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犬升天@365

(2022-03-26 10:27:39)
标签:

365

科技

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3/7。

癌症就令人色变了,国内有新药那可就让人侧目了。零星的好消息不断,似乎都是重大发明,可是不见有断代式的东西创造出来,结束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也许总有这么一天,人们盼望的太久了,被各种的消息冲击的神经麻木了,可能要等到人们彻底失望的时候,它才会悄然炸雷,一鸣惊人。
买菜,这个行当要整出太大的东西,有些奇葩。可它与互联网结合,高科技的桂冠戴着谁头上都有些光环,吸引眼球,引来投资,一大批人下水,很多被淹死。即便如此,前仆后继的勇敢试水者涌入这个赛道,希望可以被幸运之神命中,得道而鸡犬升天。
每年确诊30万例的癌症迎来国产新药,第7款国产PD-1正式获批。
2022年3月25日,复宏汉霖(2696.HK)宣布,旗下首款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PD-1抑制剂——汉斯状®(通用名: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简称“H药”)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其获批适应症为:经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成人晚期实体瘤适应症。
每年新增30万患者
“微卫星 (Microsatellite)” ,是基因中的一类短串联重复DNA序列,在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引起微卫星序列长度的改变,被称为微卫星不稳定(MSI)。
大量研究表明,MSI为精准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据统计,实体瘤患者中MSI-H占比约为5%~15%,最常见于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发MSI-H肿瘤患者超过30万人。
H药的获批主要是基于一项单臂、多中心、关键性II期临床研究。截至2021年7月10日,本试验入组的108名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为39.7%。
作为第7款国产、第9款国内上市的PD-1产品,复宏汉霖面临的市场竞争很激烈,“赶了晚集”的H药,空间有多大?
复宏汉霖董事长、执行董事兼CEO张文杰对《21CBR》记者表示,如果把肿瘤看作单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但肿瘤和肿瘤之间,血液瘤和实体肿瘤之间,从机制、器官、组织学以及治疗方式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因此,PD-1在不同瘤种上的差异化,不同的适应症和不同的市场,所面临的局面是不同的。
“我们的第一个适应症是MSI-H实体瘤,这个市场几乎未被开发,中国大概每年新发30万病人,在这个适应症上,是一个待开发的蓝海市场。”
肺癌适应症紧跟
H药的另一个核心策略市场,是肺癌。
张文杰介绍,肺癌里,非小细胞肺癌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几乎所有PD-1产品在这个领域都有获批相应适应症,但各家OS(总生存期)数据上有差异,H药希望可以靠疗效获胜。
复宏汉霖总裁朱俊表示,目前统计的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上,H药的两年生存率是43.2%,相比行业的两年22-25%的生存率,翻了一倍。
肺癌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另外还有15%-20%的市场是小细胞肺癌,复宏汉霖也已布局。
“不管是小细胞肺癌、肠癌,胃癌,还有很多细分适应症上都没有PD-1获批。”朱俊说。
今年年初,信达生物的PD-1信迪利单抗出海折戟,被认为其单一国家/地区临床数据、试验对照组和终点设计上,未能达到美国FDA的要求。
国际临床与更好的疗效数据,成为国内创新药企比拼的关键。
据复宏汉霖方面介绍,H药已在全球开展并加速推进多元化的肿瘤免疫联合疗法,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头颈癌和胃癌等高发癌种,全面覆盖肺癌一线治疗。
H药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两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土耳其、波兰、格鲁吉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开设了研究中心,入组的高加索人群占比超30%。
其中,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NDA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有望今年获批上市。H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已达到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公司计划于今年在中国及欧盟递交该适应症的上市注册申请。
被立案调查,烧掉100多亿,叮咚买菜路在何方?
因为一则通告,叮咚买菜再度陷入舆论危机。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在叮咚买菜位于北京的前置仓内,存在死鱼冒充活鱼、更换过期标签等问题,3月17日,北京市场监管局官方通报:已对叮咚买菜启动调查。
消息一出,叮咚买菜当天的股价直接就暴跌超过20%。而在上市之后的9个月时间,叮咚买菜的股价一直处在这种“跌跌不休”的状态,由发行时的23.5美元跌到如今的3.79美元,市值缩水超83%。
事实上,食品卫生可能只叮咚买菜背后经营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它还有很多其他困扰,比如说,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全靠资本输血。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元、31.8亿元;而2021年前三季度就亏损了51.1亿元。不到三年的时间,叮咚买菜就已经亏了超过100亿元。
如此巨大的亏损,一方面是与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的花钱大手大脚,过度营销。
传统生鲜电商的供应链模式,是在郊区租一个仓库,等用户下单后,先从仓库发货到附近的服务站,再由快递小哥从服务站出发送货上门。 而叮咚买菜采用的前置仓,则是在市里直接设立仓库,配送周围三公里内的用户。这么做确实给用户带来便利了,但是相应的成本也就上去了。
据东北证券的研报表示,前置仓模式由于成本高,需要单量及客单价这两个数据都高,才能实现盈利。 就拿一个300平方米的前置仓举例,配送一单的成本在在10-13元左右。 也就是说,在客单价60元、毛利率20%的情况下,单个前置仓的单量需达到1000单才能实现盈利。而 叮咚买菜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毛利率仅为18.24%,再加上此前招股书公布的客单价57元,至今叮咚买菜大部分城市的前置仓仍未实现盈利。
想要实现盈利,就得提高客单量,而想提高客单量,就得获取更多新用户。而拉新恰恰是叮咚遭遇的另一个痛点。
目前,叮咚买菜主要的拉新方式是地推和线上广告。地推是就专门在社区门口设立摊位,下载app就送一些菠萝或者牛奶,注册成为用户就送108元的红包等等。但是,这种拉新方法成本极高,此前,一位生鲜电商平台负责人,曾经算过一笔账:按照50元定向成本和三分之一的留存率计算,叮咚买菜的拉新成本高达166元,是普通的社区店的8倍。
而花掉了大量资金做的补贴,获取到的用户却不是那些核心的高质量用户,而是大爷大妈。一个小区的老大爷们联手拎走了一箱箱牛奶和鸡蛋,这样的场景在这几年叮咚扩张的城市里屡见不鲜。而对于生鲜电商平台来说真正需要的用户是80后、90后,对他们来说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所以愿意花钱买送菜上门的服务。盲目大手笔的烧钱能否培养起年轻用户的消费习惯?显然不能。
“烧钱起来的都是伪需求,这是2018年,朱啸虎曾经评价滴滴的一句话,朱啸虎投资滴滴的时候是2012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北京下了三场雪,每下一场雪滴滴用户数就翻一倍,这完全靠刚需自然增长,不是靠补贴的。”
而叮咚买菜虽然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增长,但这只不过是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全行业爆发,人们困在家中无法出门。但是疫情能一直持续么?用户能永远被困在家中吗?显然不能。
APP 商店的数据显示,叮咚买菜自2月11日登顶生鲜APP下载排行第2名以后,随后持续暴跌,及至3月11日,下载排名已经跌至谷底的11名。潮水过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其实一直以来,投资机构疯狂跟进生鲜电商的原因在于,它讲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3000亿的服装市场供养出了淘宝,1000亿的3C市场供养出了京东,而生鲜电商市场却高达5万亿。
但是当资本趋于冷静,各大企业开始拼持久的时候,把融资当做业务发展重要支撑的叮咚买菜,还能撑多久?没人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