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包藏@365
(2022-04-02 17:39:10)
标签:
365科技 |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5/16。
零
我们是从哪来的?这样的问题困扰人类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了,大概就是人类好奇心的来源,或者说是人们最好奇的点了。至今人们也不清楚自己的来龙去脉,各种的说法要么太哲学,太抽象,没有一语中的,定乾坤的神器还没有出现。
不是早就说人类基因图谱清楚了吗?这有说公布之类。看来,吹牛是人的天性,科学家也不例外。多少年前就这么说的,现在又如是说,大概原来的说法有水分,或者说只是个大略,现如今更精确了,一些细部更明白了。这样的圆场话有多大的说服力,上帝会原谅的。
不成想马斯克的永生论与我的一模一样,几乎是丝毫不差。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实现生命的永生,那么我应该是愿意接受的,愿意为此付诸实践。当然也是可操作的,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就像我们不断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之间拷贝信息资料,实现信息的包藏,从而就像DNA保存了生命基因和信息密码一样实现生命的遗传、延续。
一
生命的起源有线索了!科学家首次创造出可复制的RNA分子。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首次创造出了一种可复制、具有多样化和发展复杂性的RNA分子。这提供了第一个经验证据,证明简单的生物分子可导致复杂且逼真系统的出现。
生活中有很多“大问题”,尤其是我们从哪里来?几十年来,一种假设是 RNA
分子(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存在于原始地球上,可能与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一起存在。然后在大约 40
亿年前,它们开始自我复制,并从一个简单的单个分子发展成多样化的复杂分子。这种逐步的变化可能最终导致了我们所知的生命的出现,包括一系列美丽的动物、植物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
尽管科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很多讨论,但很难在物理上创建这样的RNA复制系统。然而,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解释了他们如何在他们见证了从化学系统向生物复杂性的转变。
科研团队对其研究成果非常兴奋,“我们发现单个RNA物种进化成一个复杂的复制系统:一个由五种类型的RNA组成的复制网络,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支持长期设想的进化过渡场景的合理性。”
项目助理教授Mizuuchi
评论道:“老实说,我们最初怀疑如此多样化的RNA能否进化和共存。在进化生物学中,‘竞争排斥原则’指出,如果多个物种竞争相同的资源,它们就不能共存。这意味着分子必须建立一种方法,一个接一个地使用不同的资源,以实现持续的多样化。它们只是分子,所以我们想知道非生物化学物质是否有可能自发地发展出这种创新。”
那么接下来呢?根据 Mizuuchi
的说法,“与生物有机体相比,我们的分子复制系统的简单性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检查进化现象。在我们的实验中看到的复杂性的演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生命系统的出现,应该会发生更多的事件。”
当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但这项研究为早期 RNA
复制器可能在原始地球上采取的可能进化路线提供了基于经验的进一步洞察。正如 Mizuuchi
所说,“结果可能是找到人类数千年来一直在问的终极问题的线索—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二
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图谱公布。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日前公布了首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于21世纪初公开,但受当时的研究技术限制,图谱中存在8%的序列缺失。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人类遗传学家
迈科伊:之前的基因组图谱缺失了大约8%的序列,现在这8%已经被补上了。
科学家们3月31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表示,过去大约20年中,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帮助他们完善了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新的研究成果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进化和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推进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心脏病等领域的医学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三
马斯克:未来人不用再活那么久了,思想可植入机器人实现永生
你能接受死后机器人带着自己的思想继续实现永生吗?
自古以来“永生”一直都是人类所关注的话题,但即便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仍旧还没有寻觅到永生之法。
但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如今人类似乎已经掌握了一种新的“永生之法”,那就是将你的思想复制在机器人身上,让机器人能够带着你的思想永久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前不久一个“你能接受已故亲人成为仿真机器人吗”的话题就快速的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很多人都表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真的很难给出答案,但在思考了很久后大多数人还是都给出了难以接受的答案。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
壹
思想的永生算不算永生?
实际上,上面提到的这个关于“永生”的话题是来自于一期叫做《未来新世界》的节目,节目上著名主持人蒋昌建探访了大连一家仿真机器研究企业。
为了做这期节目这家大连的仿真机器企业专门制作了一个和蒋昌建几乎一摸一样的仿真机器人,就连蒋昌建自己见到那一瞬间都难以相信一个和自己一摸一样的人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然而,让蒋昌建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机器人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问到:“我的老朋友,你希望我代替你永远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吗?”,和大多人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一样,那一瞬间蒋昌建沉默了,并扬起了头思考了很久,脑子里闪过了无数的画面,但依旧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最终蒋昌建还是给出了一个答案称:“当然我希望你代替我永远的活在这个世上,让关心我的人们留下关于我最好的记忆,但你需要代替我做更多有意义能回馈社会的事情。”
从蒋昌建的这番话看来,蒋昌建内心中所认为的“永生”不是肉体上的永生,而是思想上能够得到“永生”,把自己的思想、行为留给后人,就能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永生。
虽然,最终蒋昌建在节目上给出了关于“永生”话题一个自己的答案。但在节目后蒋昌建还是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纠结。
尤其是在得知了自己离开这家企业后,这个仿生机器人就会被处理掉时,蒋昌建更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称:“实际上我并不想留下它,但我和它离开的那一瞬间我也不想毁掉它。”
从蒋昌建探访大连这家仿生企业的节目可以看出,在面对未来未知的“永生”这个话题时,人类表现出来了一种即兴奋、期待,但又恐惧的心理。
确实,在自己已经不再存活于这个世界上之时,谁也没有办法想象还有另外一个自己替自己存活于世上。至少目前来说,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但从科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来看,未来这种事情有可能很快就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贰
马斯克:未来大部分都将把思想注入机器人实现永生!
作为这个世界上目前最杰出的商人和科技狂人,马斯克一直都在致力于将人类思想注入机器人的研究之中。
几年前马斯克就开始致力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并已经在很多动物身上完成了实验,从动物的神经元中提取出了信息。
而在最近的一个采访中马斯克再次称,未来将人类大脑中的数据复制到机器人身上已经不再不再遥远了。未来,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中,这将是一种不同的永生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8 月份的AI
日上马斯克就宣布了特斯拉即将推出一款人形机器人,该消息一出就立马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按照当时马斯克的说法,之所以特斯拉会选择研发一款人形机器人是因为“
基本上在未来,体力劳动将成为一种选择” 。因为机器人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消除危险、重复和无聊的任务” 。
而在最近的采访中马斯克也再次透露,这款叫做擎天柱的原型产品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已经做好了到明年年底达到至少中等规模量产的准备。
虽然马斯克多次强调之所以制造这个人形机器人是为了能帮助人们解决那些重复、枯燥或危险的工作,但在此次的采访中马斯克也首次提出了未来将这个人性机器人发展更多用途的可能,其中他还专门提到了使用这个人形机器人来缓解出生率降低带来的问题。总有一天,人格意识将能够被“
下载” 或“ 存放” 在擎天柱机器人上,马斯克称。
对于马斯克的这种说法,记者也提出问题称:“就像是一种不同的永生?”,马斯克也立马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除此之外,在“永生”这个话题上马斯克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称,研究肉体层面的长寿没有意义,相反他更赞同赞同将人类的大脑“复制”到机器以达到一种“别样的永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斯克赞同将人类的大脑“复制”到机器以达到一种“别样的永生”,但一直以来马斯克仍旧很忌惮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直以来马斯克都是“ 人工智能毁灭人类论”
的坚实拥护者,他多次肯定了霍金所说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预言,也曾多次向人类大声疾呼道:“
我一直在敲警钟,但是直到看到机器人走到街上杀人,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因为它们看起来如此空灵。”
而在这次采访中马斯克也再次称自己目前拥有的三个“最大恐惧”,而其中一个就是人工智能的危机。
也是因此,虽然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着手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但马斯克仍旧十分注重其安全性。
可见,面对未来的世界的未知性,即便是马斯克这样的科技狂人也表现出了十分纠结的心理,一边希望未来人类的记忆能被植入大脑,获得“永生”,另一边也担心人工智能的危机爆发带来灾难。
很显然的是,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即便如此,科技的洪流仍旧是不可逆的,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给出绝对的答案,
但可以确定但是时代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事实,而人类能做得最好的防备只能是不断的提升自我认知和创新能力,才能始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后一篇:形成良性循环@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