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讨老年人需求

(2015-11-20 10:10:58)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基于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和人的需要的层次性,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内容如下:
1.1 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等。无论在何种水平下的社会中,生理需求是其他各种需求的基础,人们首先要满足这种需求。
1.2 安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1)现在的安全需要,即要求现在自己生活的各方面有所保证;(2)未来的安全需要,即要求未来生活的各方面得到保障。
1.3 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包括爱情、友谊、接纳等方面的需要。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具有社会性,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希望能够融入一个群体或组织,而不是孤立的去工作。
1.4 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自尊和受人尊重。自尊,是指一种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别人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认可和赞同。
1.5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成功事业的追求等方面,它是人类自身不断进步的内驱力,是人类需求的最高标准。在马斯洛看来,人类的五种需求还可以分为高低两级:生理的
需要和安全的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较高级的需要。一般来说,人类的需求层次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递增的,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才要求高层次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2、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人需求状况分析
2.1 生理需要。经济收入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基础,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取决于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和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并且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劳动年龄人口。以农村老年人为例,2006 年,农村男性老年人的年收入为2722 元,女性老年人的年收入为1987 元,而当年的农村
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140.36 元。]可见,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较低,从而影响老年人生理需求的满足。
2.2 安全的需要。老年人的安全需要主要是指“消费有保障”和“生病有钱治”,即老年养老保险。但是,目前的中国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令人担忧。根据2006 年的调查,2000 年有将近22%的城市老年人没有享受退休金,而农村中的老年人享受养老保险的比例不到4.8%,与男性相比,女性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更小。
2.3 情感的需要。(1)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和忠诚友谊;都希望爱别人,也渴望被别人爱;( 2)每个人都希望参加一个群体,并成为群体的一员,从而不再孤独。在老年人的情感世界里,存在老伴、子女、亲戚的亲情,还有邻里、同事的友情。老年人害怕寂寞、孤独,希望有朋友进行沟通交流,有长期稳定的,感情寄托。但是,我国老年人的情感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
2.4 尊重的需要。老年人由于缺少可交换的资源,所以受到尊重的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受到年龄歧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在各种媒体中,虐待老人和赡养老人纠纷案件不断披露出来,发人深省。
2.5 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情感选择理论认为,老年人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的减少应该看作是老年人对资源的重新分配。老年人应该积极地对自己所参与的社会领域进行管理,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会越来越多的选择那些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在
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经济援助。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补助,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将防止老年人贫困和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使“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承诺得以落实。
3.2 建立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福利制度。老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充分调动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提高老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水平。同时,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老年福利事业中,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3.3 子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物质需要,他们更需要精神的关怀。由于家庭养老模式的特殊性,使得老人与子女接触和交流的时间减少,从而容易产生寂寞感。因此,子女应在工作之余多回家与老人沟通,增加精神上的关怀。
3.4 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老年人要抱有乐观的心态,积极地生活态度,相信每一天都是美好而灿烂的,确实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