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六八九每当风口产生的时候@365

(2024-03-27 19:19:36)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晴 8/22。

近日网上各种的智能系统开始发力,占据了广告版面,手机和电脑上不时地弹出各种的有关实用版本的小窗口,惹人厌烦,基本都是可以智能地办公办文办事,什么一千万字的文案可以分分钟搞定,把人惊奇的汗津津的,悬吊吊的,好像一个妥妥的大秘随身携带,我就纳闷了,人家的系统没出来之前我们什么都见不到,人家的东西一出来我们就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似乎人家的东西就是敲门砖,就是导火索,我们一直准备好了,一切具备只欠东风,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跟风者,一个风口出现的时候,各种的追捧者都是巧立名目花言巧语紧随其后蹭热度,就像变色龙一样,什么热就跟风什么,就换什么颜色,就穿什么样式的衣服,把自己包装成最新款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的原创在哪里,我们的创新在哪里,如果我们的力量和顶流都只是这样的做派,那么可能永远都等不到产生伟大创造的那一刻,手机到了苹果手机就是巨大的飞跃,电动车到了特斯拉就是轰动世界的创造,智能世界喧嚣了几十年,只有到了这时候的美国微软的系统出现,才够得上是世界级别的产品,这是举世公认的,待到人家的东西出现了,看见世界羡慕的眼神,听到人们钦佩的声音,我们不是发奋图强而是群起而发声,嘴里开始百般狡辩,我们也有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我们的更先进,不远的那一天就可以有新的更先进的产品,总之人家的产品不过如此,都在我们的掌控范围,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各种类似的东西全部出来了,打的都是人家的理念和思想,里面都是一些旧酒,当然都是为了借助人家的名头开启自己的生财之路,拿来主义玩得很到位很拿手很爽,这是商业运作,是资本游戏,虽说与创新风马牛不相及有失偏颇,因为现代科技发展和创新规模也需要资本运作和风头管理,但是创新的核心不在这里,看到这一次的智能创新产品又一次出现美国,就有人问,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产生这么伟大的产品,为什么这样伟大的划时代的产品都是来自欧美而不是我们,我们的科技水平不是已经赶上了吗,我们的专利不是世界第一了吗,我们的论文不是世界最多引用量了吗,我们的华为们不是把美国科技打的找不到北了吗,怎么一到这样的高光时刻就找不到我们的身影了呢?模仿是科学,但不是顶流科学技术,更不是最好的创新,我们有世界最好的产品和顶级的科技,但不是最好的,不是原创性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运用层面的科技创新,也就是工程的宏大规模下所具有的规模优势导致的要素,我们的最大的长项是运用技术,并随之而来的次级的创新,我们的这些创新主要体现在工程、产品、工艺性质层面,不是说不好不重要,恰恰相反,对于我们这样的实业为主的国家非常重要,这些层级的发明创造更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解决我们的生存发展问题,但是这不是原创性的创新,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不要混淆视听,民间的热闹是逐利而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市场大潮中的人们都知道创新的产品的价值,一旦被市场认可就是巨大利益利润,这样的热闹说明不了什么,创新需要回避这样的热闹,原创性的东西是要曲径通幽处,不能与热闹为伍,追名逐利不是创新的朋友,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得无踪无影才是创新之路,在我们这个繁花的世界,在我们这个浮躁的世界,在我们这个不甘寂寞的世界,指望有一鸣惊人的表现是痴人说梦,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呢,惊心动魄的、惊艳世界的冲击波来自一个创新的产品和设计,这需要多大的魅力才会发生,现今的国人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我们还沉不下心来长期专注地办一件事,我们的体系不是这种特质的系统,我们的个体不是这样的个体存在,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奢望,或者说我们大部分人和个体都不配有这样的资格,当然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二流倒还有些,一流就难得一见,基本都处于三流和非主流,或者说大都是不入流,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在创新方面的地位,我们的人员素质不具备在一流争先的条件,个别的凸显也是昙花一现,不代表整体实力的飙升,没有金字塔的结构如何支撑起来通天塔,没有深水港就不会有万吨巨轮的到来,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大鱼多在深水区,虎豹狮子孤独独行,像我们这样的羊群般存在的个体如何生长出来伟岸的生命,苟且偷生的生命个体不可能产生贵族血统和气质,这是基本的规律,面对它们我们还有更多的可说的吗?这些天都在整理文件,发现很多都记不起来了,有的文件找不到了,看到的好像又不是我所记得什么时间有的,记忆的偏差让我有些惊奇,不知不觉中自己有些底气不足,难道真是那么的脆弱吗,记忆可以这么快的衰退,明明白白的事情已经不那么明明白白了,的的确确的事看来也不是那么的的确确了,就是自己的信心没那么足了,因为记不准记不准的事经常发生,不可能自己欺骗自己,那样更糟糕,会造成更大更多的问题,正因为认识到记忆的衰退,就要承认自己可能记错了,也就有了反省的台阶,把自己堵在天空下不来的情况就没有了,实在不行就自己原谅自己,不然一犟到底直到不可收拾,实际上记忆的错误早就有,只是不承认,都坚信自己没有记错,这在交流中导致的问题很大,我就有这样的切身体验,明明是记错了,可是争论中都信誓旦旦,不是别的原因就是有一方太信任自己的记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