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五七九沉迷与专注@365

(2023-12-08 23:46:28)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阴 0/9。

沉迷于一件事是好事,也是坏事,都要看结果,还是要以成败论英雄,对于事有专注力,可以聚精会神于一件事情上,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素质和能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有这样的条件的,比如有的孩子的多动症,就是一种病,喜欢动,而且无法安静下来,总是不停地动,再比如我们常说有的人屁股做不下来,他是不能安静地坐下来的,总是在各个办公室串门,呆一会就要出去,一件事没做完就忙于其他的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品格不具备,说以民间有一种说法,这种人像鸡毛,轻飘飘的,不实在,不稳当,比如有的人兴趣很多,什么都可以引起他的注意,正在关注的事务也会很快转移到其他方面的事务上去,呼叫转移一样,外界可以让他随叫随到,随时改变,专注力给予人的工匠精神让人有了安身立命的重要保证,凡是那些成就巨大的几乎都是精力集中的人,他们都有着善于调动自己的精神力量聚焦在需要的地方,然后持续地聚精会神地专注于此,保持这种定力,直到可以离开需要离开的时候他们才会转移注意力,并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地方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把资源重新配置投入其中,全身心都开始了新聚焦,这种转换很快很到位,并立即生效,其他的事都边缘化了,被搁置到副中心的、边边上的位置,也就是聚焦能力的大小是关键,迅速将自己的身心全部聚焦在焦点产生巨大的能量,点燃热情和创造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时间也是有些的,人的资源更是有限的,所以能够迅速把他们聚焦在关键点上发挥作用是必须的,好钢用在刀刃上,人的注意力是一个人统筹自己身心的重要控制能力,调集自己、控制自己、把握自己都需要他出头,注意力使得自己对于一件事更有洞察力,更有反复对焦的机会,有反复解析的机会,有更正做事过程中错误的机会,所以注意力集中的人也许不比他人天赋高,甚至有的天资有限,但是他们取得的成就远比其他人要高,就是靠的这种钉钉子精神,坚持在一个点上用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少数的事情上总会出成绩,工匠精神某种意义上就是下死工夫,就是用本办法,就是不怕麻烦不怕死磕不怕失败,这些都是从正面来说专注的价值和作用,可是沉迷的另一面就是他的负面性不容忽略,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不会都是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专注的人就不容易改变,喜欢传统的事务,对新事物不感兴趣,沉迷于一件事往往把其他的重要事务耽搁了,这样的人容易偏执,尤其在其专业和擅长的方面更是骄傲,容不得不同意见,沉迷者自有他的痴性,迷恋于各种的人、物、事的大有人在,我们常说的花痴,鱼痴,球痴,等等,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可以不吃不喝,对于自己兴趣的物可以抛家舍业,人们所谓的玩物丧志指导的就是这类人,他们的志趣集中在雕虫小技,没有大的志向和包袱,倾其所有不过聚焦在了那些小事儿上,没有大出息,为君子所不齿,所以同样的都是注意力,但一个是沉迷,一个就是专注,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前者导致痴愚,后者铸就工匠,我们当然期望工匠精神,我们都不希望痴迷沉醉于低级趣味,现在的问题是泾渭分明的界限并不存在,沉迷于小事对于很多的时候并不是有益的,那些容易聚焦的性情的人很可能被一些细微趣事牵涉过多的注意力,而对于大事关注反而少,这就是不好的方面了,所以专注也是要有对象的,要把注意力引向需要的地方,要专注那些重要的事和人以及那些相关的人和事,对于那些枝节方面的要及时切割、尽早离开,所以分清轻重缓急的前提下专注于有价值的事务才有意义,否则属于沉迷,分心,这有着明确的界限,不是专注就行,不是沉迷就好,对象是谁,方向是哪都决定了结果,如果只是沉迷还不如轻松浮云好,如果只是专注那么还不如清淡好,如果沉迷于赌博专注于麻将醉心于扑克,那么还不如转移一下注意力,甚至不如去移情别恋、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好还是不好还是要取决于结果的价值判断,这样就难以评判专注和沉迷的对与错、好与坏,很多的角度和价值体系的截然相反也就使得专注和注意力躲避到工具的范畴去了,不在价值判断的核心地带存在,简单的说已经不具备实操作用,有些人善于变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可以变化自己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方向,聚焦自己的资源到认为需要的地方,这不能说是缺憾,或者不足取,他擅长他的领域,适应需要这样人才的地方,这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任尔东西南北中。有人向我提出要到更西部的地方创业,我不置可否,只好说一些不知痛痒的话,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创业是要投入自己身家的大事,厉害关系重大不好置嘴,也许一时朋友不高兴,认为不帮忙,不够意思,不支持,但是长远而言还是应该这样的,简单的好话容易说,负责任的话难说,还是要实话实说,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供参考,但只是供参考,绝不构成决策的依据,而这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此时的友人往往是头脑过热阶段,听不太进去否定意见,泼冷水一定不受欢迎,后来也许可以证明正确性,但当时就已经被嫌弃了,后话不成立,不是什么朋友都可以冷静的,很多也是经不起玩味,很容易就把友谊的小船打翻了,一句不中听的话,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件并没有得到证实的误会,都足以把朋友得罪了,当然这样的友谊不足挂齿,经不起考验,不用再勉强维护,散了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