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一九三@365

(2022-08-23 16:26:49)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疏附县 多云转 晴 20/31。


一个县可以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样样俱全,几乎是一个全息社会的样本,是一个有着独特存在感的名称。
一般小县城的财政收入都是哪里来的啊?一个甘肃的网民贾玉民算了一笔账。
坐标甘肃东南部,中等规模县城,人口24万,没有支柱产业,没有地方性上市公司,GDP50亿不到,财政收入4.5亿多点,财政支出19亿,债务累计45亿,利息支出每年3亿,累计欠息10亿。按说,已完全是个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该宣布破产的县城了不是?但是,你想错了。他们过得很好,而且很滋润:全县仅财政供养人员就有12000余人,年工资性支出近7个亿,且从不欠薪。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了:一个西部县城,财政收支这么大缺口,24万人都要吃饭,不足的钱从哪儿来?别着急,有两项稳定收入在那儿等着呢。一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每年约14亿,常常提前就到账,政府运营没有任何压力。二是全县每年有5万余人去东南沿海打工,除去本人生活支出,每年给家人带来净盈余近10个亿。
现在算算:地方财政收入4.5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4亿+居民外出务工纯收入10亿=28.5亿,全县人均接近12000元,是不是已经接近小康水平了?
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清一下:1.人口24万是指县域人口,其中城区10万,村镇约14万,一个人一张嘴,都要等着吃饭;2.政府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罚款、国企上缴;3.财政供养人员主要包括公务员、事业编、村社干部和各类临时聘用人员;4.财政支出主要是工资、补贴、机构运行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费等。其中工资性支出占比通常在40%左右。县域经济,往形象里说,就如同一个孤立的大水池子,24万人如同24万条鱼,都要在这水池子里分得一杯水。那么水的来源无非就3条:政府财政收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外地务工盈余。外地务工盈余不说了,那是体制外收入,农村留守人员的活命钱,不在政府财政可控范围。
而政府财政收入呢,正常情况下4—5亿,连支付公职人员工资都不够,还得从转移支付中调剂一块(至少3个亿);至于编外人员临时补贴和机构运行费,也只能从转移支付中支取了。如此调剂完,剩余的转移支付资金,真正被用之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费用的占比,早已不足总额的30%。而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弹性又特别大,其中接近一半被转化为劳务和消费(尚不包括腐败成本),其中真正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的占比有多少,你就可以去想象了。
另外,根据我从组织、人社、教育等单位收集的数据,目前全县行政编制(公务员)一共1600人(取整数,零头抹了),在职在编教师2300人,医护人员1400人,其他分散在机关、事业单位、乡镇的事业编制人员1400人左右,那么总人数为1600+2300+1400+1300=6600人。
把抹去的零头加起来,两个数据基本相差不大,二者相互佐证,6800人这个数据没有异议。
备注:1600名公务员里包括了公安民警,另外,法院、检察院、税务局等垂直管理部门未统计在内。
全县公职人员平均工资
具体从事的工作、单位、年龄、个人级别(职称)等都会影响到工资收入,我采集了如下样本——
A,中学教师,中级职称,年龄38岁,月工资到手5800元; B,派出所民警,副所长(无行政级别),年龄31岁,月到手工资6100元(加班补贴多); C,机关公务员,副科级虚职(三级主任科员),年龄46岁,月到手工资5000元; D,机关事业编,管理八级,年龄35岁,月到手工资4600元; E,乡镇卫生院副院长,职称不详,年龄39岁,月到手工资5300元。 F,乡镇公务员,科员,年龄27岁,月到手工资4100元。
以上6个样本,除最后一个外,年龄大多处于中年,级别也是不高不低,这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人的平均工资为(5800+6100+5000+4600+5300+4100)/6=5150元。
那么月平均5150元的工资是否客观呢?
这个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样本数量有限,但根据观察,近两年我们县里刚进入体制的年轻人普遍每月工资3000多不到4000元,那些50多岁快退休的干部,工资大概是6000多一点(少数担任过县处级领导的工资没有代表性)。
那么,从刚上班时接近4000元的月工资,到退休时超过6000元的月工资,以此来看,两者一平均,取5150元的平均月工资还是比较客观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和体制内各个年龄阶段的朋友聊起过工资的事,确实,大多数人的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波动。
所以,答案出来了。
一个户籍人口30万的县,每年要给公职人员发的工资总和是6800(人)×5150(元)×12(月)=420240000元,即4.2024亿元。
该数据仅仅是每年的工资开支,如果把福利和奖金,以及退休、临聘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等开支加在一起,一个县的行政支出绝对远超4亿元,就算翻倍也不必大惊小怪。
如此看来,一个小小的县,每年光工资就至少要发4个亿,从表面上看,确实显得机构臃肿,但是现阶段精兵简政是不太现实的,万一旦动摇了社会的稳定,就要花更多的钱去治理。
其实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有钱了什么都好办,恰恰大部分县市区财政收入都少得可怜,虽然底子差,但是发展的空间。
全国有2844个县,假如每个县都花4亿,仅支付县级行政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就需要2844×4=11376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国家这个担子有多重。
注明:1. 上述统计只是一种参考,各地县情均有不同,公职人员总数、工资水平也都有差异性,切莫生搬硬套。2. 有不同意见者,欢迎在留言区评论研究。3.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一个县每年要发多少工资?
经常看到一种言论,说我们国家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机构过于臃肿,尤其是行政机关,人太多,行政成本太高,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让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至于说得对不对,任何事实都要有数据作为支撑,我想如果可以以县为单位,计算出一个县每年发放工资的总额,那么根据这个数据大小,就可以佐证上述言论是否正确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只要把领工资的人数和他们平均月工资找出来,然后用人数×平均月工资×12就能得出每年工资发放的总额,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费了不少周折。
确定样本和统计口径
以我所在的县为样本点,县情是这样的,全县户籍人口32万,实际人口27万左右,根据统计部门的估算,实际人口的分布大致是三等分,其中9万人外出务工,9万人在县城就业生活,9万人在乡镇。另外,全县17个乡镇加1个街道,全县正科级以上单位80多家,高中2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各1个,乡镇卫生院接近30个。
那么,在这里需要明确两个统计口径——
1. 统计人数是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的行政或事业编制人员,企业职工多为国企,不计算在内,也不计算退休干部及临聘人员。所以,实际统计的人其实就是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机关或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这四大类。
2. 每个人的工资都各不同,所以只能根据多个样本工资推测一个平均工资出来,以最大的努力客观反映工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计算工资,不算公积金、福利和绩效奖金等的收入,因为各地财政状况不同,福利和奖金差距太大,不具备可比性。
全县拿工资的总人数
为了把这个数据找出来,找了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的朋友,就在我艰难的统计着全县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人数总和的时候,卫健部门的一个数据让我惊喜不已。
原来卫健局全县在职在编人员的数据,因为他们在统计全县职工接种疫苗的情况,全县在职在编公职人员6800多十几个,为方便计算,四舍五入统计为6800人。
这个数据应该是真实的,疫苗接种需要全覆盖,有专门的检查。
一个普通县城,究竟有多少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在我国,县是职能涵盖最全、层级最低的综合治理单元。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300多个县,还有15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一个小小的县城,体量可能不太大,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数量可能会超出想象。
正县级领导干部
1.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是一县的“四大班子”,“一把手”均为核定的正县级。县委书记如果兼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则会少1位。2019年6月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后,一些地区的县委书记已晋升二级巡视员,所以就其个人而言,可享受副厅级的经济和生活待遇。
2.如果在本县,拥有受地级市管辖的市属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对应的个人行政级别也能达到正县级。
3.如果在本县,拥有受地级市市委市政府管辖的职业院校,党委书记、院长的个人行政级别也能达到正县级。
综合来看,正县级领导干部普遍在4-10人左右。
一个普通县城,究竟有多少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二、副县级领导干部
1.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的副职,是名副其实的“县领导”。四大班子的副职数量,大约在30人左右。
2.县人民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两院“一把手”是法定的副县级。
3.新成立的县级开发区党政主官。开发区由于起步晚、层次高,普遍都具有较高的行政规格。为便于沟通和协调,在县级层面新成立的开发区普遍至少是副县级规格。而且,县级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一般属于县委常委,政治地位较高。
4.在县城的省级重点高中党政主要领导。普通高中普遍是正科级规格,如果达到省级重点高中的层次,则一般能够达到副县级。目前,中小学正在有序推进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此处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可同时配置学校党委书记、校长2人。
5.在县城的地级市属大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县级人民医院普遍是正科级规格,如果县城存在地级市直属的大型医院,则能够达到副县级规格。
综合来看,副县级领导干部普遍在35-50人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烂大街@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