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四六读书,那么好的事一八二@365

(2023-07-28 18:27:50)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乌鲁木齐 晴 25/36。

心心念念地要到书店去,夫人说服我今天上午去,原因是太热的天去书店容易中暑,今天预报的有雨,温度下降到30度,早起一看老天爷还真给夫人面子,阴沉沉的天空一下就降温近10度,比较适宜出行,我不得不承认夫人的神机妙算,她也有活动,老干部外出参观红色基地,我10点半出发坐51路公交车,开始了书店探路,每次51路车都要等很长时间,半个小时算正常,有时一个小时还等不来,这条线路比较长,从北到南横穿市区和郊区,坐的多是打工者,上下班时点人很多,比较拥挤,车次少,都是老车、短车,红灯、路口多,一趟车来回要3个小时以上,现在早就过了高峰期,车内还是挤满了乘客,今天算幸运我等了一刻钟就搭上了车,刷卡交1元钱倒是便捷,坐了5站到冷库站下车,穿过小吃外卖一条街,厨房用品一条街,医疗用品机械一条街,路过火车头德汇商贸中心,银杏大酒店,来到图书批发中心,没有中央空调,眼镜铺和书店都各自用吹风机解决酷暑难耐的问题,刚转完飞天书店和文史书店就是满头大汗,浑身都是汗津津的难受,我急忙来到中仁书店旁边的洗手间,进去让自来水尽情地冲了个头,汗津津立刻换成了水淋淋,到中仁书店是我的每次来的最后结尾,视各种情况时间而决定去留,所以可长可短,这次就没有逗留太长,没有什么新鲜的书可以吸引,再就是热的恼火,书店都是尽可能地堆放书的地方,留给读书人的空间本来很小,目的就是建设阅读的逗留时间,加快购买的效率,都会安排逼仄的空间留给看书者,一个可以坐下来蹲下来的空间都被挖掘了,利用了,每次到书店逛是要准备好的,比走一万步要累的多,如果要买上几本书我很难得有毅力走回去,基本都是坐公交,如果预计买书多话我就要驾车去了,毕竟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年轻,过多的负重会不舒服,今天以为天气凉快了一些,可以了却心愿,每次回来休假都要到附近书店去一趟,看看最新的书市动态,有什么新的好的书面世,结果有些意外,空手而归,少有的情况,昨晚很晚还在书房逗留,翻书看书有些不舍,这些天有机会都坐在书房里,享受在下面时所没有的宁静时刻,随便抽出一本心仪的书,随机翻到某一页,读几页,想一想,特别体会到温馨、舒适,马上就要结束休假回到村里,也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只有等下一次休假回来才可以与自己的书房见面,与自己的这些书见面,巡视她们、亲昵她们,这次回来熟悉了她们中的几个,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聊斋志异》是被提到台面上每天都要腻味一会儿两会儿的,其他的就更多了,轻吻了北岛的《青灯》、《城门开》,亲热了中华书局、岳麓书社等很多佳人,更多的书柜里的佳丽是我勾引了未遂的,这些也都是每次回来的必备动作和心思,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到她们就痒痒的想触碰一下,摸一下,想问问她们的近况,想与她们坐坐谈谈聊聊,可是每次都来不及照顾到她们每一位,都丢三落四,走的时候又想起这个想起那个,许诺下一次回来,可每一次都忘不了,每一次又都顾不全,想带一两个一同随我去乡下,又担心她们水土不服,被欺辱被冷落,受苦受累担惊受怕,翻过去想过来,这几次都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还是自己忍一忍吧,留下念想也不一定是坏事,跟着自己往往让自己分心不少,影响办事,断了各种的干扰,也就索性干干脆脆、利利索索,特立独行,累积下来的对于她们的热情会更热烈。回来的路上我在公交车站碰到一位问路的老人,她大概70多岁,想去酱园,问怎么走,后又问八一面粉厂在哪里,我尽我所知向她一一作答,可当我乘51路车到站下车时猛然发现那位老人仍在车上,顿时担心起来她到底是到什么目的地,她自己是不是清楚,我给她说的她明白了吗,又想我也许想多了,那位老人问我也许就是随便一问,她问的时候也还没决定好去向,也许,太多的也许了,我想我10年以后也就差不多这个年龄,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怎么办?出门找不到家,问不清路,丢失了如何是好,老人的生活困难是很多的,社会服务能进步到我不要操心的地步吗,估计还不行,下了车我到附近几家药店询问母亲交待买的几种药,都没有,都不全,于是先与夫人汇合到领馆巷的一家饭馆解决午餐,她先到点了两份家常拌面和四个烤肉,结账88元,拌面40元,烤肉48元,价格比去年明显上涨,我因为还要买药就与夫人告别,又到几家药店找寻,最后在一家药店稍微齐全一点,重要的是这家有母亲要的散称中药,现在很多药店都不卖中药,有的也是罐装,贵很多,几倍的溢价,我买了山楂、茯苓、山药、黄芪各500克,加上几味常用的感冒用药,共计花了251元,母亲点的几种都没有,我也就选了相当的药买好,打算明天上机场顺路给她,母亲的习惯就是点名药,名字都要她定的,有时买不到,变通一下,她有时也还好,也认,不过几乎每次都嫌买贵了,不因为她不负担钱就可以买贵,这是她一贯的作风,不买好的要买对的,她这样我们孩子们也要这样,我现在有时买药买其他东西后把东西交给她,哄着她,
尽量不给她讲价格,想法打岔离开价格,不然她又心疼钱,妈的节俭在我看来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能改变的了,不是什么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的问题,只要解决了问题她高兴就行,其他都不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