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六零五康养@365
(2024-01-03 17:29:29)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阴 -8/2。
一
这几天有些上火,先是左脸长了一个痘痘,微疼,挤出脓水后缓解,接着是左牙龈有些溃疡,舌根左边有些疼痛感,这个症状一个半多月前右边的牙龈和下颌也有,11月17日回去休假就好了,伴随着这些病症还有的就是脚踝和小腿部的瘙痒,白天基本没有,晚上睡觉前尤其明显,再就是睡眠不好,晚上入睡晚,2点入睡,半夜6、7点就醒了,还有就是便秘有一段时间了,我想与这段时间吃几种保健补药有关,包括一天要吃的3种维生素片、钙丸、生血宝颗粒、金水宝片,人就是一部深不可测的机器,一个灰色系统、黑色系统,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到底起什么作用也不是很清楚,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有什么反应再做下一步打算,便秘与补钙有关,那么这段时间的其他症候,包括失眠和上火是否也是与补品有关,我不敢结论,也不能排除可能性,再过几天带来的这批补品也就吃完了,再观察一下。我去年、前年体检都发现低密度蛋白高,也咨询了专家,他们提出的建议都是要吃降脂药,它丁类的,一旦吃就要长期吃,而且只能缓解不能根治,我担心副作用也就坚持不用药,不过还是有些不放心,主要是动脉斑块的风险,听各种的医家建议,众口一词要重视,说法各异办法各异但都离不开他的狗皮膏药,还是医者仁心吗,不过是各说各话,我也就莫衷一是了,只能是且行且珍惜,都说久病成医,我看差不离儿,人吃五谷杂粮焉有不病之理儿,有个头疼脑热很正常,上火小恙家常便饭,年轻那会儿连医院在哪都不知道,去医院都是看病人,哪想着自己要用到的,基本都不吃药,那年的一场大病给我的最大益处就是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了,不敢像之前那样大意,有个不舒服开始要上心了,要买药吃药了,要咨询医生了,这两年更是小心翼翼起来,关心起来各种的常见病,听到一些有关生老病死的消息和相关的事情都敏感多了,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关注,也开始在床头置办一些常用药和急救药,比如速效救心丸,就像多年以前一位老领导讲给我的,人过45岁就要把急救药随身带,突发病的时候用得上,说不定可以救自己的命,也可以救他人的命,有备无患,关心自己的健康状态,对一些医学指标开始有些了解,这都是近些年的事,以前可是个白卡,对这类事没有兴趣,也是很无知,不比一般人,即便现在也不是这方面的达人,比起那些身边对医学说的头头是道的人我可是小巫见大巫,自愧不如,惭愧的很,不过正如健康大师50多岁就死亡了一样,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些绝对的养生说辞有些作秀,并不是那么确定的东西被神话,利用人们关心健康的心理进行商业运作是现在一大富矿区域,打这方面注意的人可是海了去了,也是行骗的重灾区,而且都是那些高知们被卷入其中,所谓的信鬼神不信马列,信巫婆神祗不信科学技术,荒唐可笑至此,不是偶然而有必然,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干糊涂事儿,这样的少吗,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夫人说我一辈子玩鹰被鹰啄了,人的年龄增长了客观性就降低了,创新性降低了,想走捷径的想法多了,想依靠的思想严重了,对自己的信任降低了,对自己的底气降低了,怕死的心理加剧了老人失智行为,年轻时期时间多着呢,从来没有紧迫感,总嫌时间过得慢,
很多所谓的康养产业不过是变相的圈地开发房地产业,国人还是习惯于家人养老,居家养老,传统观念这是首选,而进入养老院的大都是无依无靠者,鳏寡孤独,得到的服务被赞赏的少之又少,被曝光的层出不穷,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要获得认可的理想的希望的养老的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账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支付能力和意愿,这大概是问题的结症所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人进入养老院的费用基本都是超过他的养老金水平,还要家人贴补,这还是一般的养老服务,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基本都是天文数字,一般家庭平常老人都望而却步、望洋兴叹,所以一般的人进入养老服务对象还不够格,比起家里养老康养业要昂贵得多,所以选择居家也是经济命题的市场答案。前几天说到村集体资产,有人提到花了十几万建立的托老院、托幼园,这几年都没有发挥作用,关键是村集体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没有资金投入,也就没有老人进驻了,一般的农民是不会进敬老院的,在自己家里养老,靠儿女和孙子,那些真有需要的老人也没有经济实力,集体经济无力承担费用,所以只能说是投亲靠友,全靠自己解决养老,亲戚帮助一点,现在的农村养老都自行解决,前些年建起来的敬老院没有发挥作用,各个村都是这样的,找一个院子花几万十几万盖几间房子把敬老院建起来相对来说还是容易一些,可是后期的运维经费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需要不断投入,是个无底洞,没有经济来源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就像当年的大食堂一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