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题记】2011年始,张洁用红外线相机,逐一记录下北京城市改造过程中遗留下的160多棵古树,它们伫立在街道两侧、商厦广场、甚至环路的主干道中间……
红外线相机后期褪色的手法,不是什么摄影新技术。但手段常为目的而设。使用红外摄影凸显了老树叶的那一抹绿色,使老树如铁的枝干更显出风骨,与周边建筑、环境对比,增加了它历经沧桑连接古今的感觉。
春天,枝干吐出新芽,远望如绿色雾霭漂浮……
夏天,树下一壶茶,一支烟,邻家大叔闲敲棋子……
秋天,看叶子从树枝上飘落,满院金黄……
冬天,成群的麻雀落在光秃的枝干上,枝干上残雪犹存……
老树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南来北往……老树不但见证了历史,更见证了现实:尘土飞扬的街道变为通达四方的快速路;灰暗拥挤的老屋变为高大明亮的广厦;狭窄泥泞的杂院变为平坦宽阔的广场……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的生活。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5365.jpg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3282.jpg
2015年5月,西城区天宁寺桥上,上世纪90年代,拓宽修建二环时,在北京市政府的保护下这棵古树得以保存,为此,工程增加了五百万元的预算。在纵横交错的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流中,一棵棵古树成为灰色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抹绿色。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6280.jpg
2015月5月,北京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校场口,停车收费员在树下休息聊天。曾经走过千军万马的道路,现在上面行驶着飞速而过的汽车。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6388.jpg
2015月5月,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广义街南口,二级古国槐(11010400058)。天上白云苍狗一瞬间,地上古槐早已数百年。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5332.jpg
2012年7月,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一名汽车停车管理员在古树下乘凉。据说这棵树被当地居民称为“屋里黑”,意思是说它枝繁叶茂、硕大无比、遮天蔽日。不幸的是,2011年一场雷雨把它霹成了现在的样子。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5639.jpg
2012年8月,北京西城区新街口西里。三保太监郑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新街口周边,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留存到现在的古树,就是这些故事的见证者。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469439.jpg
2015年5月,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东侧一对古银杏树。这对银杏树目前被徐秀全、杜广、石旭等人认养,认养期一年。目前,经常有许多市民申请认养古树,这也为园林局所倡导。认养的好处,应该有两个,一是护古树,二是润人心,使人们与古树共生共荣,和谐相处。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510487.jpg
2015年5月,北京海淀区高梁桥斜街北京交通大学门前,老人从人行道穿越这条六道城市快速路时,从古树下经过。几年前这条路只是一条双向混行路。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0436.jpg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1100.jpg
2015年5月,北京海淀区万寿寺路。据传李自成进京时曾在这棵树下拴过马,可以说这棵树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兴衰。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0531.jpg
2012年7月,北京海淀区莲石路金家村桥桥头。有几条祈福用的彩带系在古树上,据说是在此地因车祸罹难者的家属系上的,既是悼念也是警醒。目前,这里汽车限速由每小时80公里骤降至40公里。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0352.jpg
2015年5月,北京东城区东水井胡同。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原为北京市公证处。这棵门前的古树,不仅见证了更名这一历史变迁,还见证了进进出出的人们从焦头烂额到心平气安。这正是“方圆公证,古树见证”。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1296.jpg
2015年5月,北京东城区东水井胡同南口,春天里的老椿树也枝繁叶茂起来。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1449.jpg
2015年5月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北新仓胡同。速递员在古国槐(11010100515)树下等候货主。从人扛、马拉到漕运、三轮车,再到互联网物流,古树一一见证着交通运输的一步步发展。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2324.jpg
2015年5月,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金茂万丽酒店前古树(11010100628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2738.jpg
2015年6月,小姑娘们在古树前自拍留影。这棵老枣树原在钟楼湾67号的院子里,钟鼓楼广场恢复改造工程使得它裸露到路边。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2760.jpg
2012年7月,北京东城区东四块玉南街。留在路中央的老树和纳凉的老人都是老街的地标和记忆。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2259.jpg
2015年5月,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天主教堂南侧,古国槐(11010100612)。王府井天主教堂始建于顺治年间,曾三次被毁三次重建。古树见证了教堂的建立与兴衰,风雨几百年。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3921.jpg
2015年5月,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东口。清初时,这里是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据在这儿修理自行车的卢师傅说,他在这儿出摊20多年了。这棵古槐是兴建长安兴融中心时移植到这儿的,七八年前它就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树叶凋零,最近两年才“缓过劲”来。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3954.jpg
2015年5月,北京西城区金融街“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前的一对国槐下,绿化公司的园艺工人正在修剪草坪。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4706.jpg
2014年10月,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外大街。铁路桥的一棵老树。这棵老树,见证了北京城市交通从土路到硬路再到公路、铁路的纵横交织的发展过程,以及铁路一步步提速、升级乃至高铁的到来。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4942.jpg
2015年5月,北京西城区宣武区外大街校场口。这棵古树的位置,是明清校场出口处。此树曾无数次检阅过千军万马。现如今,此地已成商业区,它在此又能看到人流穿梭。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4897.jpg
2012年7月,北京西城区宣武门南新华街(琉璃厂西街)。老人说,自己出生前,这棵树就在这里了,这棵树是看着他长大、变老的。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4743.jpg
2012年7月,西城区张弓匠胡同。老平房已经改造了一部分,这棵老树被裸露出来了。北京的膀爷,在树下走过。从光屁股的儿童,到壮年的膀爷,老树注视了他三四十年。他,留意老树了吗?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4412.jpg
2012年7月,北京西城区西弓匠胡同西口。胡同里的老平房已经改造了一半,老树被裸露到街道的中间,成为一景。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6473.jpg
2015月5月,北京西城区兴盛街2号。中宇汇通集团门前,雄狮且雄伟,古树更茂盛。千龙网发 张洁摄
http://upload.qianlong.com/2016/0406/1459923646638.jpg
2012年7月,西城区北师大路口东,曾经著名的功德林监狱就坐落在古树(11010201133)的南侧。秦城监狱建成后,功德林监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1986年被拆除。虽然监狱不复存在,但古树却依然挺立。千龙网发 张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