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的前世与今生

(2022-09-03 10:16:42)
标签:

秋字的演进变化

文化

创作

分类: 新说文解字
秋的前世与今生

秋的前世与今生

“秋”,这是今天人们见到的通用字形,楷书。如果说从字形上看,“秋”是它的今生,那么它的前世则显得完全不同,其“先祖”甲骨文就很难与之挂钩,“次祖”籀文也相貌悬殊甚巨。直到其“三世祖”篆书才有了与之相近的面貌,而字形结构却为左“火”右“禾”,那是秦代的事情。稍后的魏晋时期,秋才定型为今天看到的模样。

东汉时代,许慎在编著《说文解字》时,收录了籀文(即大篆)那是他见到的最古老的秋字。世界上的事物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千年之后的二十世纪之初,被埋藏在他脚下黄土层中的一片片刻写着众多文字符号的龟甲与骨版惊艳出世,号称甲骨文,其中就有被后人解读为“秋”字的字形(见图版)。据今人编撰的不同字典中秋字的甲骨文字形多达31个,可见当年秋字使用的频次和书写形体的多样,也透露出与秋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

甲骨文秋字字形大体分两种,一种是“龟”(音qi),另一种是“龟”+“灬”。龟的形状像一只昆虫的白描画,身上有羽翅,有腿爪,头上有双须,这种形象的昆虫自然界中常见的有蝗虫、思螽、蝈蝈和蟋蟀等,在北方田野上,蝗虫、思螽、蝈蝈发生在春季,活跃于夏季,惟有蟋蟀在秋天的舞台上歌吟弹唱,陪伴农人秋收冬藏。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这些小动物受到了诗人的关注——

          五月斯螽动股

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中关于蟋蟀生活特征的描述,揭示了蟋蟀为什么被古人当作“秋”字的形象代表以及秋季标志物的原因。龟,卜辞中用来指称秋季的季节名,实际上是借音字。

甲骨文秋字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纯龟形,另一种是龟下带火。带火的秋,或是指在祭秋(告秋)仪式时所用的字体。祭秋是一项严肃的隆重的活动,通常,秋祭的祭台上要摆放相关丰饶的祭品,包括五谷、酒肉、牺牲不可或缺,作为祭品的蟋蟀也登上祭台,同时,祭场上还要点燃收获后的谷草,熊熊大火代表热烈与光明,光焰冲天,是向上天发出的重要信号,以便天帝及时知晓。这种烧火祭祀的行为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社会风俗。

通观甲骨文字形,形态有异,笔画不一,说明这些锲刻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书写者有商王,有大臣,也有专司文书的小臣,也可能有巫师或主持仪式的祭司,他们的书写刻画具有权威性,也各具特点,表达了各自的意趣和文化追求。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将有差异的字形看作是异体字或繁简字也未尝不可。

籀文,是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所创,籀文的龝(秋)字“禾”下有“火”,保留了甲骨文的主体“龟”与“火”,增加了“禾”字,“禾”是秋字的形符,代表庄稼、谷物,将秋的意涵指向更加明确了。所以后世的《说文解字》说:“秋,禾谷熟也,从禾。”从甲骨文到籀文,字的形态可称为秋字的源,是秋的前世,先祖。

汉字从发生到发展泱泱数千年经历过由简到繁或者二者相互交替的变化过程,籀文秋改变了甲骨文的形义合体而自成面貌,将“禾”附着于甲骨文身上,表达秋天与禾谷的关系,这也为后世许慎破解“秋”字含义提供了依据。秦代是一个大胆革新的时代,对前代的秋字删繁就简,剥离了“龟”的本体意象,保留了“禾”与“火”,这样的简化深得后人的认可和喜爱,并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不可替代的符号。

2022/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纳闷
后一篇:朝霞几秒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