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九六穷游@365

(2023-09-21 17:10:45)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晴 20/29。

火车旅行应该是廉价方式,被当作穷游的选择,前两天到火车站送人发现选择火车出行仍然是大部分人的方式,比起飞机来说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看到账单的时候不得不低头看看火车的票价,将其列入自己的里程主要选择交通工具,到诗和远方交通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费用的大头来自奔赴远方的车马费,住宿排在第二是硬性费用,也是相差很大,动辄几百上千一晚让远行不得不考量,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任何的诗情画意存于经济能力之内,就像真理只在炮弹射程之内,旅行的层色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实力,看到正在修缮的火车站的混乱状态,尘土飞扬、臭气熏天,就有些同情,自己的外出多是公干,这二十年基本都是飞机来去,坐火车很少,尽管自己喜欢火车的方式,可以欣赏风景,可以比较悠闲,但是长时间在狭小空间,周边的嘈杂无法安静休息,也是严重的,有几次自己选择火车也是想体验一下,但飞机的优越性还是明显不过的,实际上我们的火车旅行还没有走向高端,不像美国那样火车旅行是奢侈出行的模式,对于那些要求深度游、体验式旅行、长时间外出的需求者,会选择这种方式,相对来说费用比较高,我们还不是,火车大都是简单的狭小空间,服务都低端,满足收入较低人群的消费需求,即便是高铁也主要体现在速度上的快,没有体现高品质旅游的需求,特别是服务和体验上的差距比较大,飞机来旅游在10亿人还没有坐过飞机的现实中还是奢侈的,国人打都没有这样的实力,偶尔飞机是因为要事急事,偶尔为之尝鲜还行,如果靠自己的钱袋为此这样的旅行,大部分国人是舍不得,经济能力不允许,现行里面很多人选择自驾的方式旅游,这也是很有体验感和深度游的性质,现在很有年轻人喜欢,有些退休的中产阶层的人士也愿意这样方式,花费也是巨大的,所以只是少许人有条件,看看314国道上天天往来的车水马龙,似乎很多自驾游客,可是相比14亿人口,他们也只是很少的部分,构不成比例,看看喀什古城的人山人海,每天几乎水泄不通,乌鲁木齐大巴扎的如潮水般的人流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奔行在诗和远方者寥寥无几,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还是斤斤计较自己的行囊,算计每天出行的成本,选择适当的出行方式,在时时刻刻的盘算中享受诗和远方的乐趣和精神慰藉,沉浸是旅游的最好体感,而旅行中还是要考虑衣食住行、才米油盐,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经济基础,在家是囚笼里的生活,旅行是走往囚笼的路途生活,拼出不同的味道,却是相同的归宿,湖海里的水与江河里的水状态不同,体验不一,可基本都是生存的形态,不过是奔腾汹涌之别、路途家园之差,都要面对相同的问题,那些灵魂的拷问同样都是摆脱不了的,对于每一个旅行者而言不过是换一个姿态面对生活,只不过是想调整一下自己的疲惫的身躯,为下一步的人生长路准备一下,整理一下负面情绪,聚集一些能力,调理一下面部表情,仅此而已,诗和远方永远都存在于自己的前方,旅行就是激发自己从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中摆脱出来,喘一口气、抽一支烟、喝一杯水,诗和远方就是长期的生活的困倦的时候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动因和导火索,分离出来的一次相对长的休憩,我们是奔着他去的,却永不实现,见不到她,只有旅行的途中与她有邂逅,运气好的话或者有梦中的艳遇,这个梦结束了,旅行的黄金期也就结束了,任何的延长旅途都是受罪,因此梦中的旅行之后需要回到现实中,创造下一次梦中相会的机会,酝酿、整理,等待诗和远方的又一次的激发,将我们分离出纷繁的生活,踏上新的旅行,寻求又一次的与诗和远方的聚会,生活没有停止,生命就在延续,每一次的远行都是生活的插曲,一行白鹭上青天,便引诗情白云巅,谁还没有这样的情意,谁还没有这样的愿景,谁还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旅行是我们离她们最近的时候,是与她们最有机会相会的时候,是与她们最能同处的时候,是我们最需要她们的时候,是我们最渴望她们的时候,旅游的关键在于是两次生活状态的连接器,旅游是下一程生活的发射塔,旅游是我们争取外援帮助克服生活困难的工具箱,穷家富路的古训是经验也是现实,这时候的人是比较大方的,愿意付出平日所不愿意付出的成本,让渡平日无法让渡的利益,接受平日里无以接受的条款,所以这时的人是最大度的,也是最容易改变的,读万卷书一定要结合行万里路,会让人变得更大度、更豁达、更开明、更智慧,旅行可以让人实现浴火重生,让人解放自己,给自己新生的机会。当亲自经历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什么都开始谨慎起来,因为具体而生动,因为实施而精致,挂在口边的口号一千条不如亲自操作一次,百闻不如一见,灵感来自细节,抽象和归纳产生思想和理论,概念和论证,而旅行则是将这些抽象和归纳的知识实践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寻求理论思想概念与现实具体事物的结合,当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再创新,发撒的思想一定来自具体的事物,概念理论导致内敛的思考,我们需要从理论思想中尽可能快地获取极可能多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化的知识架构,认知世界的初步框架,而旅行是我们向其中填补具体具象的时间,是让架构中多一些具体的案例,让知识结合到自然的事物中,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不然我们的知识是残缺的,我们的认知是抽象的,我们的概念理论是形式的没有指向具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