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山评论]“恐吓式逗娃”该休就得休

(2019-02-14 14:43:04)
标签:

杂谈

近日,一则《过年期间如何毁了孩子》的长文火爆网络,其中的“恐吓式逗娃”的话语多多少少都在我们周边发生过。“蛮蛮,你妈妈不要你了哦!”“你爸妈生了小弟弟就不爱你了!”“你是你爸妈捡来的!”当时说话的大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玩笑话,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

娃娃,作为被捧在手心的亲人,从来都不会被忽略。逗娃问题,无非也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多让孩子笑一笑,全家也就乐呵呵。可是,该如何合理地逗娃似乎也成了一门学问。如果孩子尚且处于不成熟的青少年状态,父母可以亲身讲讲道理或是分享生活经历。且问,如果孩子尚且年幼,就要经历“恐吓式逗娃”的洗礼,即“该吓就得吓”,那我们当真应该引起反思:就像把这个“你是捡来的”当成玩笑话,也不该没了尺度。

“恐吓式逗娃”并非个例,它深深地烙印在成长过程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这一代都是在话题漩涡中匍匐前行,幼时的哭闹与脸红,尴尬与不堪,都与“熊亲戚”息息相关。有些逗娃的大人们把孩子惊恐、失望甚至痛哭流涕当作乐趣。听起来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但事实上很多快乐都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一句“逗趣式”“恐吓式”玩笑背后,是对待孩子的不尊重。很多时候,亲戚朋友一句“逗你玩”虽是善意的“调侃”,却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都说现在的小孩变得机灵了,不少家人还声称不好“糊弄”了,因为他们的想法更加简单,更加真实,很多甚至对一些事情已有朦胧认识,很容易被对方“说什么是什么”所影响。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很多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然后又成为拿逗娃来享受快感的获益者。总是将“闹着玩”“没别的意思”当作说辞,又无须去承受“狼来了”的诚信责任背离的压力。

逗娃的人们无一例外都没有恶意;被逗的娃无一例外都感觉受到伤害。不要自认为很多孩子因为生理上、心理上仍不成熟,就有理由可以选择不尊重。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会在意周围人对他的看法。恐吓式逗娃”行为可休,坚决给孩子一片阳光。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更多人可以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初衷来对待每一个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