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二四七笑场@365

(2022-11-01 18:00:52)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晴 3/17。

笑场,吐槽大会,李诞,最近在被窝里睡觉前看得最多的就是它们。是个男人都希望拥有这样的幽默,因为据调查女人最喜欢有幽默感的男人,尤其那些缺乏排在仅次于幽默之后的什么高富帅的这样指标的男人,为搏红颜灿然,为有魅力人生,都将幽默列入了努力方向,都天真地以为幽默是低廉的不需要什么资源的能力,可以通过勤学苦练得到的那种,我就曾经如此天真的这么认为,还是老早的时候,20多岁就买过一本蓝皮的《幽默的艺术》这样的书,注意连续收集过多本笑话集、段子汇,后来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的类似的电子版的东西,这些年听了那么多的笑话,努力追了那么多的笑场,细心研习那么多的故事,羡慕了那么多的人物的幽默,可是怎么也幽默不起来,没有成为一个幽默的人。现在我更加幽默不起来了,我的生活缺乏环境的配合,没有优渥的生活优势的条件,顶多有些许的荒诞,苦逼的现实倒逼得我养成了些许的讽刺的口吻和气质,而幽默的要件:自信、富裕这些都挣不来,尤其我似乎从来都努力想拥有,可是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命运,只好认了,我再怎么不济也不能跟自己争。我很羡慕那些富有幽默感的人,也的确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曾任巴楚县农业局长李良州,一个会说广东维语的广东第一批援疆干部,50年代中专学校毕业入疆,被莫名其妙地安排在巴楚,一干就是几十年,娶妻生子,献了终身献子孙,最后实现诺言埋入当地的黄土,与这里的山水共眠。1990年与他一同参与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单薄羸弱却乐观爽朗的他的那些意味隽永深长的带有西域风情的笑话为我们单调的孤寂生活平添了很多笑声,增添了几分的暖意,驱逐了些许的苦楚。他几次告诉我们,自己有一个夙愿,想出一本书,汇集维吾尔族笑话,他长期在南疆乡村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学会了维语,可以为农民直接对话,精通了他们的表达,因为理解所以喜欢,并开始长期研究收集民间维吾尔族的笑话,用他特有的浓重广东口味的讲说传播维语故事和笑谈,很有地方和民族味,风情和特色浓郁芬芳,很有感染力。自那以后再也没有见面,几次到巴楚公干打听他的消息也是寥寥,现在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已经过世多年,他的这个愿望是否完成我不得而知,与他同时代的知情者几乎都离开了,过往没有谁关心,现在眼下都无暇周全,过眼烟云浮尘土,有何价值存于眼下的人们面前。幽默也需要载体和平台,没有了人和人的生活,它随他也就一同消失了,剩下的是凄凉、悲情和寂寞,难怪我买的那本书中说幽默的背面是泪水、末端连着苦难,初听有些不解,仔细揣摩李良州老人的一生,开始有些会过味来,每次到巴楚或者路过喀什,我免不了会想起那段时光,那些时日,和那位长辈,用倔强和微笑面对凄惶、苦难、不公,挖掘身边幽默的故事传递一个幽默的生命的力量,阻挡人生的荒凉和生活的风寒,如今黄鹤一去不复返,留余江水空悠悠,是他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有着如此的可塑性,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接地气接得这么深入这么深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红楼梦少不了幽默,可是中秋宴席宾客的幽默段子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好笑,一个比一个精彩,而接下来所续写部分的尽是悲秋的开始,曹家的家破人亡、宝黛爱情大悲剧由此发端。为什么最大的幽默都始于自己,善于幽默者都喜欢从自己开刀,解刨自己的困境,将自己的丑陋暴露给他人,以博一笑,这本身就是含有人生悲意在其中,取笑自己比取笑他人更安全,逗自己的短处抬升他人取悦他人,这是内心的强大还是自己的无奈,委屈自己的自尊成全他人的满意是谦逊的善意还是对于权贵的阿谀逢迎,这里难道没有生意交换的影子?幽默者自是幽默,取笑者自是取笑,那些笑场不全是情义的共鸣,少不了交换的代价和尺度。刻意的逗笑如同咯吱人,并不是高级的幽默格致,顶级的幽默可遇不可求,是极度释然的心理状态划过智慧的流星,是惊艳一瞥、灿然一笑、美人回眸,是上乘的极品级的一颗珍珠、一抹艳霞、一掬香梅、一粒钻石,当然所谓的黑色幽默并不在我喜欢的范畴,在我看来那不是幽默,而是讽刺的镜子。幽默的段子哪有幽默的人可贵,学来的笑话怎比现场的逗笑,看一个笑场十次不如在一个现场自己一次的幽默发挥来的高级,我们遇见的最多的是大家背来的学来的听来的笑料,绘声绘色、说学逗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阅人无数,而最有这方面天赋的是一个同事,要说人物,他算一个。维吾尔族,与我同龄,现在已经退休几年了,拉近我们距离的是他与我一个高中同学都是生物制药厂的子弟,加上都是一起进入单位工作,有些共同点,比如都喜欢音乐,都会吹口琴,又同住一个宿舍多年,也就相较熟络些。他一直上汉校,对国语精通到强过一般的汉族人,尤其是口头表达,比起大多数有知识的人都不差,人才可是了得,1米8的大高个,强壮而匀称,一头浓密乌黑而略圈的头发,同样浓密的络腮胡贴面而不铺排恰到好处,略圆润的国字型脸粗犷但不粗野,大眼睛本就是维吾尔族人的标配,而他更大一号,还炯炯有神,总是面带微笑的他肤色白里透红,有美学原则统治下的纹理勾勒的面容饱满细腻而特征明显,人见人爱的他是公认的帅哥,又是艺术气质艺术素质俱佳,在我看来他似乎不属于农业系统的人,是个意外。素爱音乐,几千元买顶级音响用于欣赏经典音乐,善于吹口琴,醉心于莺歌燕舞,他的哑剧表演有专业水准,经常是这样的专业艺术界的高朋满座,早些年隔壁单位就是自治区歌舞团,很多知名民族艺人到我们宿舍来,他在他就是中心,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气质吸引,用自己的魅力吸引,用他的幽默吸引。他的故事第一多,他的笑话最笑人,他的表演最动人,他的笑声也最感染人,一瓶老白干一袋花生米一壶白开水就构成他的表演现场,招来十几位男女朋友,有说有唱,又跳又舞又蹈,开心一个通宵,第二天照样上班,照样精精神神。如果说他是一个职场人,他的成就与他的影响力并不匹配,为他赢得尊敬的不是他的职业,而是在诗外,他的艺术气质和幽默特质为他赢得了朋友,也为他带来了羡慕嫉妒恨,当然正因为他将自己的这一方面发挥到极致,缺少对于职场的专一,没有其他人的用心经营,取得这样的绩效也就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了。有人因此为他惋惜,为他鸣不平,作为一个现象开始怀疑人生何求?活在诗意中,活在笑声中,这该是求之不得的高阶生命形式了,有酒有肉有朋友,有一个或几个曾经的爱人守护,有一个健康的孩子继承,爱过、闹过、疯过,还能有他求?人生如是,足矣。悲乎哉不悲也,乐乎哉不乐也,幽默吗,也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