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四四三恰同学年少@365
(2023-07-25 18:01:31)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25/38。
一
几位同学聚会聊起曾经的同学,记得的大都是那些小学时候的同伴,一个班的同学也是小时候的玩伴,从小学时候我们的学校都是变化的,家长的工地在变,我们的临时学校校址也就不停变,70年代后期各地的工地撤销,向乌鲁木齐集中,冶建一校的校址相对固定下来,不过学校一直在建设中,现在已经纳入到市政府管理,也就是90中,老师在扩招中,同学在增加中,于是什么都在不停换,班级也在调整的过程,一班、二班、三班,不断增加,有的是这个班的,下一个学期被调到另一个班了,现在回忆起来就有些模糊混乱,不过都是厂矿学校子弟,都是在一起度过童年,一起开始学生生涯,有着共同的经历和认知,现在又重新聚集,为的是有很多共识、共情,可以说到一起,聊到一起,经常借题发挥不定期聚会,一般不是都到的,各种情况都有,女生都退休了,有的都退了几年了,男生就有的退了,有的还没退,也就复杂了,工作的需要仍然是第一的,不可耽搁,所以经常爽约,女同学尽管退休了,也各有情况不同,有的还在兼职,忙的有些更甚,有的忙于孩子孙子的事,也不得自由,因此每次的聚会都到不了很多的人,这次少了这几位,下次就少了那几位见不到,经常这样大家也就习惯了,反而更随便些,有人提议,有人附议,大家跟随,聚会也就成了,男生一般是主议,也是买单的,不过几次都有人动议AA制,也实行了几回,主要的还是男生把单买了,每次聚会人数不是很多,选择的饭店不是高档酒店会所之类,一般比较适合我们消费的地方,饭菜实惠、价格适中,交通方便、比较随意,刚工作那会子常联系的在子校上学的发小都是高中后考学成功的同学,这些年联系的增加了那些当工人的发小,他们在退休后和我们合流,发小、同学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所有的要素都不重要,知根知底、父辈的交情的传承、共同的记忆、相似的经历,排在前面的就是这些抹不去的标签,每次坐在一起聊不够的就是这些东西,每次都有重复,每次都有新发现,当然每次也都有时政要闻的发布谈论,都有共同关心的人和事,这些话题在饭桌上翻来覆去挑动大家的心情和情绪,每个重大问题都会引来激烈的争论,截然不同观点往往将气氛调动的火热异常,一次次达到高潮,儿时的感觉瞬间闪现共鸣,不同的是现在的我们尽管争的面红耳赤,绝不会像那时候偶尔会伤感情,现在的我们都有了些经验和胸襟,不会太当真,有了处理观点不同的方法,理解了观点不同可以跑马的技巧,也会适当表达这样的建议,给对方台阶下来,因为我们都将彼此的友谊看得更重要,不像当年青春年少的自己要拯救社会的报复、改变世界的野心,现在的我们基本都定型了,更想要的是安静平安,失去了野心的支撑,任何的争论都失去了火药味,任何的观点都是等待借坡下驴的机会,只是我们还在验证自己的判断分析能力的一种方式而已,并没有认真的要去捍卫什么,支持什么,观点没有改变,心态早已不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试探着每个朋友的情况,已经是全部免除锋芒,剩下更多的是真正的关心,提供更多的医疗解决方案,辅之以各种的案例和尽可能详细的配方,躲闪的少了,回避的少了,真诚多了,包容多了,理解多了,大概都与人生阶段改变了相关,开始不断做减法的我们不愿意再沦陷进是非之地,不希望去无畏的战斗,不希望被虚伪对待,不与世界折腾了,班师回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回归自然,回归真实,也许是我们丢盔卸甲后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取向,首先从身边开始,再会那些曾经的玩伴有不一样的感觉,经常是这样的情景,视同陌路事实上是早年的玩伴同学,坐在一起竟浑然不觉,一旦被点拨立即如梦方醒、恍然大悟,真还有点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味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过我们不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而是少小离别老来相见不相识,尴尬之后是相视一笑、唏嘘不已,叹人生无常,叹生活曲折,笑旧情丰富难忘,笑友谊长青永存,这些都是谈资、都是笑料,五味杂陈方有滋有味。这次我们都想起一位过去很长时间都没有提及的同学,我1974-75年冬季的一天见过面后再也未曾谋面的最为要好的小伙伴,已经50年了,他的名字再次被同学提到时我很是激动,希望从大家的一星半点儿的消息里勾画出他更完整的形象,似乎并没有更多的咨询可以凭籍,他的形象还是停留在50年前的那个下午,阿拉沟的草原,几个小伙伴在小小的冰面滑冰,临别前的小心思,第二天我就乘解放牌车随家人一起搬家大乌鲁木齐,那个下午就是我们分开的时点,至今再也没有见过彼此,只是在一些场合听到他的消息,今天再次有人提到他,也是难得的一次,几位认识他的同学对他的惋惜之情,恰同学少年的他阳光帅气,高知家境,北大物理系高材生,休学,现在深圳,零星的信息不足以勾勒完全的形象,与曾经的50年前的那个青春少年无法相连,巨大的反差拉开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妄图弥合这个鸿沟的意图偶尔被激发,无奈的现实减退了色彩的艳丽,退潮几次之后砂痕也就停留在了当地没有进展,谁能左右命运,谁又能不向命运低头,不论头颅昂得多高现在都改变了,不会硬着头皮向上拱了,大都认命了,社会的焦点、人们的眼光都转移了,你的头抬的再高也没有人理睬了,给谁看,给谁听,更与何人说?
后一篇:匪夷所思四四四吸纳人气@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