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二八零考核@365
(2022-12-12 18:19:37)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晴
-7/0。
一
考核已经成为一大事项,职场和体制内的绕不过去的坎儿。接近年终,各种考核接踵而至,国家的,自治区的,地县的,乡村的,各专业的,各行业的,经济的社会的稳定的安全生产的,琳琅满目,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管来自哪里,都是要求程序不少,环节不缺,档案文件齐全,总结材料完备,考核成果使用,高度重视提高占位自然少不了,上上下下紧密配合忙东跑西自然自不必说,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总有人不愿意,总有人有不同意见,对考核结果持异议态度,考核的真正目的是总结经验来年再战,激励好的鞭策差的,都能提升,而现今的考核已经成了形式主义的集中展示平台,暴露职场弊端人性丑陋的窗口,用一位老职场人说,认认真真搞形式,精益求精做文章,你糊弄我我糊弄你。考核的形式与考核的内容不匹配,形式过于张扬宏大,用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考核,事情作的如何都定了,结果的呈现而已,兴师动众的程度有些过,动则几十个考核组动用几十人上百人的队伍,花费大量的资金、资源,劳师动众,一个部门系统、一个区域地方都不得安宁,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考核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各个被考核的对象想尽一切办法迎接检查,动员各种力量进行运作,对于具体的工作反而无人问津了,对于具体的困难反而没有关注解决,都对考核本身投注了太多的力量和资源,特别是一些强势部门和单位更是借考核之名大大地展示实力,又是宴请又是晚会好不热闹,还有的发钱发物引起社会轰动,有的造成相互攀比的风气,谁家的晚会聘请了某某大明星,某某的年终奖发到多少万,那个的宴会聚集了多少大碗,等等,总体是考核的时候领导都比较大方,舍得花钱舍得动用资源,为了好的结果,最后的一哆嗦都是这个心态,与整个全年工作相比,考核只是一个环节而已,总结过去为的是未来,考核本身就不是目的,可是大家对此付出的有些随意,有些任性,有些浮夸,有些谋虚的嫌疑,狗尾续貂。
考核的方法有些老套,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即总结经验,鼓励先进鞭挞后者,听汇报,看材料,翻档案,这些已经是套路,被考核的对象都知道如何应付的方法,可以轻松获得高分,顶多是漂亮的PPT视频短片这类东西,所以现在还沿用老办法考核已经考核不了真实情况,结果都是脱离实际,而侦查似的考核应该被广泛应用,微服私访的方法应该大量地使用用来考核真实情况,对于领导的考核可以在重点环节集中发力,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专项考虑,对于重大项目应该进行专项审计,对于重要人员的考核必须是常态的,常年进行的,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而不是现在这样进行的都是普遍性的考核,其实术业有专攻,考核什么得具体人具体办法,千篇一律是不行的,考核的都是不痛不痒的东西,这肯定达不到震慑作用,达不到鞭策激励作用,也就是说考核要动用专业力量,经济官员就要重点审计经济问题、项目问题、资金问题,政治官员就要重点审计政治问题、大是大非问题,而且必须是专业人员进行考核,而不是一些乌合之众,皮毛而已,根本考核不出真实情况,大而化之,以偏概全,是现在考核的弊端,主要就是考核的不专业不职业,临时抽调来的人互相之间都不是很了解,怎么可以有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
考核将形式放到过高的地位,过于强调过程的正确,程序的正确,而对于结果的真实性的追求反而降为次要目的了,考核对象和考核者都意识到低级错误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因此他们都将致命的关键放在了程序上过程上,而结果如何几乎无人问津,本末倒置是现在考核的真实现状,弄虚作假的代价很低,由于普遍存在也就渐渐成为了潜规则,不在意工作本身而在意被考核方的态度,被考核对象的程序性问题,被考核对象的面子问题,其所以如此一定是因为我们的考核本身的问题,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清楚,考核结果如何应用并不明白,为考核而考核恐怕是现在的普遍情况,都在面上重视,都在形式上花足了功夫,而对于优秀等次的确立以及后续的使用都是不确立的,是不那么一致的,考核是为了做给人看的,是不得不完成的一个过程,考核结果并不与激励政策挂钩,这些都将导致这样的结果,形式对应形式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本来就如此,材料对材料是一定的情况,因为大家彼此彼此,形式错了容易被发现是大问题,要担付惨痛代价,而其他就不容易评价了,因素多情况复杂,不是那么明了,与其花费精力资源用于这些把握不好的,还不如在形式上下功夫来得轻松,效果立见,指挥棒怎么指挥,下面就会怎么舞蹈,我们领导上级如何看待考核的、运用考核的,下面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态度。有不少的考核都是水面上的水沫了,虚化的考核被如此的大动干戈,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真是一个极大的浪费,还败坏了风气,需要很好整治,作为四风建设的内容多次被高层提及治理而有所改变好转还没有发生,有时还十分严重,可见其是何等的顽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也有着强大的需求市场和应用空间,推动力一定来自那些喜欢这一套的人,来自那些热衷形式的人,主要还是来自那些从中获益的人,为此获益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社会也为此变得低效,系统性的低效能高消费一定不可持续,也一定被视为革除的弊端,只是时间问题,时机问题。
后一篇:匪夷所思二八一让人有希望@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