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六二零评优争先@365

(2024-01-18 17:33:36)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晴 -7/6。

今天几个有关年底评优的事儿,很能看出一些人的素质,有的人可以接受现实,有的人对此看的很重,有的人无理搅三分,胡搅蛮缠,寸土不让,实际上对此各个领导都比较重视,程序上无懈可击,意愿上希望大家都进步、都获得荣誉,也都希望为本队争取更多的名额,努力也都是持续的,可是优秀的名额有限,不可能都评上优秀,也不一定都做到绝对公平公正,尤其是不相上下的时候,需要一部分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评价的标准也不是那么精准,衡量的尺度也不一定恰当,所以都是尽量公平公正,但不能绝对,还需要多种因素一起考量,比如民族比例,男女比例,年龄层次等等,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等,还有民主后的集中,全靠打分不见得公平,反倒简单化处理问题,效果不好,集中还是必要的,综合评价和选优就要在集中时体现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牵涉到人的利益容易产生矛盾和争议,这是需要做工作的地方,而且要细致耐心,来不得简单粗暴,要摆平各种的诉求和理由,当然纪律要求要挺在前面,不能任由一些人借此机会发牢骚,说出头的话,甚至违纪违规,打击报复,如果这样那么要让纪律说话,坚决制止,评先争优本来是比学赶帮超的目的,有时操作不好容易导致新矛盾,产生新问题,所以要引导好,不要让问题和矛盾外溢,但是不能搞成以票定结果,一票了之,甚至有些人钻票数的孔子,想方设法拉票,这是违法行为,但时有发生,给选举评先造成极大的危害,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语言,也的确反应了考核评优工作的两面性,此时此刻是各种矛盾汇集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主要人、事,做细致入微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放。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有人认为自己的军衔评低了大发脾气大为不满,表现了各种的低级错误行为,当时很多传奇英雄都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因此而降低了自己的品味和品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许世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在中国革命的每个阶段,许世友都功勋卓著。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许世友被授予开国上将。他在开国上将中排名第六,位居王震之后,邓华之前,但是传闻说,许世友对自己的军衔不太满意,嫌低了。他就去找周总理,要求授予自己大将军衔。周总理没有长篇大论做他的思想工作,只简单说了八个字:粟裕也只是大将啊!许世友可以不服王震,可以不服萧克,但是粟裕他不能不服。为什么?因为粟裕是他的老上级。1947年,华东野战军成立的时候,粟裕是副司令员,陈毅不在的时候,粟裕代理司令员兼政委。他在陈毅、粟裕领导下,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反动“五大主力”的王牌军队74师。而许世友呢?他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也就是说粟裕是华野的首长,而许世友是下级。他们不是一个级别的,老首长才评为大将,许世友难道要和老首长平级吗?这是级别问题。再说战功问题,孟良崮战役,那是粟裕指挥的,许世友在粟裕的指挥下,成为参战将领。济南战役,也是粟裕指挥的,许世友在粟裕的指挥下,成为主力战将。后来,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指挥才能,更让许世友望尘莫及。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粟裕曾经建议将3个纵队组成东线兵团,由谭震林担任司令员,许世友担任副司令员。许世友就这样由纵队司令员,升为兵团副司令员。而毛主席觉得许世友更适合打仗,直接升任他为山东兵团司令员。就这样,粟裕的一个建议,让许世友连升两级。许世友一辈子感激粟裕。他安敢和粟裕相提并论啊。所以,周总理拿粟裕来说事,许世友一个字就再也不敢多说了。组织已经集中了,讨论了,都决定了,一定平衡的方方面面,岂能因为你一个人的意见而改变,即便有意见也可以保留,但是改变集中后的集体决定就不应该有这个想法了,个人还是要服从组织,从各个角度讲都要这样。一位工作队长对我诉苦,有的队员素质太低,经常不服从管理,触犯到利益时就不管不顾,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做,无组织无纪律,又没有更好的办法约束队员,无法无天,这种情况不止某一个队,其他都有类似的队员,性格极强,自私自利,动辄耍泼诬赖,包容性极差,把自己的事看得比天高,把别人当过客、当道具、当炮灰、当利用的工具,一旦被冒犯就闹翻天,所以领导就要有对方这类人的办法,既要正面教育,也有纪律约束,不能养成大闹大好小闹小好的局面,对这样的队员要几手抓,不能听之任之,而要有一些列的组合力量,触犯纪律和法律的要让其付出成本和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