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分享者:般般知玉
关键字:历代玉器造型特点
时期:原始社会-夏时期
商周玉器造型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5IHqAy1GwTJpPqo0hwKOSg/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青玉鸟形佩 商代晚期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0宽2.5厘米。青玉质,体呈伏状,带冠短翅,尖喙圆眸,翘尾屈足,颈部的孔可供佩系。此佩采用双面双线勾勒,具典型商玉风格。
商周玉器属于生产工具器型的有玉刀、玉斧、玉铲等;属于兵器型的有玉钺、玉戈、玉璋等;属于礼器或装饰品的有玉壁、玉环、玉簪、玉琮、玉璜等。此外,已出现单体器型的鱼、鸟、龟、兽面、人首佩等。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seiaX2D6LLzz4bO36ty9Cmg/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商代玉器在玉质、沁色、钻孔、装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一些玉器上表现得较突出,有的则不甚明显。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w1LdOoiaCNKZIibVSnk5onoQ/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沁色:商代玉的沁色多种多样,其中最明显的是鸡骨白色。玉器受沁处纯白无光,玉质变软,如水煮之骨,故而称鸡骨白色。有的玉器仅在边缘处局部有沁色,有的是整体沁色,另外有些商代玉器上有较重的褐色沁。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MFYqa8bsnOg94LUZJ8n32g/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钻孔:有两种,一种是一面钻孔,另一种是两面钻孔,孔眼两端大,中部细,蜂腰状。许多商代玉器孔内留有螺旋形琢磨痕。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KiaMFU2Q4jv1STC7TT2H1ew/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装饰:一些商代片状玉器带有双重齿牙,这一特点为商代玉器仅有。商以后,带有这类齿牙的玉器是极罕见、极个别的现象。齿牙多为方形,牙上有小凸齿,连续排列,主要装饰在玉钺、玉璜、玉鸟等片状玉器边缘部位。有些商早期玉戈,“援”与“内”相接处,带有非常复杂的凸齿,齿形近似鸟头。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oJicfshmwxpndUKZypepcQQ/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商代玉佩饰及柄形器上经常饰有重环纹、连续方格纹及花瓣纹。玉环、玉壁等圆形器饰有凸起或凹下的同心圆弦纹。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YlhA9zmVI6PW4dSicwicLIibw/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商中晚期玉器的纹饰,一般为阴刻线构成的龙形、兽形、人形,或分别为各种抽象的折线、封闭线。以双阴线为多,其中的一条,采用“勾撤”法雕成,线条多为直线,转弯处角度很大,似方折,刚劲有力,一些学者曾誉其为“折铁线”意思是说似用铁线弯折而成。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刻线雕刻得非常粗糙,带有许多毛刺,而这种毛刺不是高转速的现代工具能制造出来的。对那些在放大镜下线条边缘非常齐整的商代风格玉器,鉴别时就要认真考虑其真伪。社会上流传一种仿商代玉,纹饰结构非常符合商代特点,但双阴线中间部分凸起较高,因而只是形似,经不起推敲。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9MibwkXJLoXemiambPg6pa3A/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商代玉兽角部及眼部特点也很明显:兽角顶端都带有一个槌,呈蘑菇形;兽眼为双阴线“臣”字形,或双阴线圆形,或近似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形式。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puHCic07LqlJgumd18MuYQw/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西周玉鱼此玉为乳白色通闪石玉,有灰色斑痕。以单线雕出鱼头、鱼睛、鱼腹,嘴上有一小孔,是周朝玉中的极品。
周初玉器,数量明显减少,玉戈、玉琮趋于小型化,圭呈细长。周代玉器纹饰同商代区别较大,一般也由双阴线“勾撤”法雕成,但无商代玉纹饰的刚劲之风,线条多呈弧形,且勾撤的坡度也较大。周代玉器上最常见的是鸟纹和夔纹,周代的鸟纹很有特色:长颈、勾喙,后尾上冲。
春秋战国玉器造型
春秋战国玉礼器相对减少,佩饰大量增加,出现了成套的剑饰、带钩、人身佩玉,专门的丧葬用玉也较多。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hicmyjn6dCs4xOg079mA7oA/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春秋早期双勾变形夔龙纹玉瑗现藏河南博物馆,或定名“壁”或“环”也可,但据此物中心孔径大于玉质的特点,定名“玉瑗”最准确。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t13wXaOOluB7XExzDXRFZw/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春秋早期龙纹玦此期玉器的纹饰不同于商周或明清人兽分明的风格,除镂雕龙凤外,一般器物的纹饰是一种深奥莫测、结构简洁的纹样。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9LBBRFj2ibm7ibYDnEKcod7g/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战国舞人钮玉印
印面阴刻篆书“何善”,玉质私印始于战国,此器在印学史、玉器史、雕塑史上均占重要地位。
这种纹样的首要特点是满而密,器物表面雕满饰纹,不留空白。商周玉器中,虽有一部分玉器的纹饰也较满,但纹饰勾回较大,留出了较多的空间;春秋战国玉器除少数兽鸟形纹饰外,皆用文饰铺满器身,突出的特点是一个满字。
此时纹饰的另一个特点是抽象而精细。许多纹饰很难说清它的寓意,在一些简单的纹饰中充满着丰富的想象。例如,谷纹,并不如《词源》等书所绘谷壁上的禾苗谷穗,而是密集排列的螺旋凸起,每一谷粒似一刚发芽的谷种,又似别的什么东西,某些学者称似类似纹饰蚕纹,意指刚孵成的小蚕。
最常见的纹饰是勾云纹,有双阴线刻、单阴线刻及凸起等手法,这些纹样之间相互正反相连,上下相接,纵横相连,巧妙地组合出不同的图样。另外还有一系列的辅助纹样。
在许多这类纹样组合中,隐约留有兽面的痕迹,似乎表示着一种窥测万物的神灵,而纹饰的每一个细部,又似乎处于无限的蠕动之中,因而有人名其为“蟠虺”纹或“窃曲”纹。这些纹样的雕琢异常精细,用线条的粗细凸凹变化,表现出不同层次,一层精于一层,使赏玩者百看不厌。
战国玉器的边缘往往有凸起的边线,鉴定家评论战国玉器时常用“扎手”来形容拿玉器时的手感。
秦代玉器
秦代虽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兵马俑,但是秦人的玉器遗物发现的数量比较有限,其面貌特征不很鲜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玉器与山东诸国玉器,秦代玉器与战国、汉初玉器都难以清楚地区分,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识的。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iabLnJJntreyr78jld04xPQ/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汉魏六朝玉器造型
汉代玉器造型风格独特,主要是以神秘的动物形象(龙、螭、凤)取代云雷纹而成为玉器的主导纹饰。玉制礼器中壁、圭较多,玉琮很少。
http://mmsns.qpic.cn/mmsns/5B21djmvTfsLTSTEZTRXia8b19z9hOdggC1aAtl35QAGeFyRJT32iasw/0汉魏六朝篇)" TITLE="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商周- 汉魏六朝篇)" />
汉八刀玉蝉
圭都很小,长方形,上端出角,水苍玉制成,素面无纹,玻璃光很强。壁也多为水苍玉,有龙纹蒲壁、鸟纹蒲壁、出廓系壁、镂雕壁等多种,分别为丧葬、祭祀和人身佩饰用壁。
汉代有几种玉器纹饰极富特点。第一种是用手工刻出的阴刻细线,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构图极其准确,但若断若续,鉴定家称之为“跳刀”。这种线条是用所谓“昆吾刀”划出,在玉壁、玉人、佩饰、玉剑饰上大量出现,有时还配以极小的细线刻圈,是识别汉玉的重要标志。第二种是玉兽、玉鸟身上饰有一种细阴刻短平行线,线端有一道纵向的弧线,或在羽端、腿弯处饰以放射形短阴刻线。第三种即所谓的“汉八刀”,线条粗而准确,刀法简洁有力,用简单的几刀勾出玉翁仲的外形,因此而得名。这种手法还用于玉握(玉猪)、玉带钩等器物。
上述玉器特点一直延续到六朝。晋以后出现了一种云头形玉佩,装饰纹样中出现了一种由长细线接连的十字形云纹,但这种玉器纹样仍保留着汉代细刻“跳刀”的风格。
待续: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般般知玉
赋得馆:
http://www.bbjade.com/
加载中,请稍候......