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一二这该是明白的吧@365

(2023-06-25 23:54:49)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晴有时多云 20/33。

云山雾罩,模糊方式有时可以避开一些矛盾,减少一些麻烦,还是有些借用,不过很多情况下模糊的把握使用并不得心应手,当然绝大部分情况是本来就不清楚,不得不模糊,不得不在云山雾罩里行为,问题是被动的模糊还是主动的云山雾罩,涉及到各方并不知底,哑谜一般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是好,进退无据,来去无由,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主动与被动差距可不是一两个点,识别其中的不一样需要功夫非同寻常,一般人一般情况下都没这本领,也不是想搞明白就能办得到的,不是他的事不是他的人,一些明白人也就当一般处理了,追究不了什么,也就只能静观其变,顺势而为,采取谨慎小心态度,不可以轻信,也不可固执,一位领导喜欢这样的方式,并不确定的样子,什么时候都是没有明确的话,没有明确的表达,没有明确的指示,让你总是处于热锅上的蚂蚁的状态,记得一年初,召开全区农业生产会议,一年一度的重要会议,由我负责秘书组,十几个人来自不同处室站所的笔杆子凑在 一起,负责各种会议材料的撰写,待到会议进行的前一晚,主要领导的讲话的起草工作得不到明确的意见,我们已经修改了十几遍,定稿不了,分管厅领导不签字,让请示主要领导,主要领导不答复,电话关机,找不到人,办公室没人,联系不上,请示不了,一直到凌晨2点都没有回复,最后分管领导说,先准备几份,继续等待主要领导指示,我们就这样一直等到凌晨8点钟也没进一步的指示,会议10点钟召开,我没有办法只好叫办公室开印,9点半印刷好送到宾馆会场,10点会议开幕,10点20分主要领导按照我们准备好的文件宣读主题报告,事后我一直有些后怕,担心为此要出什么妖蛾子,还好主要领导肯定了报告,可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不回复,那么重要的会议,那么重要的文件,不可能忘记,不可能见到电话催还无动于衷,这应该是故意为之,表达了某种不满和态度,又不好直接说,不一定是对我或者写作班子有意见,否则作为主要领导可以任意处理我们的,没必要这么隐晦地表示不满,一定是在玩模糊,故意让我们这些下属在云山雾罩里面战战兢兢,又不明白哪里不合适,同时他没有明确是对其他厅领导的不高兴不满意,模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意,这就是典型的模糊做法,有其高明的地方,也有其得罪下属的地方,不过他明白得罪我们这些下属没关系,我们拿他没办法,既耍了态度树立了权威又开解了心中的愤懑,出了一口恶气,成本是他可以看到的,也是他可以承受的,结果是他乐见其成的,于是他选择了模糊的方式拒绝,拒绝的是什么似是而非,拒绝的是那些人也不明确,让涉及到的大家自己去理会,在模糊中他达到他的目的,而分管领导也选择模糊做法,他并不明确指示我们该怎么办,也不请示主要领导,而是让我们直接请示主要领导,玩的还是模糊,为什么这样我们不清楚,为何不明示,这些都是迷,但有一样是明白的,他们之间一定有情况,但具体是什么我们不清楚,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不明白一直保持下去,模糊对模糊,不那么清楚,我们下属就在模糊中摸索着前行,灰箱原则、黑箱原则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不去捅破窗户纸,让黑箱灰箱一直存在下去,保持完整的形象,通过反馈机制获取信息并决定下一步行动,模糊状态下的行动的较为核心的正确方式就是黑箱理论灰箱理论的原理,不要随意任性地打破原有的界限,戳破那些气泡,让他们保持现状,尽可能地保持原状,在现有的秩序中行动,这种智慧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极可能的成本,利用了现状的残余价值,发挥了传统体系的最大能量,避免了混乱和无序,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这就是模糊的方式被很多高手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原因,借用模糊的态势让一切都处于混沌状态,乱了对方,稳定了自己,争取了时间,对方不敢轻举妄动,自己有了弹性空间,全面的混沌意味着全部缴械,一切都来到同样的起跑线,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对方成了事实上的睁眼瞎,手无寸铁,那么还有什么威胁和风险,当然这样的模糊方式也会造成自己的一些风险和困难,因此需要将负面清单掌握在控制能力范围,不可放任不管,模糊是为了让敌人情况不明而不是自己,这样的结果是两颗炸雷,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不能这样,任由模糊发展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是高手的分寸感,水平就体现在这里。最近一位同事说,好像有人来过这里,这让人联想到,为何不来这里看望大家,于是不免会产生各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模糊言语最好的办法是不正面回答,而是同样的模糊言语侧漏,淡化其本意,对冲其可能的负面影响,很快就摆脱了尴尬气氛,扭转不良效果,模糊不可以用在简单事情,今天开会讨论问题安排工作,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每件事安排到具体人头上,不可以模糊,直截了当,每个人的任务都摆在那里,另外选优要公开原则和方式,把话说明白,把规则讲在桌面上,让大家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形成决议,以后照章办理,这样的办法拒绝模糊,也就减少了后遗症,不至于问题不断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并不是都要模糊,有时模糊好,有些情况下不适合模糊,而要清晰明了,总体说模糊是难以把握的方式,简单的方式还是清晰,简单相配的是清晰,复杂相配的是模糊,这该是明白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