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劳动报》报道,11月24日,住在上海松江的一名四个月大的男婴突然不见了踪影。11月27日晚间,男婴的尸体居然出现在自家一台长期不用的洗衣机内。警方公布最新进展,嫌疑人已锁定为男婴的大伯母,其作案动机是因为家庭纠纷导致心理失衡。
有的网站在处理这条新闻的时候,又把山西汾西伤害儿童案给做了个链接。这两个案子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非得硬扯上关系的话,那就是“伯母”这个身份。因为,山西案子的犯罪嫌疑人为受害男童斌斌的伯母张会英,该犯罪嫌疑人已于8月30日在自家院内跳井自杀。
简单来说,上海的案件仍然是一起很普通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已经锁定。这个案件为什么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就是因为受害者是一个只有四个月大的婴儿,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去伤害一个婴儿,这种行为都是一种恶行,也容易激发大众的愤慨和谴责,这种行为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公正处罚。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我们应该给相关部门一些时间,让他们认真审理,给公众还原一个真相。
案件告破,已经可以告慰小孩子的在天之灵,也可以让关心孩子命运的人心安。
在此期间,关于此案涉及的家庭纠纷仍然有人在爆料,姑且听之,更加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不要再发出各种无端的猜疑,也不要再去打扰这家人。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来看,案发之后,公安机关展开全力排查,媒体、微博等纷纷报道消息,并发动全城搜索。松江已发布协查令,对提供重要线索者将予以重奖。
这是社会层面自发的良性互动,这是爱心正能量的凸显。这种强大的正能量也会很快消解被害男婴伯母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恶,这只是她个体的行为,关于她的作案动机或者心理变化,我们更愿意听到犯罪心理学家的权威分析。(林 涛)
本网同题其他评论
观点一:“婴儿失踪案告破”暴露亲情危机
雷某是因家庭纠纷导致心理失衡而将婴儿杀害。有朝一日把“亲情危机”也破解了,或许那才更有价值——毕竟案子破了,一个无辜的生命也消失了;唯有亲情回归良性,真正具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包容,如此让人揪心的悲剧才不会发生。
观点二:家庭纠纷中缘何孩子总成被攻击目标?
山西省挖眼男童一事刚刚尘埃落定,上海再次发生幼小孩童因家庭矛盾纠纷而受害的新闻,事件发生后,除了震惊、气愤,除了替孩子感到悲痛之外,更应引起人们的反思,为什么在家庭纠纷当中,孩童为何总成被攻击的目标,有什么方法来为孩子织一张保护网?
观点三:撕裂的亲情呼唤乡土社会的重建
孩子的伯母,因为家庭纠纷凶残的杀害孩子,这两起悲剧再次警醒我们,社会失序之下,重建文明和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其中尤其重要的便是重建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亲情伦理结构。撕裂的亲情呼唤乡土社会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