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昌轩澄泥蟋蟀罐具体加工步骤

(2013-01-09 18:23:35)
标签:

杂谈

罐子种类很多,制作方式各有不同。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罐、紫砂器的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中间的另一路产品,归类于炻器。本人粗略谈下山东蟋蟀罐的制作工艺及过程,让大家有个浅面认识和了解。
1,
取泥,要选择地表以下的纯胶泥,比较干净和结实的那种.或者河底淤泥,比较细腻的那种.山东有很多黄河分支,一般隔一段就会有一个清淤岔口,长年积累沉淀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淤泥,由于它的放水是有控制的,所以也造成淤积地带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形成一个自然的风化场,那种地表下的胶泥比较干净。
2,
晾晒.要把取的泥放在露天里自然风化.这个需要过程.一般是1-3,时间越长越好.时间短做出的罐牢固度不好,容易老化.
3,
澄泥.将风化了段时间的泥放在泥池里,注水后搅拌,池子下有放水口,可以让杂质冲刷出。用一种纱状工具在泥池中来回过滤,将杂质再次滤出。来回几次,每日均搅拌。2-3日后盖上棚布让其阴晾,待其成泥状用专用工具将其取出,放在塑料布内再进行存放。存放的时间按季节控制。一般上等澄泥需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揉炼才好。
4
,揉泥。以前老工艺均用手足等自然揉泥,费时费力,适合小工量制作,如今的揉泥一般都借助机械设备,这样揉出来的泥匀称有力度,并且量大。揉后的泥加工成棍状,也就是一个个圆柱,便于加工。再晾晒到一定的硬度。
5
,成胚。有些手工制作的盆一般用泥直接拉胚,但是泥要攘一些,硬了不好加工。一般大批量的就是使用模具,这个模具一般是铸铁的,将圆柱的泥直接挤压成罐状及盖子。有点象压煤球的工具。使泥罐基本成型。然后还是要阴干晾晒,以便坚固。
6
,修型,在专用工作转盘上纯手工修整,利用玉石棒、刀片等工具把外表、内塘进行打磨、抛光,并把盖子修整与罐体吻合,并预留出烧制过程中的收缩尺寸。一般罐子收缩尺寸为1cm。有需要的还要在罐底加上螺旋,以便成品后塘底牢固。然后敲章。这个过程需要仔细,精心,纯手工一点点修整,为什么大批量的罐子还是会出现有差别,就是由于修整的人不同,手工活也不一样,也会造成盖子与罐体密封程度也有所不同。修型后的罐子还可以在上面进行平雕,突雕等艺术加工。
7
,阴干,将修整处理完的罐子再次放在架子上阴干,晾晒。达到一定的干度再进窑烧制。进窑前的罐子要干湿度正好,太干,容易炸裂,太湿,容易变形。一般经验都是常年积累下来的,老工匠看皮色就知道是否可以进窑烧制。
8
,进窑,大批量罐子进窑后都是一层层摞叠上去的,所以会出现成品罐的盖上和底部有色差。若想去掉那个印记需要做专门的钢筋架子,成本很大,并又容易出现钢筋融化的黑斑。完全避免只好一窑就放几个,单独放置,哪个方法目前来说已经不现实,成本更高。精品罐一般会采取小窑烧制。
9
,烧窑。烧窑时用的材料很多。以前发帖说过。目前山东这边掌握的是使用劈材和煤碳结合。温度控制也不相同。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之一: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透气性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硬度差,内糠外酥。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罐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罐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古代澄泥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原料都是一样的,控制好温度,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每窑还会出现一些窑变的花罐。有时候可以将一些窑变的再回窑重新烧制。
10
,闷窑及出窑。要闷窑一段时间,让其自然降温。时间在一星期,然后开窑出品。这个时候成品还是会有所不同。一般每窑有将近10%的罐子为窑尖,就是颜色,刚硬度,做工匀称出众。10%的为次品。颜色有差别,罐子有磕碰或者其他小毛病。完全杜绝的工艺最好的办法就是减量,每窑光烧一个肯定没问题,要么全品,要么次品。
澄泥罐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这可追似到中国道教的炼丹术:水中取泥譬若生药,火中成罐终似结丹。上等澄泥蟋蟀罐观若碧玉,抚若童肌, 存饭不腐,厉寒不冰,抚如石,呵生津。
http://s7/mw690/bfcf0063hd2d878df8556&690

http://s2/mw690/bfcf0063h7b7c0c1c49a1&690

http://s14/mw690/bfcf0063hd2d879ac1c9d&690

http://s6/mw690/bfcf0063hd2d879fda185&690

http://s6/mw690/bfcf0063hd2d87a5dd425&690

http://s12/mw690/bfcf0063h7b7c0c4a2d5b&690

http://s15/mw690/bfcf0063h7b7c0c52894e&690

http://s4/mw690/bfcf0063hd2d87b81c573&690

http://s3/mw690/bfcf0063hd2d87bfd4532&690

http://s12/mw690/bfcf0063hd2d87c9c124b&690

http://s8/mw690/bfcf0063hd2d87d10ff67&690

http://s7/mw690/bfcf0063hd2d87fc68a26&690

http://s13/mw690/bfcf0063hd2d8814e144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