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是肉体凡胎@365

(2022-07-24 20:24:20)
标签:

365

财经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疏附县 晴 21/36。

美国的通胀达到9个百分点,有些离谱,但与他这几年的行为相比还是匹配。甚至说还有空间,他们发的货币量那么惊人,那么大方,现在通胀仅仅是9个点,要么是他们的办法高明,要么是还没涨到位。
美国不降关税,这不是可以用经济讲逻辑,政治因素怎么可以用经济原理说明,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比谁都明白,为何指望美国糊涂?不要天真,呆萌到如此地步。
一说美国,我们总显得有些一厢情愿。要么是一味地将其视为孩童般幼稚,这有些可笑,美国人是战略高手,战役强手,战斗逃兵。他们的长项一定在大处占了绝对便宜,而在小处适当让步,显得大大方方。要么是一味地视其为神一般的存在,甚或就是上帝的化身,这有普遍的存在,这当然是荒谬,他们也是肉体凡胎,没有什么特异功能。
美国经历40年来最严重通货膨胀 民众对未来悲观。
总台记者探访,当前,美国正经历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高烧不退”的局面让美国民众各项生活成本不断攀升。近日,总台记者就此走访了美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一起来看一下。
央视记者 许弢: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再次刷新40年来的最高纪录。其中汽油、住房和食品价格涨幅最大,这也意味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成本仍在上涨,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曾经在当地的这家大型连锁超市调查过肉蛋奶的价格,时隔一年,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商品现在的价格如何。先让我们来看看肉类的价格,我记得这款牛肉的价格在去年6月份是每磅12.89美元,现在它的价格是每磅14.49美元,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涨了12%左右。现在涨幅最大的应是鸡蛋了,我记得去年6月份 60个鸡蛋的价格大概是8.39美元,现在60个鸡蛋的价格是11.49美元,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增长了大约37%。
目前美国价格上涨的不仅仅是肉蛋奶,美国劳工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6月份食品的价格同比上涨10.4%,汽油价格同比上涨59.9%,电和燃气的价格同比也分别增长了19.7%和13.7%。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在增长,这也让美国民众抱怨连连。
当地居民 菲尔:日常食品的价格上涨了,奢侈品的价格也上涨了,你知道,一切都在涨价。
当地居民 克里斯蒂娜:比如拿铁咖啡,一般是4.5美元一杯,现在是5美元,有些地方甚至7美元一杯,瓶装水以前大概1.25美元一瓶,现在1.6美元,看起来这些都不过是点点滴滴,但所有这些却在让总支出增加。
美国民众向总台记者表示,关于美国严重的通货膨胀何时能够结束,以及美国经济的前景,他们并不乐观。
当地居民 克里斯蒂娜:通货膨胀将持续更长的时间,因为价格还在上涨。
当地居民 菲尔:我不认为通货膨胀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周内会消失,它可能要至少持续一年。我认为我们正在走向这个方向(经济衰退),我认为我们可能已经面临经济衰退。所以我们必须继续思考应如何长期面对它
关税到期还不肯取消,美国坚持打贸易战源自两大焦虑 。
始于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近日陆续到期,但美方对取消关税却并不积极。对华贸易战本质上是美国两种焦虑情绪催生的产物:一是中产阶级危机,二是国力相对衰落。前者导致右翼民粹势力崛起,后者令美国鹰派政客对华敌意加强。美国政府一方面无力解决国内民生问题,只能转移矛盾,另一方面固守冷战思维,破坏全球合作,最终反加剧了自身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加征的关税近日陆续到期,但美方对取消关税却并不积极,反而酝酿新一波对华经济霸凌。如美方坚持“政治挂帅”的错误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将在美国社会持续放大。
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就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上任后于2017年8月对华展开“301调查”;次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根据该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随后多次扩大对华加征关税范围和规模,对中兴等企业实施针对性制裁,并在中美经济谈判中屡次违背承诺和提高价码,致使贸易战逐渐升温。拜登政府基本维持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导致中美贸易战延续至今。
“经济行为”难掩政治工具本质
美国对华贸易战本质上是美国两种焦虑情绪的产物。一是美国日益加剧的中产阶级危机。由于美国经济自里根时代以来持续“脱实向虚”,美国制造业工人、小企业的生存处境逐渐恶化,整个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的右翼民粹运动趁势崛起。特朗普等民粹政客将中产阶级困境归咎于“不公平”的全球贸易,鼓吹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维护本国劳工利益。
二是国力相对衰落导致的战略焦虑。一些战略鹰派将中国的崛起视作威胁,质疑自尼克松以来的“对华接触”政策,认为美“允许”中国参与全球化是“战略错误”。他们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视作美国反华遏华的障碍,主张美国应进行对华经济“脱钩”。鹰派政客和右翼选民在贸易政策上一拍即合,因此对华贸易战愈演愈烈、难以收场。
从经济角度看,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弊大于利。仅2018年,贸易战就造成美国实际收入每月减少14亿美元,物价上涨导致消费者每月多支出32亿美元。贸易战波及跨国产业链上的美国本土企业和劳工,事实上负面影响美国制造业。例如,美联储2019年初指出,美国钢铁行业在前一年损失超过7万个工作岗位。而截至2019年3月,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已达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6210亿美元,较特朗普就任时增加1190亿美元。由于从中国撤出的企业转向第三国,美国不但未实现“制造业回流”和削减贸易逆差的目标,反而因为中美贸易规模缩减而损失了部分对华关税收入。近期研究发现,残存的特朗普关税至今仍给美国企业、消费者每年带来510亿美元额外支出。
因此,对华贸易战与其说是经济行为,不如说是反华政客对抗中国的政治工具。美国自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起,将中国视作首要威胁,美国贸易政策也围绕着对华竞争展开,包括建立排除中企的“安全供应链”、通过制裁封锁打击中国科技企业、抹黑破坏中国海外经济合作、拉“小圈子”重立国际贸易规则等。
“内病外治”加剧政治经济风险
回顾过去五年,贸易战确实给中国部分产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带来严峻挑战,但并未如美国鹰派所愿“打垮”中国。中国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开发国内市场潜能、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自给自足能力。
面对少数国家另立国际规则的企图,中国在国际经贸领域积极争取话语权,并加强南南经济合作。从根本上来说,只要中国保持经济活力、保持对外开放,美国就难以通过贸易战等手段构建排除中国影响、由美西方垄断规则的全球经济秩序。
拜登政府当然深知贸易战得不偿失。通常被视作拜登2020年选举纲领的《使美国外交政策更好地为中产阶级服务》(Making US Foreign Policy Work Better for the Middle Class) 一文指出,美国多数民众的工作生活依赖跨国贸易,经济保护主义不是缓解中产阶级焦虑的灵丹妙药。该文还批评部分美国政客热衷于“新冷战”等宏大议题,置美国选民利益于不顾,已引起选民反感。
然而在拜登就职后,新一任美国政府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且变本加厉地制裁中国科技企业,推进建设排除中国的“技术同盟”“安全供应链同盟”,还热衷于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来团结选民和反对党。这说明部分美国政客对内无法解决中产阶级民生问题,只能通过指责所谓“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转移矛盾;对外抱有冷战式“零和”思想,执意破坏全球化与全球发展合作,到头来反而加剧了美国面临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为迎合反华政客和民粹集团,无论哪位总统上台,美国政府很难在经济领域软化立场。但贸易战无法解决美国中产阶级的民生问题,当前美国经济困境就是实例,而一味向外转移矛盾的美国执政者终将被选民抛弃。
到了2022年,面对通货膨胀和选举压力,美国财长耶伦等官员开始在对华关税领域释放和解信号。但是,部分战略鹰派仍全力阻挠关税减免,为反华不惜牺牲美国选民福祉。要想真正解决美国中产阶级的民生困境,美国不仅应停止对华贸易战,而且应改正贸易战背后的对华战略敌意,摒弃冷战思维,与中国共同探索和平共存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看谁说了@365
后一篇:愈演愈烈@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