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韵汉骨
唐韵汉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57
  • 关注人气: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振兴战略八十八惟其如此@365

(2022-05-26 15:20:36)
标签:

365

科技

三农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疏附县 晴 15/30。财经

科技特派员,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神秘的,很多学习、起草的文件中,在实施的各种方案、规划中,都有它的影子。已经实施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毁誉参半。在前期参加的一个论证会上,自治区级的两家单位态度明显差别,一家继续实施,极力增加任务,将其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而另一家则认为前些年的努力结果不好,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再继续实施这个计划。泾渭分明的他们一定都有各自的理由,想继续做的希望有经费为研究生提供保障,不想做的是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支持。
玉米价格的高涨为种植压力减缓做出了贡献,现在政府和部门没必要动员农民种植玉米,反倒是需要提醒理性种植。我现在所处的这里,农民的耕地一半以上都种植玉米,正播的,也有复播的,意愿强烈,比起冬麦要好做工作多了。原因是农民都养殖牛和羊,自己的地种玉米可以免费满足饲料的需求,就近解决,万事不求人,不花钱,在这里的农民是很关键的考量。
现在还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南疆,农业面临发展的瓶颈。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无法实施,体制机制方式模式的障碍,观念、理念、思想、利益的障碍,能力不足、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等造成的障碍,这些共同存在于眼下的南疆农村。如何寻求突破口,减少阻力,寻求动能,赋能改革,急需找对方向和路径。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尤其是近段时间对村一级的了解,我感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以作为突破口,牵一发动全身,进行全产业链全地域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党政同责,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精心组织,持之以恒,久久为攻。惟其如此,南疆农业发展、农村面貌、农民状况比较带来一场革命性影响,翻天覆地的变化。毕其功于一役,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仗,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石,为农民进城解除后顾之忧,为农村面貌的改观铺路架桥。
“蔬”写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守好“菜篮子”。
“科技特派员,往小里说,我就是个种菜的;往大里说,我们帮农民致富,帮百姓守好菜篮子。”陈秀娟一头利落短发,语速很快,笑声朗朗。
身为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秀娟既是一名科学研究工作者,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曾获福州市三八红旗手、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最美女科技特派员提名奖等殊荣。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她表示,荣誉都来自于对乡村振兴的激情投入。
当绣球菌遇上西红柿
陈秀娟在2019年赴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前,曾在福州市农业局工作多年,研究实践“如何用小小食用菌,撑起乡村‘富民伞’”。福州曾举办过十届食用菌烹饪大赛,有七届是由她经办的。
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陈秀娟上任时,正值西红柿基地丰收,遍地红灿灿。她的科特特派员经历,也正是从食用菌和西红柿的结缘讲起。
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的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字号”的龙头企业。不过受疫情影响,菌菇下游产业的加工企业缩小经营,过去收购废菌包的有机肥工厂不再上门了。
陈秀娟率团队上门服务时,迎面就是黑漆漆的仓库里随意高垒的绣球菌的废菌包。“公司一年产生的废菌包差不多有15万包,堆在那生虫子,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黄洁向陈秀娟诉苦。
陈秀娟的团队将菌渣取回实验室研究,β-葡聚糖、氨基酸、蛋白质……营养物质还挺丰富。陈秀娟回顾道,过去菌渣处理方式比较单一,除了沤肥用或当柴烧,一吨回收仅售一两百元,多的时候还要花钱处理,“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把废渣应用在蔬菜的无土基质栽培上。”
陈秀娟用一组数据向记者说明这项实验的意义:福建是全国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省份,作为福建省主要食用菌主产区之一,福州仅2021年全市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就高达26.76万吨,产值23.91亿元。“容益公司的难题也是食用菌产业的共同困境。”
实验室的成果令菌渣利用取得了突破。通过注入“核心科技”的配方,废菌包可用于绣球菌的二次栽培和蔬菜的无土栽培,还可直接还田改善土壤环境。
截至目前,废菌包二次循环利用技术累计推广应用700万袋,节约成本超过35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陈秀娟团队也凭此菌渣在蔬菜无土栽培中的应用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件。
经过2年的试验,陈秀娟团队不但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多项专利,为推进绣球菌菌渣可持续利用及蔬菜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还帮助菌菇公司联系有机肥企业,拓展废菌包销售渠道。
在福州蔬菜科学研究所的大棚里可以看到,菌渣作为栽培基质种出的西红柿品种多样,红黄黑紫,硕果累累。陈秀娟告诉记者,很多人说,在这里吃到了人生中最甜美的爆汁西红柿;有的品质特别优良,种出来可以按个卖,是菜农致富的金钥匙。
目前,陈秀娟团队正采用专利技术为企业研发冻干绣球菌。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价值,延伸产业链,让企业找到新的增收点。
当琅岐海风遇上丝瓜苦瓜
5月里,福州琅岐岛的海风已经变暖。在琅岐岛东部300亩高优蔬菜基地里,不同品种的水稻被匠心独运地种出了“稻田彩绘”;黄金南瓜攀满藤架,已有拳头般大小;水果玉米已有半人高,小番茄很是喜人。
这里是由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担任法人科技特派员和多家科研机构指导的福建省种业创新基地(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显示和评价中心),占地311.5亩。今年6月至9月,南瓜、苦瓜、绿叶蔬菜、西瓜、水稻等作物将陆续进入成熟期,这片蔬菜种业基地将迎来第一次丰收。
苦瓜、丝瓜、胡瓜、辣椒,站在瓜果蔬菜种植区,陈秀娟掰着指头历数,福州市菜科所与琅岐新金东农场合作将种子包衣专利技术在设施空心菜上进行成果转化应用;自主研发的60多个蔬菜新品种与国内引进的500多个新品种在琅岐种业基地开展示范。
科特派们将实验室搬到海岛上,精心培育来自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福建田美种业、厦门农运来等知名育种机构自主选育推广的瓜类主栽新品种,其中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丝瓜、苦瓜等新品种还曾斩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陈秀娟眼中,琅岐堪称“种业硅谷”,助力福州“菜篮子”工程形成核心效应,立足福州,辐射全国,“法人科特派将全力以赴,期许为福州市特色现代化农业、乡村振兴提供琅岐样板。”
当“90后”遇上“蔬小贝”
在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期间,陈秀娟着力改善科研条件,将所里30余亩插花地整合起来,动建智能温室大棚和物联网,数字育种平台和数字种子资源库投建使用。
“创新”,成为陈秀娟科特派团队的“燃点”。陈秀娟率团队创新“科特派+科研院所+协会+企业”的有益尝试,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企业良品的知名度。
陈秀娟认为,科技创新不应单纯从课题出发,应当先把脉“三农”所需,“科技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一定要为人民服务。”在蔬菜产业链中,设区市科研院所属于创新的末端、推广的前端,“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到农企去、到田间去、到学校和社区去,陈秀娟鼓励科研骨干们传帮带,率领年轻的科技特派员们送种子,送技术;与农业大鳄超大农业集团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也走进外来工子弟的远洋小学,为“双减”下的孩子们开辟一隅田园乐园。
目前,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深耕福建省种业工程、省星火项目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在南通等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个,不断完善“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生产模式。2021年,该所推广优质种苗50多万株,指导企业合作社20万亩。
所里的“90后”年青人设计了一个logo——穿着科技下乡“红马甲”的卡通大白菜。陈秀娟笑说,大白菜是老所长研究的科研品种,也是蔬菜里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既有传承,也有融入当下乡村振兴、‘蔬’写未来的理想。”
史上最大!玉米期货完成120万吨交割,什么原因?
近日玉米期货迎来了单月合约历史上最大交割量,达到121万吨。
历史上,每年的5月份合约都处在政策敏感期,不确定性较大。特别是在今年国际玉米产需缺口扩大的背景下,玉米期货迎来了单月合约历史上最大交割量。而就在近一个月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创下了10年来新高,年内涨幅达到了39.7%。
当前,随着夏粮逐步收割,国内玉米售粮已经接近尾声。伴随着国家储备稻谷的拍卖,中国巴西玉米进口协议即将达成,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高位震荡行情,但是对于后市来看,基本面利多因素仍被市场看重。
历史最大!玉米2205合约交割量达到121万吨
历史上,每年的5月份合约都是“交割大户”,而今年更是格外突出。记者近日了解到,刚结束的玉米期货2205合约总计交割量达121.146万吨,顺利完成了玉米单合约历史最大交割,目前该合约已摘牌,实物交收正在有序进行中。
根据交易所数据显示,玉米2205合约共计交割121.146万吨,其中滚动交割121万吨,一次性交割1460吨。参与交割的卖方客户29家,买方客户51家。按照交割仓库类型看,通过集团库交割21.08万吨,贸易商厂库9万吨,单体库90.92万吨;按照仓库分布地点看,在辽宁港口库交割99.92万吨,东北产区集团分库19.28万吨,东北以外集团分库1.8万吨。其中在吉林云天化等疫情管控区交割约17.72万吨。
上一次,玉米期货单月交割量纪录是2005合约的56.385万吨,此次交割量是其2.15倍,交割过程平稳顺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特别是疫情情况下,更显得殊为难得。为了保障交割顺利进行,大商所制定应急预案,对于9家在疫情管控区内质检机构无法赴现场进行质量检验的交割仓库,采用仓库初检、大商所通过视频监察入库玉米质量的方式复核,顺利完成18.32万吨玉米仓单注册流程;对于因防控区银行停业无法开具保函导致不能注册仓单的客户,先以现金保证金注册,保函开出后置换保证金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大商所还积极协调仓容,协助联系质量检验,保证有库可放、有粮可交。
全国玉米售粮接近尾声,市场迎来变局
当前,随着夏粮逐步收割,贸易商购销重点转移到小麦身上,无暇顾及玉米,而且国内玉米售粮已经接近尾声。根据Mysteel 农产品的统计,上周东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 96%,华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 93%。
“玉米现货价格已经横盘一个多月了,港口价格没有太大起色,即便如此,我们对于后期价格仍然非常看好。”辽宁营口港一家中型玉米贸易商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今年种植成本上看,化肥价格历史新高,势将通过成本传导至玉米价格。另外,原油价格持续高位也会增加玉米贸易的运输成本。
瑞达期货分析师王翠冰认为,国内新麦即将上市,贸易商开始陆续为小麦腾库做准备,玉米阶段性供应略有增加,且定向稻谷拍卖已经重启,出库成本较玉米低,若定向水稻持续投放,可能会压制饲用饲料需求,推动了玉米价格的高位横盘。
此前,4月20日,国内玉米期货主连合约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4月29日,玉米期货主连合约一度冲高至3046元/吨,最终报收3044元/吨。随后至今,玉米价格有所回落,整体来看,2022年以来,国内玉米期货已上涨11.5%。
相较往年玉米期货季节性涨价,本轮涨价特殊之处在于受国际市场传导因素影响显著。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持续走高。5月25日,CBOT玉米期货价格报7.62美元/蒲式耳,较今年年初上涨27.3%。此前,在4月29日一度突破8.24美元高位,接近2012年的每蒲式耳8.49美元的历史高位,涨幅达到39.7%。
面对国内外价格的剧烈波动,今年1月以来,大商所高度关注新年度紧平衡的玉米市场,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做好了多项准备工作,先后6次出台风控措施,以提高市场交易成本、控制市场交易热度,持续向市场释放降温信号,确保期货市场稳定运行。
目前,国内约90%的玉米龙头企业均已参与玉米期货市场,部分企业积极通过玉米期货进行基差贸易,基差贸易量已从2019年的5%增长到10%。统计显示,玉米期货共有交割仓库29家,总库容1500多万吨,最低保证库容与最大仓单量合计166.5万吨,能够保证玉米作为大品种实物交割的平稳运行。
一度出现倒挂,玉米进口成本仍在抬升
“玉米短期面临的压力已释放到盘面上,但是基本面利多因素仍存在。”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部田亚雄认为,如果盘面继续下行,在后期全球供应链问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将给出入场的机会。
5月24日,中国商务部表示,海关总署已经与巴西签署了《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修订版)。此协议待到中国农业部审定之后,或将推动允许进口巴西玉米。长期以来巴西玉米,在中国未占主流。
实际上,由于国际粮食紧张,粮价上涨,进口玉米价格一度出现倒挂现象。截至5月25日,美7月玉米到岸完税价为3244.52元/吨,辽宁港口玉米平舱现货价为2945元/吨,进口利润为-299.52元/吨。
田亚雄认为,巴西玉米进口偏少一方面是由于巴西玉米的转基因进口的审核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巴西当前报价随着美玉米价格的上行而水涨船高,叠加运距劣势,进口成本也难以产生优势。
根据5月19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221万吨,低于3月份的241万吨,但同比提高19.4%,今年前4个月的玉米进口量为931万吨,同比提高8.5%。进口玉米增加之外,进口大豆规模也在快速增加。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从巴西进口630万吨大豆,较3月份的287万吨提高120%,比去年同期的508万吨提高24%。今年前4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127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642万吨提高了9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自洽@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