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白飞霞书诗兴 马踏寒风入梦来  ——浅谈王象咸其人其书

(2013-02-18 11:11:04)

长白飞霞书诗兴 马踏寒风入梦来

——浅谈王象咸其人其书

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清两簪缨不绝朝人才辈出,名满海内外,被誉为“江北青箱”。新城其他家族,如毕氏、耿氏等也代有俊才,门楣不隋,岁月如水,数百年顺瞬过之。遥想当年新城仕族——王氏、耿氏等家族的豪宅、花园、藏书楼与“七十二牌坊”何等壮哉!然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与战火兵燹,今已荡然无存矣!特别是又经过“革命的洗礼”留下的多为残垣瓦砾,及有幸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断碑残碣,似向人们展示它曾经的辉煌与世事苍凉……。如今国泰民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它们迎来一个春天。“物质易滞 精神不朽”这些先人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

   拿云美术博物馆收藏的部分乡土文物中,有新城王氏文物数件,其中王士禛渔洋先生从叔祖王象咸自作诗《春日成临池草阁》草书立轴,堪称精品,世所罕见。况且经历三百多年沧桑而品相完好弥足珍贵。此法书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久庵、傅熹年、谢辰生)鉴定,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9-08(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还录于《东方艺术·书法》2006年第六期。

  王象咸之父王之都、字尔会、号曙峰,王耿光四子,博览群书聪颖绝伦。万历壬午年(1582)举人,乙未年(1595)进士,官平凉府知府。

王象咸,乃王之都第四子,号洞庭。国子监生,初官光禄寺署丞,崇祯年间奉诏书御屏,得到崇祯皇帝的欣赏,升乌撒军民府(今属贵州)通判(后因时局动荡未赴任),因此名震京都,时有“墨王”之誉。象咸性情豪放不羁、嗜酒、工八法擅草书,师法唐怀素与张旭,名满海内。象咸升乌撒军民府通判而未能赴任原因有三:一是因崇祯末年新城连遭兵灾,仕族与民众遭受屠戮,时候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二是对明朝政府失去了信心,三是对林泉生活的向往。崇祯四年辛未(1631)名将孔有德、李九成叛乱,陷山东一郡五县,杀人如麻。新城被掠劫一空,新城官员与王氏族人等战死,被叛匪戮杀者几300余人,即“辛未之难”。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兵犯新城,将领为李九成,再次血洗新城,仅王氏一门就有30余人罹难。即“壬午之难”。在这多难之秋王象咸与家人及从兄王象晋全家等皆避兵于邹平。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王士禛侍祖父象晋读书,一日祖父与从弟象咸饮酒,祖父命对句,云“醉爱羲之迹”。士禛应声答道:“狂吟白也诗”。二公大喜,赏以名人字画。王士禛在《居易录》中曾记载:“长白山会峰之北浒山泺中有墨王亭,从叔祖洞庭之别业也。米元章之法书为曰墨王,陆友仁谓非钟王不能当,亭名意取诸此。洞庭仕明末崇祯时,为光禄署丞,工草书,酒酣,落笔如风雨骤至,蛟龙如飞,人得其纨素便面,皆弆藏以为宝,今真迹不易得矣。别业为邹平张氏所有,亭犹在,予少时题句云:‘墨王亭了水中央,四面菰蒲作夏凉’。周栎园侍郎过此,有诗《见怀》云:‘独留墨王亭畔水,空明与客忆王郎’。冯大木舍人爱墨王亭名,因为道其缘如此”。此道出了象咸精于诸体,且有张颠、怀素之书风,时称“墨王”的玄机。

周亮工,字减斋,又字栎园。河南开封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金陵,举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崇祯十四年(1641)知潍县,行取浙江道侍御史,明亡,避居南京。清师南下,迎降;历官两淮监运使、福建按察使、布政使、户部右侍郎等职。其官位数有起踬,饱经宦海风霜。周亮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才气高逸,记闻淹博,生平著述甚富,除文集外,如篆刻、读画、评书等方面无不涉猎。在当时文坛上是一个有影响而能起到作用的重要人物。周亮工在康熙九年(1670)时五十九岁,在江宁,一夕慨然曰:“一生为虚名误,老期闻道,何尚留此耶!”尽取所著板本并藏书百种焚之。吕留良曾经分析他所以焚书的缘故,是“有所不堪中,是以惜其书不如悲其志也”。吕氏是讲民族气节的人,他的话当是有感而发,但可见明遗民是重其才并重其人的。周亮工《再渡浒山泊》:“敝东赢马任教忙,野草全枯路倍长。惟有墨王亭畔水,空明与客忆王郎”。我们从诗中即可知栎园亮工先生与王氏诸公及象咸有过交往,即在崇祯十四年(1641)至十六年(1643)任维县令期间。在当时新城王氏名满天下,周亮工必定拜访结交,后来栎园与王士禛的友谊应该是在祖辈基础上的延续与深化。在二十余年后,即康熙元年诏赦其罪起用任青州海防道,其间周亮工重游浒山泺泊睹景思人,如今斯人已去,路边的野草丛生枯槁荒芜而无人清理,唯有“墨王亭”与浒山泺的水向来者倾诉着曾经的悲与喜,因此触动了自己的灵魂深处,才发出“惟有墨王亭畔水,空明与客忆王郎。”之感叹!此时此刻的他内心深处应该是充满了对王氏象咸与象晋等辈不食清家米,不饮清家泉,威武能不屈,富贵不能淫的崇高的民族气节,而产生敬仰之情,为自己的折腰侍清而感到羞愧与内心深处的痛苦煎熬。他面对苍天厚土也只有叹息復叹息了!在青州所作《青州》诗充分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自我来青州,忽復近三载。远谪素所安,所悲颜色改。发童齿尽豁,瘦骨若俨壘。旨酒难更饮,妙药谁容採。但余愧悔心,壮志何常在。叹息復叹息,白日不相待。”周亮工在心身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宦海沉浮和磨难后“老期闻到”而有了焚书之举。二年后即康熙十年(1672)永别了令他伤心的世界,享年六十有一。周亮工作《再渡浒山泺泊》诗的时间应在康熙二年(1663)至康熙五年(1666)之间,此时周亮工获大赦后起用任青州海防兵备道,其间王士禛内迁时曾多次拜会周亮工并屡有诗文唱和,同游齐鲁名山大川,拜谒先贤遗迹,因而书写了大量的诗篇,此为其中之一也。我们也从中约略探得信息,王象咸的去世时间应该在顺治年间。

王象咸晚年定居长白山是被它的幽美雄险与崎林幽仙灵奥区的环境所吸引。其从孙王士禛对长白山曾作描绘《书堂道钟》“山势围黄鹄,书堂望愈孤。行藤逐禅侣,荷蓧问僬夫。鸟道扪参井,人烟倏有无。人云钟梵近,失喜一相呼。”《长白深处》“肃然万壑深,结庐最深处。昔睹《封禅仪》,今余采樵路。惟有汉时云,悠悠自来去”。其姻孙张实居作《竹枝词》云:“摩诃窈窕翠如屏,下有长溪似黛青。日射晴波山影动,惊看明镜照娉婷。”王象咸建别墅于长白山下,其“墨王亭”依长白山、临白云湖(即浒山泺、濑水交汇处),亭幽径曲,花木繁盛,坐卧其中,可以忘世,大有东山高卧之风。先生负异才,一时文人雅士皆聚此观花垂钓,採莲戏水,曲水流觞,吟咏唱和。酒酣则歌之、舞之、哭之、笑之,寄情于林泉中,放浪于形骸外,如此生活,如此逍遥。在他书写的草书诗轴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与体现。“避客偶拟中岩地,拥书日归米颠船”。终日荡漾于湖光山色之中,漫步于忘忧之地,凭栏亭中遥望月盈月缺,尽观春去春来。

王象咸嗜酒,酒酣大叫三五声,乘兴大书“奔蛇走龙势入座,骤雨旋风生满堂”,淋漓奇伟,观者骇视,争弆藏之。《春日成临池草阁》草书轴,当为其晚年遣怀之作,酣畅淋漓,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其点如空山坠时,线如蛟龙腾飞,用笔如锥画沙,“笔下唯见激电流,字画只显龙蛇走”。见用墨如屋漏痕;其构图大胆留白,给观者留下若大的想象空间。其书“志在新奇无定则,枯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醉后欲书书不得。”有着几分苦涩、几分无奈、几分恨……似有大江东去之感!真“墨王”也。其从孙王士禛非常敬仰喜欢其书法并记之曰:“洞庭仕明崇祯时,为光禄署丞,工草书,嗜酒、酒酣,落笔如风雨骤至,蛟龙腾飞。人得其纨素便面,皆藏弆以为宝,今真迹不易得矣。”后来王象咸之书法没有留下大名,甚至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也很少,这是与他的生活方式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似张季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之人生观,加之又无子嗣传其衣钵,扬其书名。特别是明清更迭之际社会动荡,到处都是血雨腥风,是一个贼臣与英雄并出的时代。倘若他早生数十年或晚生数十年,将会是另一种结局。仅从这一件草书轴即可看出王象咸的艺术追求,作为自我遣兴的手段,纵意所适,似天马行空,不受羁缚,“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并包含着激情与身世之痛,抒发胸中块垒,具有创新而独特的笔墨语言。他自身笔墨技法的积累与锤炼,加之人生的坎坷经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艺术形式,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趣。谓之意超物外,寄怀高远,氤氲纸上,烟云供养,“远锡无前侣,孤意寄太虚”,有“稽山贺老粗知名,怀素自言初不如”之气概。足见在明末清初高手如林的书坛,王象咸是毫不逊色的。否则,崇祯皇帝也不会诏其书写御屏而享“墨王”之誉。

春日成临池草阁轴释文:

春开草阁碧山前,荡漾湖光万顷间。

避客偶拟中岩地,拥书日归米颠船。

百斛羊酪真往胜,千里莼羹且自偏。

眼底烟岚收拾尽,朝来飞洒入诗篇。

春日成临池草阁  王象咸

钤印:王象咸符(朱文)

      瑯琊世胄(白文)

绫本草书立轴  207×51.5

目前王象咸法书有下列作品存世

王象咸、龙膺《草书手卷》纸本万历丁巳(1617)辽宁博物馆收藏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五册辽1193,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象咸《草书李白诗卷》纸本(128×33.3)天启丙寅(1626)山东省博物馆藏、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一册鲁1087㎝,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象咸《草书临池草阁轴》绫本(207×51.5)原藏上海古籍书店  今藏淄博拿云美术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一册沪908(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主要参考书目:

《赖古堂集》周亮工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8年出版

《王士禛》山东省志 ___ 诸子名家系列丛书编篡委员会   齐鲁出版社20068月出版

《古夫于亭杂录》王士禛著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

《王渔洋先生年谱》伊丕聪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明遗民画家研究》付阳华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乡园忆旧录》清王培荀著  齐鲁出版社1993年出版

                                                      09秋定稿)道弘刘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