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二二六@365
(2022-10-12 12:11:53)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晴 15/28。
一
孩子的世界,他们的心灵是体现文明文化人文关怀社会进步的画布、白纸、石料一样,等待描写,图画,雕塑。今天到附近村幼儿园,为他们送去国庆节的礼物,社会人士捐赠的玩具,赶在放假前,约了几次,最终定在下午17点,估计也是为了这次的捐赠仪式,小朋友放假时间由下午改在晚上了,院长一直忙于各种事务,上午开会评职称,下午准备开家长会,见缝插针几经变更才安排了我们的约见,我们到时他还没有吃饭,真是如此有些过意不去。在幼儿教师的安排下89个小朋友在教室里,等待我们的礼品,小朋友的国语是不错的,也都知道国庆节的大致意义,也都有礼貌。这个幼儿园是独立幼儿园,占地30亩左右,教学楼,院落,生活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在普通乡村都有幼儿园,像城市一样农民的孩子都可以上幼儿园,受到幼儿教育,这在我的概念里有些超前,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阶段并不匹配。这就是国家战略,要让农民这个群体有一个跨越式发展,从孩子的教育入手,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起跑线整个提升了。这个改变是基础的,根本的,战略的,彻底的,需要国家动员,政府行动,全面支持,否则做不到,靠乡村自己的资源能力无法完成这么巨大的任务。靠农民自筹经费办教育不可行,靠农民自筹资金办幼儿教育更是不切合实际,中国几十年发展历程都说明,教育从娃娃开始,而完全走市场发展方式办教育,产业化的方向,对于国民教育是有些瘸腿的构建,必须是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在落后地区,尤其需要动用国家力量办教育,这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主战场,如果要把国家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那么我们下了怎样的功夫,把孩子们培养成什么,就决定了未来的呈现。现在我们国家战略投放的资源,未来收获的将是稳固的社会力量和战略后盾,因此必然地需要各方用力,朝着这个方向,聚集各种资源,聚焦能量,持续稳定孵化出一系列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既然是国家力量,战略资源,那么一定要体现定力、动力、恒力,防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政策的变换走马灯式的不停,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一两年,惟其如此,一棒接着一棒,一代接着一代,直到战略目标的实现,直到战略任务的完成。中间的任何参与者都要自觉维护遵守这个大局,战略定位,即便期间实事求是地有所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可以围绕这个目标上下跳动,而不是其它目标的从新确立,坚决防止一些喜欢树立个人威望企图树碑立传者另立一套,让一些零打碎敲的所谓功绩冲淡了总战略,总目标。也就是说,人生的短期行为要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需要克服短期思想和行为,言行都要力戒眼前利益为上,一切着眼长期利益,不可争一时的胜败得失,所有的都要以长久利益为重,这些决定了地方负责人要有长远眼光,不可以一天一个主意,正如重要领导不可以主意太多一样,战略目标是一贯的,需要聚精会神落实,脚踏实地工作,而不是新概念新思路的不停涌现,也不是新气象新理念的比比皆是,更不是人为的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快乐氛围。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国人牵挂的中心,也因此牵扯很多的立场观点,有哲学思想层面的分歧,有具体方式方法之争,有学区房重点中学高考存废之辩,有英语地位上下左右的不同,有教育方针、国立私立的变化优劣,更有钱学森教育之问、约翰逊科学之问,有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之问,文史哲与数理化那个更适合人们选择之问,文理分科合理与否之问,不一而足的教育和科学的话题,无不考问着一代有一代的国人和他们的家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教育已经贯穿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全链条全领域都异口同声道: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功能已经不仅仅适用青少年的特定阶段,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为我们一生都离不开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是夸张,而渐成事实,看看需要几代人同框学习那些网络功能以免沦落为科盲、网盲、语盲,这样的节奏已经是混响,没有层次的不同,只有程度的差异。教育与工作的接轨,教育与生活的汇合,教育与学习的同流,教育与政治的合污,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立场、方法和功能、利益,夹杂着他们的不同带给我们的视角差异、色彩不同,有些偏光异声不免影响画面音质,但大体是清晰的明亮的,因为共识还是有目共睹的,一致性大于差异性,求同存异的方针并不带来总体的偏离。每日里看到老乡电动车拖着老大去学校去幼儿园,爷爷奶奶又从学校和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我感到城乡一体化的成果莫过于此,教育的统筹是最大的最重要的统筹,教育的公平是最大最重要的公平。最能体现这些年的乡村变化的,也要数教育的整体的提升,12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实施,大比例升学深造走出乡村,大批量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普遍提高,这些是前所未有的巨变。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还需要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凭东西那南北风,当然最关键的是政府的坚守、领导的坚守,支持不能变,资金不能少,项目不能拖。看到喜人的变化是值得欣慰,而看到坚守者的背影是感动,在基层这样的人和事很多,接触他们的时候自己也就习以为常,宁心静气了。
前一篇:匪夷所思二三三@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二三四@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