻松了很多,不必大包小包地购买生活用品,显得很凌乱也比较辛苦,要知道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出门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还要想着买便宜的菜和东西,本来是出来轻松走走寻求愉快的就好,车多人多的街道路上都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老人腿脚不灵便、很是不灵活,需要分心给这么多的事物自然就是一个受罪,如果还要背负重物一定是大煞风景,所以每周想方设法也要开车出去,想办法停车,就是花点停车费也值得,因为很有必要,不过现在一般性的活动我可是不想开车出去,上班也不开车,为了找个停车位有时要围着场地转很久,每次开车出去都是这样的惶恐,即便是做了功课,开通了导航,也是诚惶诚恐一路,有时还可能出错,动不动就违规了,就要罚款罚分,开车不是方便了,感觉还不够麻烦的,总之开车在市区的体验感不好,在满足了买车的虚荣心后,代步工具的本质也就一同消失,所以日常和附近的工作生活尽量走路,实在远点的地方就公交,要不就事前清楚有免费停车位,否则一概面谈,即便到机场如果时间合适也是免用专车,地铁就很方便,准时定点6元钱解决的事儿干嘛搞得那么麻烦,没有地铁之前的那些年我出差乘机都是坐51路公交车,新华南路到机场,全程1元钱,来回两元钱,不过就是要花点时间,去机场一般一个半小时,从机场回来一般两个小时,乘坐这条线的大都是住在郊区的农民工,坐在这样的公交车当然是很接地气了,听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一下基层大众的心理,感受一下民间疾苦,还是很有些感触的,我的车买了十年,里程不到3万公里,实在是有点低,可又能怎么样,上班就在跟前不用开车,平时忙着出差,没有时间休假自驾游,用车的机会就在周末和节假日回母亲家,平时的活动基本不开车,要把历程提升上去只有等到我退休后看有没有机会,我十几年前到武汉去出差,顺便到一个住在洪山区的亲戚家去探望,我坐的出租车只能在车的世界里面蜗行,看到整个小区里面的车把人行道挤得满满的,没有一个空隙容得下外来的一辆车,司机问了好几个人才把我送到,回去的时候,因为担心我找不到出口,80岁的亲戚陪我走了很长的路,亲自为我打出租,我那时第一次感受到了私家车的拥堵竟然到了这样的高度,当时我们居住的小区还没有多少车,街道也还比较松驰,这些年下来也到了这样的拥堵,与我20年前到美国看到的到处都是停车场的场景有得一拼,现在的国人买车不一定是为了工作和生活,有些也是为了证明点什么,表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使用价值不占主导,我买车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在孩子上学之前买,让她感觉自己的父母也是有车一族,不留遗憾,想想有些可笑,当时怎么会有这样的莫名其妙的的想法,说来都是借口。已经三个星期没有理发了,今天洗完澡下楼试试看理发店开门没有,这个理发店很近,不用出院子就可以解决,虽然理发员手艺一般,店面也是单位的,装修不是那么的潮流,平日里人不多,维吾尔族青年理发员来自南疆,经常不在,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对这份工作不是那么上心,更不是懂得小店经营的道理在于守店,挣辛苦钱,年轻的小巴郎不是遵守这些的人,他的店里朋友经常出没,估计他陪他们玩耍后还经常要管饭,他已经是有店面的人了,怎么好意思无动于衷呢,豪爽的巴郎一定回在朋友面前表现的,在他这里来的女士少,大概嫌弃他的技术不行,理发的人也不多,一位25元的价格不具备竞争力,来的都是院子里面的家属,要的就是个近图个方便,我就是洗完澡穿着睡衣下来的,理发要求低,基本一推子到底,划拉几下就拉倒,直接了当10分钟不到就解决问题,还要说声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