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三五八无限期望之重@365
(2023-05-01 11:52:52)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晴 8/20。
一
支书的四天培训今天结束,下午就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研判,将近几天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近两小时,晚上10点宣讲一个小时,接着从11点半又参加乡视频会,一直到凌晨2点半,我们分手道别时他说晚饭都没时间吃,他回到家估计也是3点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前是想象其的存在,听说它的无理,这样的状况在基层乡村是如何地存在,又是如何地达到一种近乎疯狂的趋势,这次的驻村实践让我有了更深切的体验,事实上一切工作接招兜底的就是乡村组织及其干部,尤其以村两委的几个人最突出,上至中央下到乡镇的四级政府及其各种职能的部门产出的任何文件会议领导指示都靠他们宣传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到千家万户,项目资金到这里已经是层层盘剥过滤,所剩无几,基本都是些皮囊,肉早就被割完了,剩下的都是骨头和残渣,而项目资金却背着为民为基层服务的名号,需要得到验证,需要留痕,需要为此背书负责的人,村干部又需要顶天立地,接地气、挂天线,拿钥匙不管家,办不愿意办的事,说不愿意说的话,签不愿意签的字,负责根本负不起的则,担当根本担不起的重担,几个人又如何承担得了上面几十上百人的各种业务的任务?每天都有几个会议,每天都有几个重要通知,每天都有几个检查督导调研,每天都有台账、档案、报告、数据,每天都有突发情况,每天都有大事小情,每天都有领导视察,都需要事不过夜,都需要情况一口清,都需要底数清,都需要数据支撑,都需要措施得力,都需要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不出,况且更有政策水平达不到,培训几乎没有,管理能力素养达不到没有机会深造,资源有限责任无限,权力最小担子沉重,几乎都是填鸭似的部署工作,几乎都是蜻蜓点水的调研指挥,几乎都是不问青红皂白的问责,几乎都是忙不讲理地检查督导,几乎都是接各种方向来得的任务得不到任何的支援,几乎都是任务下来不见完成任务的资源和方法、工具,几十年不遇天天遇,隔三差五就是节点,只吹冲锋号不吹集合号,日日都是关键、天天都是紧急、事事都很重要,时时都会发生意外、刻刻都有想不到,谁来都是上级青面獠牙、哪位都是神仙不敢得罪,上级领导永远都是对的、村干部基层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是错的都是整改的对象,因为你总不可能什么事都做的完美。长期这样下来会怎么样,现在的村干部队伍不容乐观,还真是问题不少,乡村干部普遍的是身心俱疲,近乎麻木,人员流失普遍,一些优秀的人才留不住,有其他出路的农村青年都考学、公考、参军等方式离开,村干部的流动十分快,能够安心工作的年轻村干部较少,稍有潜力的都被乡镇、县提拔到新的岗位,工作辛苦,责任大,待遇不高,激励机制效果不明显,干的工作看不到成果,成就感弱,情绪都不高,躺平应对的想象比较多,凡事都是应对而已,所以对于村发展缺乏长远考虑,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乡镇安排的工作上,凡是乡领导布置的工作还有回音有动作,其它的基本都是不理不睬,为上、唯上的心理和言行十分明显,村干部也没有其他选择,这是他们权衡利弊得出的结论和生存之道,直接领导决定他们的生杀大权,其它不过是过眼烟云,不足为凭,我常常想如果我是这样的角色和位置会怎么办,换位思考一下,想想也很有可能和他们没什么两样,大环境造就了这样的工作生态,个人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放管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确立市场化方向以来机构工作职能转变的改革的方向,可是怎么放?从现在的基层乡村的现实情况看,我们的放管服还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放下来的是越来越多地责任,管还是之前传统的方式也即是行政命令的方式,服基本还没有影子只停留在嘴上而利益倒是比之前还要多地逆流而上,至少村一级是这样,只剩下鸡肋,没有什么油水,没有大的吸引力,乡村要振兴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村干部的素质能力不足,基层组织的架构和运行不匹配不协调,需要深化改革,一条根本的原则是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将基层乡村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交由法律和农民监督进行,政府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处理基层农民的各类社会事务,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自治权,摈弃现在的包办代替的家长方式,我们在理念上要承认不完美性,不承认问题的存在,不承认现实的多样性,不承认负面清单存在的必然性,任何的唯心主义的绝对思想都必然导致一刀切,一竿子插到底的政策不现实也不科学,社会的复杂性不是我们下几个文件、开几个会、领导讲几个话就可以改变的,棘手问题不是着急上火就可以解决的,不是我们靠无限传导压力就可以防止火灾、车祸、死人发生的,再好的制度安排、再好的领导部署、再好的技术措施、再好的压力机制也无法杜绝问题的发生,绝对的事就不存在,可是看看我们的评价体系,看看我们的一些领导的指示要求,看看我们的检查督察,似乎都是要求不能发生任何疏漏,不能发生任何错误,这世界有这样的真空吗?我们的周边不是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匪夷所思的事吗?我们要求一个村的几个人保证几千人的社会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不出,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待遇,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尚方宝剑,我们有什么神器为他们护航,我们竟然提出了这么蛮横无理的要求,我们亏不亏心,你到这里来试试你可以做得到吗,如果说仅仅是一种决心的宣誓,是一种导向性的启蒙,还有得回旋,可是我们在一些制度安排上在人员评价使用上也套用这样的绝对责任的方法的确值得商榷,值得深思,因为上面的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状无法承受我们的无限期望之重。
前一篇:匪夷所思三五九走夜路者@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