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镇去年签了12份‘责任状’和6项‘一票否决’事项,大家都戏称12把刀、6把火,真是让我们焦头烂额,件件要命。”前不久,安徽省蚌埠市纪委监委察访调研组赴五河县、固镇县开展察访调研时,一位镇党委书记直言,过多过滥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事项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我们没有执法权,力量也很薄弱,有的事根本解决不了,出了问题板子还打我们身上。”
“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讲的就是地位越高责任越重,越要时刻正身修为,身先士卒才能带好下属。如果只想着推卸责任,不但不能树立正确的风向标,还容易给出干部错误的信号,走错方向。
动辄签“责任状”倒逼工作进度、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由“打板子”,这是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之一。然而,不管是动辄签“责任状”还是“一票否决”,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把责任“下推”的方式,是一种不担当。
签订“责任状”的初衷是为了倒逼工作更好地落实,但是以过度签订“责任状”,以“责任状”落实工作的方式就是一种形式主义,而问题的根子不仅仅在下的“应付心态”,还在于“上”的担当不足。
以“责任状”的方式还把责任向下推,板子向下打,就是作风上的一种顽疾,要改进这个作风问题就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只有“上”做好了表率,“下”才能在这样的引领和风气之下,找准定位。
因此,要解决好以“责任状”落实“责任”的懒政思维,还是要跳出“责任状误区”,领导干部要转变思维,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够以实的态度,实的作风,带领基层干部推进工作的新突破,新跨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