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六一六并不新鲜@365

(2024-01-14 21:34:09)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晴 -7/6。

统筹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提法与之前的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之间关系的提法一脉相传,说明经济发展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与另一个提法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相辅相成,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记得,几十年前的80年代初的提法是一样的,当时为了拨乱反正,纠正文革的错误,拜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中国命运为之一振,实现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为之自豪,奠定了今天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现在我们有重提经济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因为经济发展面临瓶颈,下行压力巨大,又处于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各种思潮涌现,人们盼望统一思想,重振经济,实际上我们一直都是处于各项工作的协同之间,如何协调需要根据具体时代特征不断调整,但是几十年来我们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不那么一贯,有时有偏离,被其他因素干扰了经济发展,包括一些利益集团的诉求,一些社会思潮的涌动,一些失败者不满情绪发泄,让决策者有所动摇,政策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当然必要的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但是总体方向不能变,不能受到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这需要决策者顶着压力,要有决断力,要敢于决断,而不是听从于一些消极群体的意见改变既定路线方针政策,恰恰是这一点不够稳定,我们的政策总是处于摇摆中,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没有把脉准确,在处理发展与稳定,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时不能维护稳定性,姓资姓社的问题,私营经济的问题,一部分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些都没有彻底解决,我们常常表现出不成熟的、机会主义的、变换不断的特征,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被一些狭隘的思潮影响改变了既定的路线政策,这些的后果是及其负面的,让社会面产生了思想的混乱,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比如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表现的摇摆性就很多而且负面影响极其严重,需要的时候承诺了很多的优惠,奉为上宾,勾肩搭背,招商的时间说的是一套,等进驻了就变了,承诺得不到兑现,反而开始了一系列的骚操作,把企业当成了唐僧肉都想吃一口,而不是依法办事,尊重企业自身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吃拿卡要,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基础秩序和运行规则,让企业痛不欲生、悔不当初,比如对于富人的态度,我们似乎总是改不了民族的传统,君子固穷,富人都有原罪,金钱总是与铜臭肮脏联系起来,一切致富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些思想理念笼罩在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中,让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拜金主义成为众矢之的,经济发展因为一些正常的发展中的问题而被泼脏水,被全盘否定,财富及其拥有者是需要安全的环境条件的,而我们一直以来都缺乏坚定持久稳定的政策加持,总是摇摆不定,总是口惠而实不至,对于财富的天然嫉妒心理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不同于世界其他优秀民族的特质,突出地不患贫而患不均,表面喜欢公平公正,内心对金钱无比向往,言行不一、知行不一、表里不一、口心不一,国人这方面特别突出,金钱上是赢家就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经济上是输家就垂头丧气、牢骚满腹,庙堂与江湖之分就从这里分野,富有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应用的地位,倒像是不正当所得,不心安理得,不底气十足,反而惶惶不可终日,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穷苦者没有应有的认赌服输的气度,并没有将自己的问题当成失败的根由,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富有者的强取豪夺,归罪于富有者的不道德,对富有者失去基本的尊重和应有的理解,从没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过去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这一点没有什么改变,财富拥有着不舒服不安全,得不到认可,财富贫困者不好过也不认可,这种矛盾就像干材草,一点就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思想一直都是穷人的力量源泉和动力之源,重新洗牌一直都是他们的梦想,拿着一手烂牌就想翻盘,可是越往后越不好混,于是就想改变游戏规则,认为规则变了一切都解决了,殊不知不论规则怎么改穷根还是没有变,基本的事实没有变,所以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的,贫富之差永远都会有,这是差异的个体及其环境的不同的结果,这才是正常的存在,相反十根手指头一样粗一样长才是怪物,才是稀奇古怪,绝对的平等不存在也不合理,我们一直都在忽悠底层的人们维护着一种虚幻但很坚定的信念,也即是穷是有理的一方,穷就是赢得道德的结果,只要穷似乎就可以有改变现状的权利,其他人都要让着他,我们所维护的实际上是匪徒的逻辑。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后面不知有多少的隐忧,一般人并不在意,也不会担忧,只要自己房前没有垃圾,只要自己家里一切正常,只要自己有吃有喝,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有人来管公地的事,这也是社会结构分工合作的基础,政府产生的根源,所以体制内的人有义务去处理个人所不能不愿不可处理的事务,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管的太宽了,包办代替了社会其它主体应该分担的事务,把微观层面的事务放大到了宏观范畴,管了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这个问题一直都有,改革几十年的重点目标就是这个,可是至今涛声依旧,何也?这是我们这种体制机制本身的问题,是自身克服不了的病症,不但无法改进,而且愈演愈烈,一竿子插到底,一刀切,简单粗暴,这不过是这个病症的具体表现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